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80年鸿茅药酒 传承技艺发扬民族医药

280年鸿茅药酒 传承技艺发扬民族医药
2019年08月08日 17:59 新浪网 作者 环球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默】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而药酒是传统中药八大剂型之一,在数千年的中华医药史中,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作为药酒行业的代表之一,鸿茅药酒一直坚守初心,传承经典名方,发扬中医药文化,至今已延续了280年。

  近日,记者受邀参加“鸿茅药酒文化之旅”,走进鸿茅药酒生产所在地——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深入了解鸿茅药酒的历史发展。

  因“走西口”而诞生

  上世纪初,大量山西人背井离乡前往长城以外的内蒙古草原垦荒、经商,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走西口”。山西省朔州市右玉县的“杀虎口”即晋商至塞外的主要路线。

  280年鸿茅药酒 传承技艺发扬民族医药

  (图为杀虎口长城关口)

  7月中旬,记者一行人来到“杀虎口”长城,昔日商贾往来的景象已不再,而今游人络绎不绝。但是斑驳的城墙和残缺的青石板路依旧能够让人感觉到历史的厚重。

  据了解,晋商在“走西口”中不仅发家致富了,更重要的是将这时期内地的语言、文化教育、民间戏曲、农耕技术、民俗传统、各种手工制作技艺等晋文化传播到塞外,促进了蒙汉民族的融合和医药文化的发展。鸿茅药酒就是“走西口”时期的产物。

  在距离杀虎口长城仅几十里地的厂汉营,是鸿茅药酒的诞生地。

  据《凉城通史》等史料记载:“由山西榆次来厂汉营行医的王先生(当地人称医生为先生),在1739年(乾隆四年),开办诊所崇德堂,并自制药酒一种,即鸿茅酒的前身。” 这位被人们尊称为“王先生”的郎中,“走西口”来到了杀虎口外的厂汉营这个繁华集镇,他观当地气候寒冷,地气潮凉,不少百姓都患上了风湿腰腿疼等病症,苦不堪言。于是便在中医经典方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行医心得和用药经验,于乾隆四年(1739年)创制出了67味中药配伍的鸿茅药酒。药酒问世之后,由于口感好、疗效确切、携带和服用方便,很快就在晋蒙地界上流行开来,颇受凉城百姓和旅蒙商人的欢迎。

  传承技艺 发扬民族医药

  在鸿茅文化馆中,工作人员还原了鸿茅药酒的“八步古法”工艺。记者了解到,药酒的配制技艺非常复杂和考究,比如其中鼎合是工艺的核心,一定要在鼎内让酒液燃烧才能使67味药相合,一定要冷泉浸泡药性才不燥,一定要深埋才能取尽精华,醇厚有神。

  280年鸿茅药酒 传承技艺发扬民族医药

  (图为药酒鼎合工序展示)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华老字号这些国粹的传承和保护。鸿茅药酒历经280多年完整传承至今,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医疗保健价值。2008年,鸿茅药酒古法酿造技艺被列入首批乌兰察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鸿茅药酒的传统配制方法得到了更为系统的整理、挖掘和保护。

  2014年,“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确定鸿茅药酒配制技艺属于传统医药类别,包括67味中草药大组方和八步古法酿制工艺两部分。

  如今,鸿茅药酒的生产工艺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制造。记者在鸿茅药酒生产基地看到,现代化的仓库、厂房、GMP车间、自动化酿酒车间、智能化消防设施等,无论是技术还是设备都非常先进。

  280年鸿茅药酒 传承技艺发扬民族医药

  (图为鸿茅药酒生产线)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鸿茅药业已将“选药、炮制、另煎、鼎合、封坛、泉浸、地养、茅缩” 非遗八步古法融合于以现代制药工艺流程之中,例如“鼎合”已经被“热回流提取”现代工艺取代。

  古老的技艺有了新的承载,百年品牌重新焕发生机。今天的鸿茅药酒,虽然历经波折,但老字号品牌经典的光华始终未泯,依然焕发着蓬勃的活力!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医药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