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华泰宏观李超点评央行LPR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开启

华泰宏观李超点评央行LPR机制改革: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开启
2019年08月19日 08:10 新浪网 作者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金融界网站

  文 | 华泰宏观 李超 / 孙欧

  内容摘要

  开启贷款利率市场化挂钩一年期MLF,存款基准利率暂不会市场化

  8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对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提出具体安排,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体现利率市场化降息加速推进,完全符合我们自今年年初以来“利率市场化最后一公里”的预判。我们认为,两轨合一轨的实质是取消官定存贷款基准利率,保留政策利率,由政策利率决定包括LPR在内的所有利率,因此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应该先降政策利率,进而传导至报价行报低LPR。

  央行仅对增量贷款实施LPR替代,存量逐渐替代是为了缓释对银行的影响

  央行要求各银行在新发放的贷款中主要参考LPR定价,并在浮动利率贷款合同中采用LPR作为定价基准,但为确保平稳过渡,存量贷款仍按原合同约定执行,即存量信贷是一个逐渐替代的过程,我们认为主要目的是缓释对银行经营的负面影响,防止对银行产生过大冲击,央行充分考虑了银行需适应利率市场化的影响。虽然并未做存量替代,但是央行加强对银行应用LPR定价的考核,将把银行的LPR应用情况及贷款利率竞争行为纳入MPA考核,我们预计可能纳入其中“定价行为”项目,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为一票否决项,意味着政策执行力较强。

  增加五年期LPR主要是为了新增房贷LPR替代,存量未来也将替代

  在原有的1年期一个期限品种基础上,增加5年期以上的期限品种,我们认为主要是为了银行发放住房抵押贷款等长期贷款的利率定价提供参考,另外,未来存量长期浮动利率贷款合同定价基准也将向LPR转换进行平稳过渡,逐渐实现LPR的替代过程。

  每月报价是为了给银行企业个人对浮动利率的适应过程

  LPR报价频率由原来的每日报价改为每月报价一次,我们认为主要是使银行、企业、个人对浮动利率有一个适应过程。改革后的LPR报价方式改为按照公开市场操作利率(MLF利率)加点形成,加点幅度主要取决于各行自身资金成本、市场供求、风险溢价等因素。在政策利率基础上加点形成的LPR市场化、灵活性程度更高,以及时反映市场利率变动情况,因此相比此前波动性将有明显加大,降低报价频率有助于减少实体贷款利率的波动性,给各主体更多的时间适应浮动利率。

  LPR需要对前期市场利率下行有更多反映,必然会降息

  此前LPR始终维持在4.31%,随着机制调整,LPR需对前期市场利率下行有更多反映,必然会有降息过程。8月20日将首次发布新的LPR,8月24日有1490亿1年期MLF到期,我们预计有两种可能:①央行最快可能在8月19日通过提前续作到期MLF并下调其利率水平的方式进行降息,作为8月20日LPR报价参考,预计下调MLF利率15BP至3.15%。②8月24日央行续作当日到期MLF并降息,作为下个月20日LPR报价参考。

  对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影响都非常正面

  我们认为LPR机制调整对股票市场而言是较大利好,通过推动利率市场化降息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所有行业,预计短期有助于提升市场风险偏好,虽然略不利于银行业,但暂时先动增量,我们认为央行此次已经足够呵护银行。对债券市场而言是较大利好,预计随着降息操作落地,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有望下行至2.8%。

  风险提示

  通胀超预期上行扰动降息节奏,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央行降息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