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院外急救搭上“智能高速” 区域医疗诠释创新基因

院外急救搭上“智能高速” 区域医疗诠释创新基因
2019年09月23日 03:21 新浪网 作者 成都商报

  随着全球5G通信时代的来临,“无线智能高速”也开始逐渐崭露头角。而在医疗卫生健康领域,全省首次5G技术助力急救也首次在新津落地成为现实!

  7月27日,一场5G急救演练在新津揭开神秘的面纱,在宜宾长宁地震中首次“惊艳亮相”的5G医疗急救车,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新津医院/新津县人民医院实地演练了一场“智慧”抢救。

  在四川省人民医院牵头建设的全国首个5G+紧急医学救援体系中,新津县人民医院是第一个成员单位,也是在5G+急救这一医学前沿领域首个“吃螃蟹”的县域医疗单位。从建立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平台,到探索“5G医疗”,新津县坚持用信息化手段持续探索创新,全面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力求让群众就医更便捷、更高效。

  医疗对接“智能高速”

  力争打造5G医学救援县域标准

  “新津发生了一起严重车祸,1人重伤,5人轻伤!”演练中,从“重伤患者”被送上5G急救车的第一分钟起,新津县人民医院急救医生就开始利用车载医疗设备,展开原本到院才能做的心电图、彩超等检查,并将病人生命体征、心电图和超声信息远程回传。医院内,上级专家远程诊断该患者为肝脾破裂、腹腔大出血、出血性休克,并立即通知院内相关科室启动急救绿色通道,提前进行术前准备。

  这场5G急救演练只花了15分钟,近十个检查项目都在救护车抵达医院前完成,实现了患者“上车即入院”,为抢救生命节省了时间。新津县人民医院院长余阳艳介绍,新津县人民医院的5G急救车正在配置调试中,预计今年底就能够投入实际急救工作中。

  在余阳艳院长看来,既然5G紧急医学救援已经“从无到有”,未来要解决的是如何“从有到好”,促进打造真正的县域5G急救网络,更高效、更顺畅地抢救生命。同时,也可以借助5G+技术,全面指导下级医院的治疗,提升县域整体的急诊医疗水平。

  创新促发展:

  独辟蹊径创学科品牌 独创精准对口支援

  新津县人民医院2018年门诊服务人次接近70万人次,医院平均住院日仅6.5天,远低于国家标准。余阳艳院长透露,这些成绩都来自不懈的“创新”动力。为完成“大病不出县”的目标,新津县人民医院用名医带动名学科的路线,从知名医院引入了肿瘤科等知名专家,打造品牌专科。在2018年“中国医院县域品牌专科评选(县域)”榜单上,该医院在内分泌科、眼耳鼻喉科、呼吸内科、普外科、肿瘤科都上榜前10。

  今年7月25日,央视《朝闻天下》报道了该医院利用云医学影像系统,为阿坝州小金县四姑娘山镇卫生院的患者提供远程会诊的做法,为这种创新的“精准对口帮扶”点赞。余阳艳院长介绍,医院帮助小金县4个卫生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他表示,云诊断系统已经至今已帮助小金县完成100多例远程诊断。

  持续发展信息化手段

  让群众县域内就医更便捷

  2008年,新津县就开始建立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构建全县医疗数据网,实现全县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2011年新津县“三个中心”——影像集中诊断中心、心电集中诊断中心、检验集中诊断中心建立,2013年建立医疗卫生数据监管平台,实时监测全县医疗机构医疗数据,对“大处方”“大检查”等进行监测,同时对医院管理提供依据。

  2013年“健康新津”微信公众号开通,自主开放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等功能,之后又建立了“健康新津+”微信小程序,并开发家庭医生线上签约服务。 2018年,新津县所有公立医院均可实现扫码支付,2019年“健康新津”微信公众号全面改版,线上医疗服务上进一步精细、便民。

  用“九个一” 让居民看得上、看得起、看得好病

  近年来,新津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不断探索、创新和实践,初步建立了高效集约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的就医体验感、对优质服务的获得感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全县居民人均期望寿命提升到80.19岁,连续17年孕产妇“零”死亡、婴儿死亡率下降到3.77‰,县域就诊率连续三年保持90%左右。

  “看得上病”:一投、一统、一优化

  一投,即加大政府投入,自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7.37亿元,对县乡村三级公益性医疗机构进行能力提升。一统,即统筹人力资源,制定卫生技术人才引进奖励办法,加强高端管理和技术人才的引进培育。建立以服务、成本、风险等为核心要素的绩效分配制度。一优化,即优化医疗布局,全面放开个体诊所的举办,积极引进城市公立医院、民营专科医院等优质资源,做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总量。

  “看得起病”:一降、一控、一签约

  一降,即降低医疗费用。通过实时医疗健康数据监管中心,加强检验检查、药品耗材和医药费用监控,强化医疗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和干预。一控,即控制医疗成本。实行县级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委派制,引入第三方机构每季度运营评估,提升医院财务运营管理水平。一签约,即家庭医生签约。创新建立专科医生与全科医生组合签约模式,为签约居民优先提供专家门诊号、大型设备检查号,引导居民主动签约、主动履约。

  “看得好病”:一联、一融、一提升

  一联,即医联体建设。以县级公立医院为枢纽,向上与城市大型医院联接合作,向下覆盖基层医疗机构,构建省(市)、县、乡、村“1+1+N+n”的四级医疗协同体系。一融,即线上线下融合。建立县域放射、心电、检验等集中诊断中心,实现县乡医技水平同质化。一提升,即提升医疗水平。建立首席医疗专家制度,推行县域“大质控”管理,鼓励开展新技术新项目,重点加强省市临床重点专科建设。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医疗急救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