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一张黑白照片 见证革命伉俪战地婚礼

一张黑白照片 见证革命伉俪战地婚礼
2024年03月28日 18:02 新浪网 作者 河北青年报

  没有结婚礼服,也没有像样的定情信物,1952年7月8日,两个年轻人带着大家的祝福,在抗美援朝前线,举行了一场简单的战地婚礼。从那刻起,两人携手走过了61年的风雨人生。

  这两人就是魏化杰和杜荣淑。魏化杰时任志愿军42军124师372团团长,杜荣淑则在124师372团当文化教员。两人在朝鲜战场上结婚时,还是朝鲜友人按动快门,为两人留下了一张黑白结婚照。72年过去,黑白结婚照成了魏家的珍藏。

  文物·名片

  志愿军42军124师372团团长魏化杰和124师372团文化教员杜荣淑的结婚照,由朝鲜友人拍摄于1952年7月8日的朝鲜西海岸志愿军42军124师甘二里阵地旁的玉米地,现存于广州市魏化杰旧居中。

  

  

魏化杰和杜荣淑在朝鲜拍摄的结婚照

  文物·故事

  文物是抗美援朝时拍摄的结婚照

  魏化杰的大女儿魏亚莉给记者发来了一张翻拍照片,这张黑白照片见证了其父母战地婚礼的珍贵瞬间。魏亚莉说:“这张黑白照片一寸见方,拍摄于抗美援朝时期,时间是1952年7月8日,地点是朝鲜西海岸志愿军42军124师甘二里阵地旁的玉米地边。”通过魏亚莉讲述,记者获悉,照片右侧人物是魏化杰,时任志愿军42军124师372团团长;左侧人物是杜荣淑,当时是124师372团文化教员。照片上,时年20岁的杜荣淑微微低头,30岁的魏化杰的手臂自然下垂,站在她的身边。照片上还可见远处的山峦和近处的玉米地。

  魏亚莉说:“照片由驻地一个朝鲜友人帮助拍摄。因条件有限,相机镜头跑焦,所以留存下来的照片略有些模糊。”

  1952年10月,志愿军42军124师奉命回国,这张黑白照片被杜荣淑带回国内,成了魏家相册里的珍藏。

  杜荣淑曾撰文回忆战地婚礼

  魏化杰是河北献县人,1922年出生,16岁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42军的团参谋长、副团长。1949年12月,调归第二野战军指挥的124师和兄弟部队自鄂西进军川东,于12月8日解放了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

  战后,当地成立了一所军政干部学校,招收万县等地3000多名知识青年入校学习。

  魏亚莉说:“1949年年底,我母亲17岁,正在老家万县读高中。这次机会让她进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从此参加了革命。”

  那么,杜荣淑是如何从大西南赶赴朝鲜,和魏化杰相识、相爱的呢?杜荣淑晚年撰有《婚礼在战地举行》一文,回忆了她的战地婚礼往事。

  讲述·幕后

  两人在朝鲜前线相识、相爱

  杜荣淑在文章中说,她1950年8月结束了在军政学校的学习后,被分配到42军124师宣传队参加革命工作。1951年4月,宣传队20多人来到朝鲜,协助战勤工作并负责文艺宣传。1952年5月,124师调防,杜荣淑等人被分配到了372团团部工作。

  372团当时的任务是防止敌人渗透,保障平壤城外围的安全。由于372团驻防的阵地每天都要遭到几十架次的敌机袭扰,宣传队只有在黄昏时,才能进行一会儿文艺宣传。

  372团团长魏化杰、政委王哲民都很支持宣传队的工作,带头学跳舞、学唱朝鲜歌曲。一天,王哲民找到杜荣淑谈话,要给她介绍对象,介绍的就是团长魏化杰。在她眼中,魏化杰浓眉大眼,打仗英勇。

  对于这件事,魏化杰也有自己的顾虑,他是军事干部,要带兵打仗,打仗就有危险,希望杜荣淑慎重考虑。杜荣淑目睹过宣传队员牺牲情景,说后方也有敌机扫射轰炸,如果祖国有需要,她也可以随时献身。共同的革命信念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不久,杜荣淑被调回124师师部。临走前,魏化杰送给她一张照片留念。

  1952年6月20日,魏化杰去师部开会。开会间隙,魏化杰在防空洞见到杜荣淑,诚挚关心的话语,让杜荣淑非常感动,她觉得眼前这个男人心思细腻,值得托付终身。

  之后,两人的结婚报告很快得到了批准。1952年7月初,杜荣淑调到372团任文化教员,和魏化杰7月8日完婚。

  婚礼当晚遭遇了敌机袭扰

  魏化杰、杜荣淑的婚礼在朝鲜西海岸甘二里阵地的一间茅草屋内举行,这里也是魏化杰的宿舍。结婚要合影留念,魏化杰、杜荣淑的婚礼照谁来拍摄呢?于是,副团长杨海水让人想办法找能照相的人,最后还真在驻地附近找到了,是一个有照相设备的朝鲜友人。

  找到照相的人后,魏化杰、杜荣淑两人身着薄军装,站在驻地的玉米地边拍了一张黑白照片。不过,因为镜头跑焦,这张照片显得比较模糊,却定格了革命伉俪的温情瞬间。

  拍完照,魏化杰送给这位朝鲜友人毛巾、肥皂表示感谢。

  魏化杰、杜荣淑办婚礼那天,炊事班搞了七八个菜,有缴获来的罐头,还有炒鸡蛋、朝鲜酸白菜,等等。

  晚上,睡梦中的杜荣淑被叫醒,魏化杰让她赶紧进防空洞。原来有汽车从附近经过,吸引敌机扫射10多分钟后才离开。由于大家转移及时,没有人员伤亡。

  飞机飞走后,魏化杰幽默地说:“这是李奇微(曾任侵朝“联合国军”总司令)派飞机给我们放鞭炮庆贺来了。”这句话逗得杜荣淑哈哈大笑。

  魏亚莉说:“从朝鲜回国后,我父亲担任过124师副师长、师长,42军副军长、军长。父亲工作忙无暇顾及家庭,我母亲就多次调动工作。可以说,母亲为家庭做出了事业上的‘牺牲’。我父亲从朝鲜回国后,能安心工作,能为国家作贡献,其背后离不开母亲的付出。”

  精神·传承

  革命夫妻的故事 鼓舞儿女前行

  在子女的印象中,魏化杰、杜荣淑老两口感情很好,从没有红过脸、吵过架。2013年,魏化杰病重,杜荣淑每天到医院看望陪伴,直到他在半年后去世。2021年2月,89岁的杜荣淑因病去世,子女们将两人合葬于广州。

  魏化杰、杜荣淑两人有一子四女,受到夫妻俩革命精神的影响,家中一子两女先后参军入伍。杜荣淑晚年,曾不止一次地对子女讲起她在朝鲜结婚的故事。

  

  

杜荣淑回忆两人结婚的文章收录在《浴血朝鲜》一书

  2000年,42集团军(42军于1985年改编为42集团军)征集军史资料,号召大家写回忆文章。魏化杰撰写了他在朝鲜多次作战建功的故事,杜荣淑则回顾了在朝鲜结婚的往事。

  魏亚莉说:“其实当年父辈的感情生活很普通,就是奉献、担当、相濡以沫、执手一生。父母给我们讲的最多的是多做工作,多做贡献。我们遵循了父母的教诲,不管是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会在岗位上干出成绩,这是对父母教诲的‘答复’,也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

  ■文/本报记者寇拴民 实习记者郭会哲■供图/魏亚莉■本文原刊于《河北青年报》“红色文物·燕赵记忆”专题第74期,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欢迎提供相关革命文物、革命英烈新闻线索,可致电15100124253。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河北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