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聚焦养老保障事业 携手共谋新发展

聚焦养老保障事业 携手共谋新发展
2019年10月11日 09:29 新浪网 作者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中国保险报网

  □苏罡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社会保障制度有力保障了人民生活、增加了群众福祉、维护了社会公正,为稳增长、促改革、保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养老保障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的国家养老到养老保障三支柱合力养老的历程,随着养老保障制度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银行业保险业已成为养老金市场的中坚力量。

  一、银行业保险业在养老保障建设中发挥重要价值

  第一支柱方面,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发挥风险防控、服务网络和账户管理经验等优势,积极承接基本养老保险的经办管理和投资管理。2016年10月,6家保险机构首批入选21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人。

  第二支柱方面,银行保险机构成为年金管理的主力军。截至2019年二季度,13家受托管理人中,11家银行保险机构受托管理的企业年金规模达1.11万亿元,占法人受托总规模的99.1%;23家投资管理人中,9家银行保险机构投资管理规模超过8700亿元,占总规模的55.7%。此外,账户管理人均为银行保险机构,托管人均为商业银行。同时,随着职业年金基金管理人评选的有序推进,上述管理人积极参与其中,截至2019年9月,全国33个职业年金项目已有29个完成受托人评选,21个完成投管人评选,中央国家机关、山东、北京等十地已经启动资金投资运作。

  第三支柱方面,银行业保险业先行先试掀开制度化的新篇章,2018年6月,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厦门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启动试点,已有23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此项业务。目前,第三支柱拟考虑账户制,并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银行业已在账户设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条件的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将成为个人养老金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同心协力共谋养老保障事业长足发展

  养老保障体系的发展具有一定复杂性。纵向来看,由政府主导,人社、金融、财税等各个监管部门参与;横向来看,养老保障三支柱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形成不同的运转体系;动态来看,客户的养老保障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正朝着风险保障和财富增值并存且交替发展的方向演变。过去几十年中,监管、行业、机构从不同层面积极推动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面对当前复杂的发展路径,各个主体间更需进一步寻找共同点、解决分歧点,分享提升、互促共赢,更高质量地服务养老金市场发展。

  一是汇聚行业力量为顶层设计提供决策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多年来深耕养老金市场,可通过持续的跨业交流,加快解决一些迫切且具有共性的问题,例如形成统一的养老金管理产品分类标准和评价机制,形成跨业的产品及人才数据交流共享机制等,为监管部门提供更为统一的决策思路和政策建议。同时,银行保险机构也可结合各自优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例如银行业可结合丰富的账户管理经验,剖析客户需求,更好助力第三支柱账户信息平台的建设;保险业可结合个人税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总结税收优惠政策推行的难点和真实需求,提出税制改革的切实建议等。

  二是发挥专业管理机构价值,打造综合服务链条。银行保险机构通常为大型的综合金融集团,拥有丰富的资产项目储备和专业人才储备,能够发挥全牌照优势,为养老金投资管理提供更多资源。同时,银行保险机构在客户大数据上有着较大优势,能够全面分析不同收入、年龄、性别、风险偏好人群的长期储蓄特征,进一步打造覆盖养老金积累期和领取期的银行保险产品体系。此外,通过行业间交流合作,可制定更多综合性的养老解决方案,并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的产品转换选择。

  三是发挥银行保险队伍优势,加强养老金融教育。要真正充实中国养老金市场,特别是今后第三支柱赋予了个人充分投资选择权的情况下,应培养个人的养老投资意识,做好投资者教育,以更好实现个人养老金资产的合理配置。未来可积极发挥银行保险机构广泛的服务渠道和网络优势,将养老金产品的风险收益形成标准化的宣传,主动承担宣传责任,向个人普及相关的养老金融知识,使投资者认同在养老金长期管理过程当中,只有接受短期波动,才能获得风险收益补偿。

  展望未来,随着银行业保险业的融合与协同,一定能为养老保障事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推动形成更加长期开放的养老金市场。作为银行业保险业的一员,长江养老也将与各家专业机构共同携手,为更好服务养老保障三支柱而不懈奋斗。

  (作者为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会长、养老金专委会主任委员,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银行业保险业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