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燃料电池汽车奖补办法出炉 17亿元补贴不得用于整车生产项目

燃料电池汽车奖补办法出炉 17亿元补贴不得用于整车生产项目
2020年09月22日 13:45 新浪网 作者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龚梦泽

      为推动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持续健康、科学有序发展,近日,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了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下称《通知》),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政策,调整为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支持政策。

      《通知》指出,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核定并拨付奖励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城市群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攻关和示范应用给予奖励,从而形成布局合理、各有侧重、协同推进的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新模式。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此次示范应用奖补办法共明确了四方面内容。一是支持方式,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拨付奖励资金,示范期暂定为四年;二是示范内容,示范城市群应找准应用场景,构建完整产业链;三是示范城市群选择,采取地方自愿申报、专家评审方式确定。鼓励强强联合,自愿组队;四是组织实施,示范城市群应确定牵头城市,统筹推进示范。

      在奖补资金方面,分别在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和氢能供应两个领域给予示范城市群补贴,补贴的具体方式是通过积分核算,1积分给10万元补贴,积分上限分别为15000积分和2000积分,折合补贴金额分别为15亿元和2亿元,累计上限1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通知》明确指出,积分的标准将设置逐年退坡,奖励资金用于燃料电池汽车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不得用于汽车整车生产投资项目和加氢基础设施建设。

      公开资料显示,燃料电池的多种类型中,已经推广了超过10年的氢燃料电池被相关专家称为“目前发展最好的燃料电池”。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共销售2737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同比增长79%。目前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超过6000辆,已达成《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中“到2020年实现50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阶段性目标。

      在加氢站建设方面,目前加氢站不足的问题仍影响氢能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在建和建成加氢站130多座,其中61座已建成,投入运营的52座,分布在广州、佛山、上海、北京等36个城市,仅2018年氢燃料电池产业相关投资及规划资金就超过850亿元。总体来说我国燃料电池产业正在稳步向好发展。

      新浪财经专栏作家林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氢燃料电池车通过氢与氧结合,经由燃料电池产生电力来为汽车提供动力,其最大特点是行驶中完全没有碳排放和其他污染。但目前国内氢能源汽车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未进入产业化,国内市场大多以研发和业务布局为主。

      考虑到燃料电池汽车链条长、参加示范主体多,示范项目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申报,企业所在城市(地级以上)本着自愿原则组成城市群,协商产生牵头城市,共同编制实施方案,协同推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此外,《通知》要求示范城市群探索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集中聚焦优势企业,探索经济可行的整车示范推广模式,降低整车购置成本。示范期间推广车辆应接入五部门认定的信息平台,对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实施全过程、全链条监管。

      关于示范考核评估和奖补资金拨付方面,在财政部同日发布的解读中称,中央财政将采取“后补助”方式,以结果为导向,依据验收评估和绩效评价结果拨付奖励资金。示范城市群要完成车用氢能终端售价不超过35元/公斤,符合技术指标的车辆应超过1000辆,推广车辆累计运行里程满足要求。建成并投入运营加氢站超过15座的基础目标。

      事实上,随着国家政策愈加向氢燃料电池汽车倾斜,更多氢能燃料电池汽车企业、制储氢设备及氢能基础设施建设企业竞相抢占赛道,相继布局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据记者观察,目前国内具备燃料电池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有宇通客车、福田、上汽集团、上汽大通、申龙客车等共13家;国内已有批量商业化运营的燃料电池车,但基本都是以氢燃料电池客车、公交车、物流车等商用车为主。

      对此,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这次政策强调以中重型商用车为引领,暂未提乘用车型,原因在于目前包括丰田等头部车企的燃料电池乘用车亦表现不强,没有证明出应有的实力,因此国内搞乘用车难度很大。不过,此次示范应用核心是推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强化燃料电池产业链的强链、补链,相信通过政策组合拳会对燃料电池的产业体系起到很好的拉动效果。

      林示认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出现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出现了岔路口,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氢燃料电池相对于纯电动驱动更具优势,更符合消费者的用车需求和习惯,也更环保。“但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加氢便利性、后期维修等问题上还有诸多成本和技术问题待解,若想实现在中长途场景的有效应用和完全商业化仍任重道远。

  (编辑 张明富 上官梦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