新浪新闻客户端

特别策划 | “新基建”护航技术转型,京东智能供应链“C位出道”

特别策划 | “新基建”护航技术转型,京东智能供应链“C位出道”
2020年03月30日 18:00 新浪网 作者 财经杂志

  文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 吴海珊

  编辑 | 康娟

  两年前,亚马逊(Amazon,AMZN.美国)声称要创造一个Alexa无处不在的新世界。作为智能语音助手,Alexa还在新世界征途的路上。而同样是从电子商务出发,京东(JD.美国)的供应链也逐渐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智能供应链加上智能物流,让京东在新冠疫情造成的兵荒马乱局面也能稳住了阵脚,准确连接起生产者和消费者,是最优最快的物流方案;让京东可以准确计算出单个小区在一定时间段里对某一种物品的需求能够达到的数量,进而可以计算出补货的具体时间、数量和类型;还可以帮助京东的合作伙伴精准计划排产,将其库存周期大幅减少,提升运营效率,甚至实现的C2M(消费-生产)的反向定制。

  这些都只是智能供应链能够实现的情景的一部分。智能供应链的发展不仅会让京东受益,也会对整体经济的数字化做出贡献。《巴伦周刊》(Barron’s)评论称,对于想要实现仓储自动化以及全渠道策略的其他零售商而言,亚马逊是一道可以借力的东风。京东在中国也扮演着同样的角色,且这一角色在这次新冠病毒疫情中已经有所展现。

  此时正值中国政府强调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的进度。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最近撰文指出:结合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规划,积极发展智能物流和智能供应链,已是中国客观需要的当务之急和必然要把握好的现代化战略重大选择之一。

  16年前,京东瞄准互联网发展的机遇,成为中国领先的互联网零售平台;这一次京东又踩准了“新基建”国家发展战略的脉搏。

  同时,京东在疫情中显示出能量的供应链体系,或将在未来改变资本市场对京东的定价逻辑。

  京东不再是一家单纯的互联网零售公司。在3月2日发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中,京东将自己定位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企业”。2019年京东的净服务收入在集团净收入中的占比已经接近11.5%,增幅超过44%。

特别策划 | “新基建”护航技术转型,京东智能供应链“C位出道”

  智能供应链“重装上阵”

  大概连刘强东也没有想到,京东过去多年倾力打造的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会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2017年,京东集团提出向技术转型,“要用12年的时间,让技术驱动和支撑今天所有的业务”,要“让无人车、无人机、无人仓、配送机器人等先进应用把人从繁琐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3年过去了,尽管距离当初的目标仍有相当长的距离,但是京东的技术转型已经初见成效。最明显的是,配送机器人出现了。2月6日,京东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机器人穿过武汉街头,将医疗物资送达了武汉第九医院。武汉第九医院是武汉市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定点医院,这个医院距离京东物流的武汉仁和配送站只有600米,疫情期间,该站点利用机器人每天多次往返往医院配送物资,几乎支撑了第九医院医疗物资的配送工作。

  这只是京东在疫情中一系列动作的一小部分。

  自1月20日至2月28日,京东集团累计向全国消费者供应了2.2亿件、超29万吨的米面粮油、肉蛋菜奶等生活用品,此外,在全国累计承运医疗应急物资约5000万件,超过 1.5万吨。

  京东还推出了“应急资源信息发布与匹配平台”,提供的物资总量已超过6.6亿件,其中包括应急药品超4亿盒,应急口罩1.5亿个,向湖北疫情中心区域承运的应急物资约54万件,超1.5万吨。

  京东推出的“慢性病患者购药求助平台”,上线一周,就收到湖北地区超过14000条慢病患者的断药求助信息,京东已经为其中超过80%的断药求助者成功解决了药品需求。由京东健康的自营大药房发货或者协调当地厂家发货,快递送药上门。

  京东还推出了助农项目,部分解决了因为采购和运输中断而造成的农产品滞销。截至2月11-16日这一周,京东累计销售2500吨滞销生鲜农产品。

  到复工的时候,京东又开放了慧采SaaS专属采购平台,该平台可在2小时内快速线上部署,支持采购寻源、在线协议、电子发票、自动对账等功能,一站式帮助企业实现“无接触采购”,解决了复工物资采购的问题。

  中国政府在2月举办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专门点赞了京东等企业,称其在疫情期间运用其全球供应链,有效增加了物资供给,保障了群众的基本需求。

  3月13日《华尔街日报》在一篇题为“中国是如何在病毒肆虐中维持其超市供应的?”的文章中称,“冠状病毒已经在中国爆发了2个月,数千万人仍然处于隔离状态,大部分经济仍处于深度冻结状态,但是,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让自己的商店里摆满了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即便是在武汉等重灾区。这是中国疫情期间维持公共秩序的一个关键因素,包括京东和沃尔玛在内的私营公司改变了卡车的路线,并且拓展了市场的供应。”

  疫情至今,中国各地并未出现物资匮乏或者价格暴涨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欧美等发达国家在疫情爆发后也未能幸免。

  而京东的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在疫情推动中,加速演进,抓住了危机带来的爆发式机遇。

  贾康称,京东在自营物流模式下着力打造的“数字化供应链”,正在体现新技术引领、大平台架构、力求以数字化与智能化形成高速应变能力和大网络特点,在此次疫情中表现出十分值得肯定的较高效率。

  京东自营运作着超过600万SKU(数据化管理下的库存保有单位),是传统零售商的几十倍,这意味着京东有着充足的货源,也意味着京东必须要有高效的商品流通管理体系。这一点是传统供应链是无法做到的,但智能供应链却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协调各方资源,给出最优化的生产、库存指令。

  疫情初期,口罩需求爆发,1月19日至1月22日,京东每天有1590万只口罩调入仓库,京东的运输车辆甚至可以直接到3M的工厂接货装车。加上原有库存,在这几天中,京东累积出售了1.26亿只口罩。1月24日,京东宣布向前一天已经封城的武汉市捐赠100万只医用口罩及6万件医疗物质,仅7个小时后,首批物资就已经送到。这批口罩中超过一半是在武汉周围调集的,另外一部分,由就近的南京调配而来。

  过去多年间,京东在全国铺设了700个物流中心,92%的自营商品可以在24小时内送达。实现了真正的仓配一体化物流体系。这使得京东可以预测消费需求,提前布局。京东零售背后的大数据甚至可以计算出单个小区对某一件商品在一定时间的销售量情况。同时京东已经可以部分实现全渠道销售。

  全渠道是指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实体店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购物。

  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称,全渠道的核心要素是供应链管理、数字化运营和整合营销的能力。他表示,目前京东已经在消费品、汽车、医药等众多领域开展了全渠道业务的推进。“物竞天择”项目就是其全渠道规划里的一部分,该项目是指用户在京东选择商品,物竞天择系统会通过智能算法,在京东到家、品牌门店、KA商超和社区服务店等多种履约方式中选择出社会成本最优、效率最高的方案。这会让运营成本平均节约50%以上,且用户平均只需2小时、最快15分钟就会收到商品。

  《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当京东仓库中大米、面粉和石油等产品的库存开始紧张时,京东能够从开门营业、离客户最近的商店采购更多的供应品,迅速完成配送。 正如该刊所说,在2020年的第一季度,“中国的大部分经济仍处于冻结状态”,不少企业面临着困境。但是京东预计,其第一季度的收入还能增长10%。

  踩点新基建

  京东的供应链带动的不光是京东自己的效率提升和收入增长,而且还能帮助其合作伙伴实现收入增长。

  1月14日,京东超市与百事食品(中国)签署协议,未来双方将围绕产品反向定制,营销、数据共享及品类管理,供应链升级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并提出未来三年京东平台家庭组合装产品销售额实现300%增长的战略目标。在此之前京东还和美的合作,双方通过数据全面共享,进行协同预测和自动智能补货,实现库存全链路可视、可控、可售,订单满足率提升了3%、财务周转天数降低了20%。京东和宝洁也实现了人员、系统、数据、流程的整合和优化,从销售预测、订单处理到验收付款全部无人化操作。

  “京东为现代供应链体系提供了新的标杆和解决方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微称。

  就在京东的智能供应链引起关注的时候,“新基建”话题也频繁出现在近期各地政府报告里。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截至3月10日,已经有25个省区市公布了未来投资及规划,项目总投资额超过49.6万亿元,其中2020年度计划投资总规模为7.6万亿元。

  3月16日,京东集团宣布坚决支持新基建战略部署,也将在未来更加积极地开放资源、加大投入、聚焦研发,将自身战略全面融入到新基建总体部署中来。自2017年京东提出技术转型以来,已累计投入333亿元用于技术研发,目前京东的技术研发人员超过1.8万人,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占比超过80%。

  徐雷表示,京东将以供应链为核心,打造独特的产业带拓展计划和C2M定制模式,顺应下沉新兴市场消费升级的浪潮,为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超高性价比的商品。

  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后,供应链中断的问题也成为全球市场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京东智能供应链首席科学家申作军教授称,"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供应链水平成为影响各国产业和企业在全球范围紧密协作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全球都在加速供应链基础设施的整合。”他表示,据专业咨询机构评估,智能供应链整体能够推动企业收入增长10%,采购成本下降20%,供应链成本降低50%。

  从物流成本来讲,中国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4.6%,全球平均水平为11.7%,相对于美国7.2%的水平则高出了一倍以上。

  而物流成本则影响着零售商的费用率。还记得2019年美国零售业巨头Costco在上海开业,引发了令人咂舌的排队疯抢热潮,原因就在于其商品价格低廉,而这主要得益于Costco的综合费用率被控制在10%以内。但中国基于传统供应链的线下零售商的的费用率超过了20%。很不幸,至今线下零售仍然占中国零售总额的80%。得益于智能供应链,京东整体的费用率约为10%,自营业务的费用率更低。

  2019年,国内全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1.2万亿元,照此计算,若通过智能物流和智能供应链将整体零售商费用率压缩1个百分点,每年将产生4000亿元的消费红利,若能下降到美国的水平,这一数字将非常惊人。

  王微说,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供应链体系的建设,不仅带动投资和一系列信息化技术基础和设施的投资,加快构建供应链生态体系,也会带动更多的企业,特别是大量中小企业上线上云,有助于缩窄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之间数字鸿沟,进一步推动全社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创新,继而持续拉动更大范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形成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最大的一个考验是如何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把资源和服务进行重构,迎接新基建带来的全社会的发展契机。疫情以来,大量企业在对接京东智联云等各大互联网平台,倒逼这些企业纷纷扩容服务器,据估计,全国仅1、2月份的服务器订单数量就超过60万台。

  近期,京东与河北农村信用社达成合作,助力其5家旗舰网点和多家普通网点进行智能化升级。目前南戴河旗舰网点已采用了京东智云蜂巢智能空间全系类产品,该产品是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手势识别、机器学习等多种AI技术的交互空间,可以服务银行、市政等各类企业,通过智能交互技术重塑服务流程,提升客户体验。

  疫情期间,京东智联云还助力黑龙江前进农场进行数字化管理,在农场物资缺乏的情况下,免费提供机器帮助农场对职工进行外呼排查,接着通过应急资源信息发布与匹配平台发布了20万元的防疫和生产物资,不到一个小时就帮农场对接了供应商,后期又帮助农场进行了一些前端销售。

  这些都是京东通过自身技术帮助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革的案例。

  大洋彼岸同为电子商务出身的亚马逊也在做同样的事情,当然亚马逊可能走得更快一些。《巴伦周刊》2019年指出,对于那些想要实现仓储自动化和全渠道销售的其他零售商而言,亚马逊都是可以借力的东风。

  京东也是中国这类型企业的东风。贾康指出,京东的一系列动作都足以说明开放的智能供应链基础设施除了服务自身业务发展、提升用户体验外,也可以成为助力其他行业和企业生存成长、展开数字化转型的有力支柱。

  2019年8月,京东集团入选国家新一代智能供应链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领衔智能供应链国家战略发展;京东物流已在全行业率先建设了国内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打造高智能、自决策、一体化的智能物流示范园区;京东数科率先推出“智能城市操作系统”,构建智能城市的开放生态……同时京东已构建起以人工智能(AI)、大数据(Big Data)、云(Cloud)、物联网设备(Device)及前沿探索(Exploration)的“ABCDE”技术战略,“ABCDE”深度融合,将更加体系化地推动京东的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融入国家在新基建的总体部署。

  定价新逻辑

  近几年,京东逐步转型为以供应链为基础的技术和服务企业;新冠疫情中,有机构看到了其自建物流网络的价值。如摩根大通在京东发布财报后,上调其目标价的理由是“再次证明了其自建物流网络的价值”,花旗的理由是此次疫情可能会加速京东在二三线城市的网络渗透,而京东的模式可能更有利于该公司在这些市场获得份额。 

  实际情况不仅于此,京东的智能物流和智能供应链未来将给其合作伙伴,乃至对整体经济的带动产生深远的影响。

  疫情中,京东等企业通过其全球供应链,有效增加了物资供给,保障了群众的基本需求。而丰富的食物和生活必需品疫情中维持公共秩序的关键要素之一。

  中国股市在2月3日开盘后,只有当天出现了接近8%的大跌幅,此后一段时间,虽然疫情不断升级,但行情稳步回升,上证指数徘徊在3000点上下。

  与此同时,美股也在不断创新高,直到2月24日,疫情在全球的蔓延令美国股市出现暴跌。Wedbush分析师丹·艾夫斯(Dan Ives)在当天的研报中表示,“华尔街的所有关注点都在供应链上”,他认为,最好的情况是供应链在4月初基本恢复正常,最坏的情况是到5月下旬甚至6月才能完全恢复。自此,全球股市开启了在剧烈震荡中的“跌跌不休”模式。如今,道琼斯指数比特朗普2017年1月担任美国总统时的水平仅高出2000多点。在过去的一个月里,道琼斯指数有多个交易日单日跌幅都超过1000点。

  供应链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随着中国在“新基建”方面的政策逐步落地,作为智能供应链和智能物流的领衔者,京东在供应链方面的潜力才刚开始发挥。

  3月4日中央政府会议再次强调了“新基建”后,A股的相关概念股,如特高压、充电桩等,都出现了较大涨幅。截至3月17日收盘,通光线缆(300265.中国)的股价在10个交易日已经翻番,从3月4日开盘的7.29元,拉升至14.91元。而同期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都出现了下跌。

  不过京东作为美国上市公司,这一利好尚未完全反应在股价中,甚至受美股最近大跌的拖累又出现了下滑,截至3月27日美股收盘,京东的股价为42.15美元,年内涨幅收缩至13.97%。虽然表现远高于美股大盘,但距离投行摩根大通给出的52美元目标价和杰弗瑞给出的53.4美元目标价尚有不小的距离。

特别策划 | “新基建”护航技术转型,京东智能供应链“C位出道”

  未来,随着服务收入的增长,京东将继续从互联网零售公司向技术与服务型公司转型。相比于通过赚取商品进销差价获得自营业务,服务性的收入更有可能带来可观的利润。

  市场对于电子商务的估值和对技术与服务型公司的估值也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同为电子商务出身,截至3月27日收盘,阿里巴巴(BABA.美国)的市盈率为21.37倍;而亚马逊的市盈率为85倍。亚马逊的高估值一定程度上来自于市场对其云业务的认可。

  京东表示,技术体系将是京东未来10-20年的重要增长点。近期,京东内部实现品牌升级,将京东云、京东AI、京东物联网合并,推出面向技术服务领域的“京东智联云”,致力于融合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与大数据等多种前沿技术与能力,连接物理和数字世界,推动全社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其背后的核心逻辑是,首先京东集团将其传统基建全面上云,实现自身“新基建“的完成;其次,京东智联云是京东对外输出技术服务的核心所在。

  如今距离京东的12年计划还有9年,若在此期间,京东能够顺利完成其技术化转型,未来市场对京东的估值有望更倾向于对科技公司的逻辑,而非电商逻辑。

  比如,最近热门的线上办公软件公司Zoom(ZM.美国)的市盈率已经超过1650倍。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