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亚迪推出“超级e平台”,充电功率最高可达1兆瓦(1000kW),解决电车充电排队久、充电慢的问题。据了解,最高峰值充电速度达到1秒续航2公里,充电5分钟可续航400公里,意味着在同等里程下,电车充电和油车加油的时间相差无几。这一技术突破迅速引发国际关注,英国《金融时报》称这项技术“可能终结传统车企的统治”。一位德国工程师在社交媒体的留言被大量转发:“我们还在争论充电桩标准时,中国人已经重新定义了游戏规则。”
类似案例近些年在中国屡见不鲜,民营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是我国经济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有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民营经济为我国经济发展贡献了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我国民营企业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表现出极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活力与市场竞争力。
民营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国内经济发展和国际市场竞争中表现出巨大科技创新能力、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根本原因在于,它不仅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建设和发展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生力量,而且是产权关系清晰、经营架构高效、市场竞争能力强大的生产方式,既能够做到自主经营、自主决策、自负盈亏、自求发展,又能够做到大胆创新、勇于拼搏、善于发现抓住机遇且敢于承担风险。
市场既是民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空域和基本载体,又是民营企业能否长期存活和实现更大发展的“监测表”和“过滤器”。如果一个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得不到市场的广泛接受与认可,即卖不出去,这个企业在市场上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立足之地,也就不可能得到长期持续发展,有些则难免陷于失败和破产倒闭。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只有不断为市场提供有用产品和有效服务,并能够在参与市场交易与竞争的过程中不断改进生产经营与管理、不断进行经济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不断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不断降低产品和服务成本,才能获得更多收益、实现更大发展。
民营企业的一个突出优势是“船小好调头”,一个突出特点是开展技术创新重在“实用”。近来大家议论较多、甚至引起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DeepSeek等 “杭州六小龙”,以及华为等企业,虽然企业规模和产业方向各不相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成功之道,即都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中通过大力度科技创新和开拓进取最终发展起来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和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民营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也越来越多地从小规模、实用技术的创新,向新型高新技术和尖端技术创新转变。有些企业的科技创新已经达到了能够与欧美科技水平比肩、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实现不可小觑的超越。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大幅度跃升,不仅进一步激活了民营经济的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而且已经成为打破西方一些国家“小院高墙”围堵、冲破“关税壁垒”限制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出现的逆全球化倾向,虽然给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带来了一系列挑战,但也倒逼我国民营企业进一步深化科技创新、提升“突围”能力、谋求更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抢抓产业结构大规模调整和科技创新、大规模升级换代的机遇,在发掘自身体制机制优势和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同时,进一步扩大高水平开放、大力度开发和提升企业自身科技创新水平和能力,提高企业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赢得更大市场优势,进而实现了更大发展。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是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摔打出来的。中国的民营企业更是凭借自身特有的“爱拼会赢”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胜出和不断发展的。中国和中国企业不害怕竞争,更反对任何形式的技术垄断、贸易壁垒、经济围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加强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实现更大更高质量发展。(作者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原院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