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畅销书《追问》作者丁捷:我的爱国情感是在边疆澎湃起来的

畅销书《追问》作者丁捷:我的爱国情感是在边疆澎湃起来的
2019年08月23日 06:25 新浪网 作者 环球网

  【环球时报记者 李司坤】从地图上看,“江南”与“塞北”是跨越了整个中国的两个地理概念,但在作家丁捷身上,二者却得以完美地融合。虽然生长在江南,丁捷却认为,边疆在他的身体里拓展,“我在边疆的拥抱中壮大。”在最近出版的新书《约定》中,丁捷记录了自己在新疆伊犁哈萨克民族地区援疆任职时对有关人、事、物的感念。

  2017年,丁捷所著反腐纪实题材作品《追问》曾数月雄踞全国图书畅销榜前列,他通过对一群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还原了这些干部的腐化过程。该书一经推出,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被认为是一部反腐警示录,更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写作这类作品需要得天独厚的素材和经验,需要写作者强大的真诚和勇气。这样的作品一旦能到达读者手中,我有一万个理由相信读者会被震撼。”

  《追问》之后,丁捷无法绕开为读者回答现实种种困惑的义务。“《追问》之后的‘追问’,成百上千,向我涌来。”2018年丁捷出版了政论散文集《初心》,深度挖掘他们灵魂衰落的终极原因。他认为,追问精英的败落,必然落脚到初心的丧失,而初心的丧失,一度使人与人、组织与人之间的血肉联系,异化为破碎的物质利益关系。“《追问》着眼于引出问题,《初心》着眼于解决问题。”

  对于丁捷来说,最新出版的《约定》似乎是探寻自己初心的一次旅程。“毫不夸张地讲,从新疆结束3年支边工作回来后,我感觉我与去新疆之前的那个我,是两个人。”丁捷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前一个我是青嫩的、天真的、单纯的,甚至平庸的,有点城市文化哺育出来的那种‘巨婴’的样子;后一个我豁达、丰富,血液被热化了,内心是奔腾的。感觉自己多了不少力量,坚实、开阔、坦荡。边疆带着我,飞起来了。”

  让丁捷对边疆心驰神往的原因,在于边疆雄浑、豪爽与大气。“阔的草原,高的云天,哈萨克大爷扬起的马鞭,维吾尔同胞热情如闪电,把我在东部城市生活里积攒出来的那点小里小气,驱逐得无处藏身。”“我感觉西部文化流入东部,是很有必要的,中华民族还可以更有血性、更大气,在文化上更自信一些”,丁捷说,“为什么我们想到‘祖国’这个词,马上就想到‘边疆’,因为边疆就是祖国的气象。”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融进边疆,更能审美祖国、跪拜祖国、信仰祖国。“我的爱国情感,是在成长过程中,在长辈的教育和书本中渗出的,然后在边疆涌荡、澎湃起来的。”

  近年西方国家媒体大肆炒作新疆当地少数民族所谓的“人权”“权益”“自由”等问题,作为在新疆有着3年工作经历的官员兼作家,丁捷眼中真实的新疆是怎样的?“我在新疆交了很多朋友,他们中有维族的画家、作家,有哈萨克的诗人、教师,有回族的歌手和企业家,有锡伯族的运动员和干部,有蒙古族的乐器工匠和园艺师,有塔吉克族的面包师,俄罗斯族的牧马人,更有汉族的各界人士。我们在一起时,没有人惦记自己的民族身份,互相尊重、团结友爱、亲切和睦,完全是大家庭的快乐、轻松气氛。”

  但这样的局面来之不易,尤其少不了来自援疆干部在新疆土地上的奔走。如何才能真正和新疆当地民众“打成一片”,融入他们生活?丁捷告诉记者,一是要在生活习性上互相理解,二是要在处世观念上彼此尊重,三是达到文化上的相通。没有文化认同,不要说不同的民族,同一个民族之间也无法和谐。丁捷表示,干部尤其是多民族地区的干部,心里要有执着的善良和热情。气势、官威、利益收买、脱离大众的生活方式会严重损害党的威信和干群关系,在边疆,这些东西更危险,危害更大。

  “援疆干部,跟全国所有干部一样,不能把干部当成官,要在民众中间更多地为民众服务。”丁捷说,“你是他们和政府机构之间的联络员、办事员,你是家里邻居间的调解员、和事佬,做事要对人有益,劝人要使人化怨结缘。”

  丁捷说,他在新疆期间,从来没有发生过所谓的“危险”与“敌视”。“一小撮分裂者的作祟,杂音的鼓噪,改变不了民族交融的历史,也改变不了认同祖国的现实,更无法改变中国边疆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