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熊丙奇:“体育老师病了”,背后是什么?

熊丙奇:“体育老师病了”,背后是什么?
2022年10月17日 06:44 新浪网 作者 环球网

  教育部等六部门组织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我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总体改善,特别是身体形态发育和中小学生的柔韧性、力量、速度和耐力有积极好转,但青少年近视、肥胖以及大学生体质下滑的问题依然严峻。

  造成学生近视、肥胖、体质下降等问题,简单说来,一是教育价值观出了偏差,二是学校管理没有严格坚持依法治教。这两者结合起来,使“圈养教育”在有的中小学盛行,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技能。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须坚持健康第一的理念,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强调学校的现代治理。

  开齐开足体育课,确保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极为重要。但在具体办学中,体育存在被边缘化的问题。有的学校长期不开足体育课,安排在课表上的体育课也经常被其他“主科”挤占,理由是“体育老师病了”。除此,有的学校不但不保障学生体育活动的时间,还禁止学生在课间、午休时间离开教室到操场上运动。

  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学校办学存在应试化、短视化、功利化的倾向。相对于语数外科目来说,体育在中高考中的地位要低得多,因此,体育不被重视,甚至有家长反对学校安排体育老师当班主任。至于学校老师不让学生在课间、午间离开教室去活动,则是担心出现运动损伤,家长要追究学校、老师的责任。事实上,由于担心发生安全事故,有的中小学已经取消运动会,或者即便召开运动会,也取消可能出现安全事故的中长跑项目、有一定对抗性的项目。

  为引导学校重视体育,去年10月,我国出台相关规定,提出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积极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即通过把体育纳入中考,并提高分值来提高体育的地位。这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可能出现“应试体育”倾向,学校就围绕体育中考测试项目来组织体育教学,而家长也采取送孩子去参加校外培训班突击训练的方式提高体育考试成绩,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技能。

  要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真正重视体育,增加学生的户外运动时间,必须让教育回归育人本位。“双减”的重要目标,不是只严格监管校外培训机构,而且要重建教育生态。学校和家庭都应该育人而不是育分,从育人角度看,身心健康无疑是第一位的,不能以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去获取升学的高分,所谓“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而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就要给学生完整的教育过程体验。

  就学校体育而言,笔者建议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平时上体育课以及参加体育活动的表现,以过程性评价代替结果性评价。进行这样的过程性评价,要求所有学校必须开齐开足开好体育课,确保学生体育活动时间,与之对应,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学校体育师资建设和体育运动场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推进学校进行现代治理,明确学校应当承担的责任,依法界定学校在学生运动损伤中的责任以及发挥教师委员会在过程评价中的作用,提高过程性评价的公信力。(作者为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体育熊丙奇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