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中国等地猴痘疫情出现减缓迹象,中疾控称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

中国等地猴痘疫情出现减缓迹象,中疾控称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
2023年07月18日 19:12 新浪网 作者 财经杂志
 图/视觉中国

  文 |《财经》记者 王小 信娜 

  编 | 王小

  2023年7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最新猴痘疫情报告显示,从7月3日到9日,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区域,正在显现出初步的减缓迹象;受泰国当地社区传播的影响,东南亚区域的新增病例显著增加。

  6月2日至6月30日,中国内地(不含港澳台)新增报告106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广东省报告48例、北京市报告45例、江苏省报告8例、湖北省报告2例、山东省报告2例和浙江省报告1例,无重症、死亡病例。

  猴痘病毒要通过啮齿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等传播给人类,如人类被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动物咬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通过与病灶、体液、呼吸道飞沫和被污染的材料(如床上用品)的密切接触在人际传播。猴痘潜伏期5天—21天,多为6天—13天。

  从全球可用的流行病学数据来看,截至7月11日,96.2%的确诊病例为男性,年龄中位数为34岁,这一年龄和性别分布情况保持稳定。其中,有84.1%的病例自称为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他男男性行为者。这一比例虽然有所波动,但一直维持在75%以上。

  猴痘不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它对公众总体风险很低。中国疾控系统一位专家曾对《财经》记者表示,猴痘在人际之间传播可以说非常有限,主要以分泌物等传播为主,引发流行的风险有限。

  猴痘感染有多严重?

  联合国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自2022年1月1日到2023年7月11日,全球累计报告的确诊猴痘病例超过8.8万例,其中149例死亡。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ox virus)感染所致的传染病,源自非洲中部和西部热带雨林地区。

  猴痘病毒有两个不同的分支,即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由刚果盆地分支病毒引起的猴痘报告死亡率高达10.6%;而西非分支病毒通常引发较不严重的疾病,其病例死亡率为3.6%。

  在2022年猴痘疫情暴发时,所有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确认样本的病例都确定为感染了西非分支,也就是死亡率相对较低。

  发病早期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90%患者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有时有点像水痘,感染会持续14天到28天,通常会自行消失。

  发病后1天—3天,首先会在面部出现皮疹,逐渐蔓延至四肢,手心和脚掌均可出现皮疹。也有部分患者可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已有证据表明,感染风险最高的是与有症状的猴痘患者有过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

  在国外,许多病例是通过性健康服务发现的,并且是男男性行为者。猴痘之前并没有被描述为性传播感染,但它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染。同时,它也可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比如床单被褥以及衣物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也显示,绝大多数病例为男男性行为人群,主要通过男男性接触传播;除性接触,绝大多数密切接触者未发生感染。

  猴痘病毒生活接触传播风险比较低,普通人群接触猴痘病毒机会很低。中国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施国庆对《新华每日电讯》介绍,目前已排查发现性接触以外的其他密接人员300多人,没有发现感染者。

  如何走出非洲,进入各国?

  2023年7月14日,WHO的猴痘疫情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三周中,包括西太平洋区域新增猴痘病例最多,达到92例;其次是美洲区域,新增88例;此外,非洲区域和东南亚区域各新增35例。

  此前猴痘主要发生在非洲中部和西部的热带雨林地区,比如,美国在2021年记录了两起猴痘病例,英国曾报告出现七例猴痘病例,所有输入均与往返尼日利亚的旅行史有关。

  2017年,尼日利亚经历了有记录以来的最大一次暴发。从当年9月至2022年4月30日,尼日利亚共报告了241例为确诊病例,其中有8例死亡,病死率为3.3%。

  2003年,美国曾暴发了一次疫情,这是该病首次在非洲以外地区出现。患者因与土拔鼠密切接触感染。土拔鼠则是从进口到美国的各种小型哺乳动物那里感染的。当时共有81例病例,但没有造成死亡。

  令人迷惑的是,2022年这波疫情初起时,多个国家报告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却没有任何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这种情况非同寻常。

  此轮疫情的暴露源头可以追溯到2022年5月7日,报告出现一例确诊的猴痘病例,该病例发生在一名从英国前往尼日利亚旅行者的身上。

  这位旅行者于2022年4月29日出现皮疹,于5月4日返回英国,病人被怀疑染上猴痘。由于该病例被立即隔离,并且对接触者追踪随访21天,没有发现有感染症状,因此在英国与该病例相关的继续传播的风险极小。

  之后,在英国出现的多起病例之间并没有已知相互联系,或是旅行史。他们似乎是在英国感染的。

  从最近的2023年7月3日到9日这一周来看,全球新增猴痘病例数为83例,同比增长9.2%。在欧洲区域和美洲区域的病毒传播都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东南亚区域的传播水平显著升高,这主要是受到泰国当地社区传播的影响。

  WHO指出,根据目前可用的信息,这些新增病例均自称为男男性行为者,大多数来自曼谷,在出现症状前的21天内(猴痘的最长潜伏期)没有国外旅行史。

  英国卫生安全局(UKHSA)提示,任何担心自己有可能感染的人应该去看医生,但在看医生前应该提前跟诊所或医务所打招呼。

  如何阻断传播

  外防输入,则是中国防御的一个重点。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疫区归国人员出现皮疹等症状时,应主动就医,并告知接诊医生疫区旅行史,以助于诊断和治疗;若在国外有过接触史和暴露史,尚未出现症状,可主动联系当地疾控中心进行咨询和报备。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限制非洲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的进口贸易。并将感染动物与其他动物隔离,并立即实施检疫。对任何可能与感染动物有接触的动物,应进行检疫隔离;根据标准预防措施处理,观察症状30天。

  上述中国疾控系统专家在2022年猴痘暴发初期就对财经》记者介绍,目前,国内对于猴痘病毒外防输入的措施很严格,比如严禁进口松鼠、兔子等啮齿类动物。

  确切地说,研究人员尚不能精确知道猴痘病毒的动物储存宿主。

  从较大范围看,其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动物,包括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主要传染源为感染猴痘病毒的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

  猴痘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中的一种DNA病毒。1958年,一批从非洲运往丹麦哥本哈根进行科学研究用的圈养猴子暴发了水泡病,欧洲科学家从实验室的猴子体内分离出猴痘病毒,因此取名为“猴痘病毒”。

  该病毒属还包括天花病毒、痘苗病毒、牛痘病毒、骆驼痘病毒在内的共12种痘病毒。随着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和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成为最严重的正痘病毒。

  虽然没有治疗的特效药,但历史证明天花疫苗对猴痘有85%的保护作用,但1980年全球消灭天花以来,未普遍接种疫苗。

  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这“四早”原则是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黄金法则”,用在阻断猴痘传播亦然。

  上述疾控系统专家对财经》记者解释,利用荧光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等技术,可在3小时内对痘病毒做出早期筛查诊断。

  不过,猴痘病毒的“早发现”存在难点。上述疾控系统专家说,猴痘感染需要一定时间才能有临床症状,从而被发现,这与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症状出现早有一定不同。

  目前国内尚无抗猴痘病毒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对症支持治疗和继发性细菌感染的治疗。

  中国疾控中心提示公众,在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区,尽量避免与啮齿类动物和灵长类动物(包括患病或死亡的动物)发生接触,不直接接触动物的血和肉,必须彻底煮熟后才能食用。屠宰或处理染病动物或感染组织时,应配戴手套及其他适当的防护用品。

  中国疾控中心建议,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可预防猴痘,中国既往的天花疫苗为复制型组织培养痘苗,暴露前接种可有效保护人群免受感染,而暴露后2周内,尤其是最初4天内接种者,约85%可产生免疫力,减轻症状严重性。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