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红筹企业境内上市扩容,纳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红筹企业境内上市扩容,纳入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2021年09月18日 18:16 新浪网 作者 财经杂志

  海外上市风险的加大以及国内不断放宽的上市政策,有利于吸引优秀的红筹企业在A股上市

  文|《财经》记者王颖张欣培

  编辑 | 陆玲

  红筹企业境内上市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

  9月17日晚间,证监会发布了《关于扩大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范围的》,表示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红筹企业,纳入试点范围,可以在境内主板、科创板、创业板上市。

  证监会表示,此举意在进一步增强资本市场包容性,支持优质红筹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发行证券上市,助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是好事,扩大了资本市场的开放,可以增加优质上市公司来源。”南方一家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向《财经》记者表示。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海外上市风险的加大以及国内不断放宽的上市政策,有利于吸引优秀的红筹企业在A股上市,科创板已有四家先例,或将成为红筹企业回归首选上市板块。

  也有业内人士对《财经》表示,除了行业限制,国内上市指标仍偏向利润,未盈利指标适用范围仍然偏小。

  政策持续发力吸引红筹企业回归

  中国资本市场的包容性正在逐渐增强。9月17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告,宣布扩大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试点范围。

  证监会表示,除《通知》明确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和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行业外,属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红筹企业,纳入试点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国家重大战略意义的红筹企业申请纳入试点,不受前述行业限制。不过,证监会也指出,红筹企业申请纳入试点,应当符合《通知》《试点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并上市监管工作实施办法》《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等规定的其他条件。

  华兴证券(香港)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庞溟对《财经》记者表示,此次证监会扩大红筹企业试点范围,体现了A股市场在注册制改革下切实服务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体经济的多样性、包容性与开放性,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创新型“硬科技”公司和优质红筹企业。

  红筹企业通常是指,注册地在境外、主要经营活动在境内的企业。一些优秀的红筹企业因不满足境内上市要求,纷纷到国外上市。为此,中国监管层也在不断推出举措吸引优秀的红筹企业。

  “今年资本市场监管政策频出,此前赴美上市的主要行业集中于金融、媒体与信息服务、零售、医疗、新能源车企、运输服务等多个行业,由于境内外监管收紧对VIE架构以及网络安全的审查,确实看到部分企业由美股市场转到港股市场,此次扩容,有利于我国吸引相关行业的红筹企业回归。”资本市场律师王冠对《财经》记者说。

  实际上,监管层已经为吸引红筹企业回归做了充分准备。2018年3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开展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试点的若干意见》,指出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可以通过CDR上市。2019年1月,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明确红筹企业可在科创板上市。

  2020年4月3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在境内上市相关安排的公告》,降低红筹企业回归的市值门槛。

  庞溟称,目前,创新试点红筹企业回归A股的市值门槛已显著降低:已于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若满足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科技创新能力较强、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等条件,其市值只需达到200亿元人民币。

  2020年6月,上交所公告《关于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发行上市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对红筹企业申报科创板上市涉及对赌协议、股本总额计算、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认定、退市指标适用等事项,做出了针对性安排,提升了对红筹企业上市的包容性。创业板也表示,允许红筹企业和同股不同权企业上市。

  申万研究所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向《财经》记者表示,改革的目的无非两条:一是让过去靠境外融资的红筹股,能获得国内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二是,红筹企业境内上市,也能让境内投资者分享它们的经营成果,毕竟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都在境内。

  科创板或成主战场

  目前,A股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四家红筹架构企业,分别是华润微(688396.SH)、格科微(688728.SH)、中芯国际(688981.SH)和九号公司(689009.SH),不过四家企业的上市板块均是科创板。

  此外,Wind数据显示,目前还有红筹架构的百济神州已提交注册,旷视科技9月9日IPO过会,敏实集团和诺诚健华正在IPO排队中,且上市板块均为科创板。而依图科技和吉利汽车则处于IPO终止审核状态。

  投行人士认为,科创板或将成为红筹企业回归的首选上市板块。目前,创业板尚无红筹企业上市的先例。

  “会有很多企业想去科创板,但是关键要看这些红筹企业的科创属性如何。”上海一家券商的资深投行人士表示。

  目前,红筹企业回归A股上市的方式也更加灵活。2016 年以前,红筹企业的回归常见的是伴境外市场退市、实行私有化和解除红筹架构。2018年,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宽,红筹企业回归的方式也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华泰证券研究员张馨元表示,目前红筹企业回归已经衍生出六种路径,分别是境外及香港上市企业私有化退市,并拆除红筹架构回归,如三六零;分拆子公司上市,如石药集团分拆新诺威;境外及香港上市企业不退市回归,如中芯国际(首家“A+H”科创红筹);私有化退市,但带红筹架构回归,如华润微(首家在国内上市的红筹和首家启用“绿鞋机制”的A股);未上市红筹企业带VIE架构回归,如九号智能(首单CDR);未上市红筹企业不带红筹架构回归,如康龙化成。

  红筹企业回归究竟还有哪些难点?此次“扩容”影响几何,能在多大程度上提升红筹企业的回归意愿?

  王冠指出,目前红筹企业国内上市主要难点在于行业限制、市值规模、盈利性的要求,如今行业限制得以扩容,但市值规模、盈利要求对红筹企业上市是比较大的门槛。譬如,科创板要求未在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最低市值人民币是50亿元,此外还有营收以及增速要求;而创业板则有额外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的要求。但对于不少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而言,前期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短时间较难达到盈利要求。

  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对于红筹企业,目前仍然存在行业限制,“比如医院、学校这类企业就不行,最重要的是,国内上市指标还是太偏向利润。虽然有未盈利指标,但限制条件太多,没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较难适用。这也是为什么这类企业还要去美国上市。”

  “这次扩容可以有效降低红筹企业改变上市地的成本。如果范围没有扩大,这些行业的红筹企业想回国内上市,必须改成国内架构,这会涉及税收、投资者、股权回购等,更有可能涉及到三年财务报告期间需不需要重新计算等问题。”他指出。

  前述人士还表示,现在赴美上市监管趋严,需要增加红筹企业的上市渠道,“此前部分企业选择去美国上市、香港上市,要么是利润不行,要么是行业限制。其实大部分企业都是愿意回国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