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眼中的“高额彩礼治理”:建议推动农村建“红白理事会”,为彩礼金额设限

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眼中的“高额彩礼治理”:建议推动农村建“红白理事会”,为彩礼金额设限
2025年03月04日 20:49 新浪网 作者 成都商报

  今年2月23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发布,其中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方面提出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这也是连续多年来中央一号文件提到治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河间市兴村镇大庄村党支部书记石炳启带来了一份关于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新时代文明乡风的建议,剑指高额彩礼。

▲全国人大代表石炳启 受访者供图

  3月4日,在接受红星新闻记者采访时,石炳启分享了他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治理“天价彩礼”的相关经验和方法。

  退休后回乡任职

  村支书引导提倡“零彩礼”“低彩礼”

  石炳启原是一名干部,他于2015年退休,并在2018年2月回乡任职。

  “我本身就是大庄村人,多年前我们这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的风气很浓,尤其是结婚彩礼,经常是需要给20多万元,最少也要8万8千元。而我们这里村民务农的居多,收入不高,经常有家庭是父母举债给孩子凑彩礼钱,造成了很重的家庭负担。”石炳启回乡后,对于当地的彩礼问题开始有了深入反思。

  “因婚致贫”“因婚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给群众带来沉重负担,百姓对治理这些问题的需求十分迫切。对此,石炳启开始通过引导的方式在当地进行了提倡“零彩礼”、推行“低彩礼”的相关工作,同时削弱当地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例如将原本新人结婚宴请5天的习俗改为宴请1天,普通村民朋友间的随礼也降到200元以内。

  “其实大家都很反感高额彩礼,但是在乡村地区是人情社会,他家的彩礼高,你家的彩礼低就好像显得没有面子,而实际上如果大家都能够达成共识降低彩礼标准或者取消彩礼,绝大多数人是拍手叫好的。”石炳启说,为了让大家逐步认同“零彩礼”或“低彩礼”,自己也有一些“小妙招”。

▲一地农村“拒绝高额彩礼、反对攀比之风”标语 图据ICphoto

  “我是村党支部书记,一般家里有孩子结婚都会找我去证婚,我也肯定会接受,但是如果知道你们家孩子结婚要了过高的彩礼,那我就表示不愿意去证婚了,通过类似这样的方式,时间长了村民间逐步就形成了一个共识。”

  建言高额彩礼治理:

  彩礼上限设限额,推动建立“红白理事会”

  2月24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在发布会上回应一些地方“高额彩礼”问题时表示,群众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农村移风易俗要避免用急风骤雨、“一刀切”的办法硬干蛮干,而是要常抓不懈、绵绵用力,德润人心、化风成俗。

  “我们也并不是说完全就要求不能有彩礼,目前是尽量让这个彩礼的数额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以我们当地为例就是不要超过5万元,这基本相当于我们当地人均年收入的两倍,一般家庭也还是能够承受的。”石炳启说。

  石炳启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认为治理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根源上还是要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以助力农村社会风气转变、农民精神风貌改善和乡村振兴。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就带来了多项建议,例如建立立体组织体系,解决陈规陋习“没人管”的问题。石炳启建议,相关部委应出台政策,指导加强农村自治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组织,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

  石炳启说,以他所在地河间市为例,当地市委、市政府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发展全局,成立三级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部门协同合作,文明办等组织解决大龄未婚青年婚恋问题,人社等部门开展技能培训,纪委监委等部门整顿服务市场,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此外,石炳启还建议,相关部门应深入农村调研,了解群众需求,避免将城市文化简单移植到农村。出台激励措施,动员农村非遗传承人、文艺爱好者等参与文化服务和管理,实现人才本地化,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

  红星新闻记者 付垚

  编辑 张寻 责编 魏孔明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四川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