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23日电 (记者杜燕飞)“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近日举办的中国财富大会上,参会嘉宾表示,随着大模型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应用加速落地,多样化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在大会新质生产力发展论坛环节的讨论上,人工智能打开了新质生产力的新发展空间,正在加速千行百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提升大力提振消费的质效,成为了业界共识。
“当前大力提振消费,需要从收入角度、财富角度、预期角度,综合施策,久久为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余斌表示,下一步要从三方面发力。
余斌说,首先是以提振消费为重点,扩大国内需求。以提振消费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能够避免过度依赖投资带来的产能过剩、投资边际收益递减;其次,经济政策着力点更多转向惠民生,强化了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服务消费扩容升级,扩大健康、养老、托育、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正成为趋势。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过程中,服务消费日益成为消费增长的主要动力,加快服务业发展将创造出更多就业岗位。
“未来,金融服务的增量需求将来自消费、服务业等领域。围绕促进消费增长、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新技术的创新上数字金融有独特优势。”余斌说。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副秘书长高明表示,我国数字化技术取得了积极成效,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转型重点从个人消费端向产业端转移,从营销风控向运营管理全流程延伸;数字金融新业态、新模式呈现规范发展态势,数字供应链金融迎来发展契机;数字技术金融应用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更为广泛。
“值得一提的是,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展现出创新潜力。一些科技领先的金融机构在知识检索、数据分析、智能研发、客服辅助等场景开展了探索应用。”高明说。
国是金融改革智库首席专家刘胜军表示,人工智能的核心是数据、算法、算力,我国具备工程师红利、全国统一大市场、互联网基础等优势。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要重视年轻人的创造能力。积极响应经营主体提出的发展要求,营造更有利于创新的展业环境,进一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积极创新与有效监管,要齐头并进。有参会嘉宾表示,要不断深化科技创新监管工具、科技创新试点等中国版“监管沙盒”机制。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技术应用标准,推动科技产品认证、技术服务备案等管理机制更加成熟,助力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