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当儿科医生大开脑洞:儿童分药不再麻烦,人工智能秒测骨龄,研发全球首款试剂盒……

当儿科医生大开脑洞:儿童分药不再麻烦,人工智能秒测骨龄,研发全球首款试剂盒……
2022年01月10日 15:30 新浪网 作者 钱江晚报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张冰清 通讯员 祝姚玲

  1月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组织举办了第一届“科创浙儿”创新大赛。 

  大赛以“青春助力、科创浙儿” 主题,以儿童健康保障和疾病防控需求为导向,围绕新兴产业的发展,评选出具有创新性、实用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模式。 

  经过前期初赛评审,共有8个项目进入到决赛,包含了数字化诊疗应用、医学人工智能、药物、试剂研发和新型诊疗、护理技术等多个方面,多学科交叉、广领域覆盖,“医药护技”全链条部署。 

浙大儿院书记舒强教授

  表示,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作为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医院有责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引领卫生健康行业青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投身健康中国战略,助力我省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建设。 

  “接下来,我们将在第一届大赛取得经验的基础上,扩大参赛范围和规模,探索全国协同创新网络单位参赛模式,盘活单中心引领和多中心联合的全国儿科创新‘一盘棋’;同时继续强化服务,优化大赛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驱动’。” 

  孩子的骨龄是几岁

  人工智能精确评估

  “爸爸妈妈都不高,孩子以后有机会‘逆袭’吗?” “我家孩子在同龄人中偏矮,是不是发育迟缓?”“我家孩子有点性早熟的迹象,还有多少生长空间?” 

  在浙大儿院生长发育门诊,每天都有不少焦虑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就诊,医生通常会建议先做一个骨龄检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儿童内分泌学专家、浙大儿院常务副院长傅君芬介绍,骨龄评估是准确评估生长发育的最基本工具,其测定对于评价儿童青少年的骨发育情况、预测生长潜能、早期诊断骨龄异常的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人工评定骨龄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中,GP法主观性强,准确性偏低;TW系列方法虽较为准确,但耗时久。 

  为了提高骨龄检测效率,改善人工判读导致的耗时问题,傅君芬带领团队研发了首个结合TW3法的人工智能骨龄评测系统。以往,一个有经验的内分泌科医生也要花几分钟时间读骨龄片,现在人工智能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完成检测。 

  团队成员之一、浙大医学院儿童内分泌学专业研究生刘雅茹解释说,项目前期在复旦儿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深圳儿童医院等多家医院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一共收集、整理了2万例正常儿童的骨龄片,人工智能通过学习这些骨龄片的数据,形成一套自动的骨龄检测算法,从而生成包含骨龄评价、身高评价、身高预测、发育评价的详细诊断报告。 

  刘雅茹说,作为儿童内分泌学的医学生,这次参与人工智能骨龄测评系统的研发是一次难得的科研训练,“我从中学会如何将临床需求转化为科研问题,并通过研究设计来解决问题,并完成临床的转化,让更多患儿获益。” 

  火眼金睛鉴别出肾病抗体

  建立一套整体的诊疗体系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是一种由于肾小球滤过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尿,并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它是成人及儿童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我国每年新增患者达2.8-5.6万人。 

  在浙大儿院副院长、儿童肾脏病专家毛建华的带领下,项目组成功筛选、鉴定出10种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并进一步发现66%的患儿体内存在上述一种或者几种足细胞自身抗体。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基于以上研究,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的概念,并建立了一整套的诊疗体系,成果发表在权威期刊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JSAN)上。随后,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团队在JASN上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佐证了这一观点。 

  浙大儿院实验检验中心副主任叶青介绍,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以蛋白尿为主要临床表型,同时血清中存在大量致病性的足细胞自身抗体,但此前市面上并没有检测这些自身抗体的试剂,于是项目组又在研究的基础上研发了检测试剂盒。 

  得益于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优势,项目组联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医院开展了全国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共检测1000多名患儿,得到了有效的临床验证。 

  这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有什么意义呢?叶青解释说,激素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一线药物,但10%~20%的患者对激素天然耐药,他们使用激素后不仅没有效果,还会产生一系列副作用,且耽误治疗。“以前,我们大概要花4~6周时间不断试药,现在可以根据抗体变化来预测患者是否耐药,避免不必要的副作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此外,足细胞自身抗体先于尿蛋白下降,对治疗反应的敏感性更高,疾病缓解时自身抗体水平也恢复正常,疾病复发时升高。这说明,自身抗体可以充当类似肿瘤标志物的角色,检验治疗效果,监测疾病复发。

  这样,项目组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自身免疫性足细胞病”的概念,并自主研发全球首款足细胞自身抗体谱检测试剂盒。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疾病诊断、激素耐药性预测、疗效检测以及疾病随访和复发监测的整体解决方案。

  儿童药物分剂量太麻烦

  研发液体制剂解决难题

  宝爸宝妈给孩子喂药时,经常会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药片太大,动不动就要分成四分之一、十分之一,甚至五十分之一!而且分好药后,药物外层的糖衣遭到破坏,宝宝吞咽更加困难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浙大儿院药剂科主任药师缪静告诉钱报记者,我国儿童专用药品短缺,无法满足儿科用药需求。根据《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目前我国现有的约3500多个药物制剂品种中,儿童专用药品种占比不足2%;全国6000多家药厂中,专门生产儿童药的仅有10余家,有儿童药品生产部门的企业仅30多家。 

  “作为一家儿童医院,我们的儿童专用药物相对是比较齐全的,但也不到医院药品配备总量的10%。所以,临床上通常需要将成人剂型药品分剂量后供患儿服用,我们每个月要开1万7千多条分剂量的医嘱。” 缪静说。 

  但在具体的操作中,没有经过严格训练的家长在分剂量时无法保证准确性和稳定性,还会出现药物粉尘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药效,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作为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浙大儿院主动承担起保障儿童精准用药、安全用药的重任,与相关厂家合作,研发出国内首款基于分剂量需求的新型溶媒。 

  这种溶媒可以溶解常见的一些需分剂量的固体剂型药物,家长只要用量杯倒取一定溶液量即可,大大降低操作难度。而且溶媒还是水果口味,甜甜的口感能让宝宝不那么抗拒吃药。 

  缪静介绍,在临床调研中,项目组筛选了分剂量要求高、操作难度大的几款口服药物固体制剂(如片剂、胶囊等),前期已考察部分目标药物在溶媒中的稳定性和均匀度,结果显示性能良好。而且这款溶媒还是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通过考察配方、工艺、制剂质量评价、药理毒理、临床研究等药品关键性指标。研究成果还有望推广于更多的药品品种,开发一系列液体制剂,缓解儿童专用药紧缺处境,保障儿科临床精准、安全用药。”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麻烦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