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没有意外!实体经济加入“抢人”大战!名创优品放出年度大招?

没有意外!实体经济加入“抢人”大战!名创优品放出年度大招?
2020年11月25日 11:50 新浪网 作者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时刻头条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人,比当下的中国年轻人对创业有更高的热情。

  在6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的中国,却有众多驿动的心追求着“财富自由”,这一方面说明,他们真是赶上了好时候,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大多数注定会成为残酷现实的注脚。

  资本神话的“神话”两字可不是白叫的,原因就在于其稀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怕的是只看到最后的光彩,却忽略了过程的艰辛。绝大多数人成不了马云、马化腾,甚至根本看不上十多年前的阿里巴巴、OICQ,更别说坚持到它们上市的一刻。

  然而,稀缺的不只是能熬苦的年轻人,更稀缺的是能给予他们成长空间的好归宿。

      不少人以为,“上市”就是一夜暴富,就是故事结局。

  其实,他们只猜对了开头。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上市”是“成功”的标志,但优秀的企业并不会把“上市”作为终点,而是一种新的起点。 “创业精神”是这类企业的基因,推动他们一步步走向更大的领地。

  创新与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是企业保持基业长青的关键。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甚至强调:“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创造业绩的是员工,制度不能代替人的主动作用。”

  阿里、腾讯、小米等国内巨头都曾反复多次推出大规模的股权激励计划,助力企业在一轮又一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腾讯已经连续多次对高管和员工进行股权激励。最新的一次是在今年7月10日,腾讯公司公布将授予近3万名员工共计 2,664万股份,腾讯员工人均可获得897股票,约50万港元。

  阿里巴巴对员工也相当大方,股权激励费用数目惊人,2017-2019财年公司股权激励费用分别为160亿元、200亿元和 375亿元,分别为公司当年净利润总额的38.8%、32.6%和46.8%,在中国企业中首屈一指。

  我们看惯了互联网的神话,却很少发现,在实体经济领域也有类似的“神话”。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2020年内上市企业中,共有280多家企业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4.56%。而根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20年上市的企业中,已有90%的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其中不乏大量实体经济上市公司。

  北京时间2020年10月15日,一家实体+零售的代表企业——名创优品成功登陆纽交所上市,股票代码MNSO,总市值接近70亿美元。

  老板叶国富大手一挥,跟互联网巨头一样,推出一个惠及近300人的股权激励计划。据了解,该计划一实施,名创优品让40余名员工直接身家超千万,其中12人更是身家过亿,当中不乏80后、甚至85后。

  股权激励代价巨大,是否值得?

  其实企业的运行逻辑,说到底是一种利益的驱动机制。企业的壮大都不能单凭“大老板”一己之力的拉动,更需要组建能力互补、利益共享的团队去突破持续发展可能面临的企业瓶颈。

  只有那些真正为企业作出贡献的人才得到合理的回报,企业才能保持持续的活力。

  为何互联网和实体经济企业都纷纷抢人?因为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如果可以让我带走微软的研究团队,我可以重新创造另外一个微软。”

  企业红利不断加码的背后,其实是愈演愈烈的人才大战,甚至,战火不断升级。

  近日,字节跳动宣布春节前再招1万人,完成2020达成10万人的总目标。疯狂加人一直是字节HR工作的常态,其中招募的重点对象主要是技术人才。其对人才极度渴望的野心,在每一份JD里都能一览无遗。

  另一边,雷军坐不住了,在刚结束的2020小米开发者大会上,雷军公开表态,提升技术实力的第一步,就是聚拢最顶尖的人才,死磕硬核技术,2021年小米计划再扩招5,000名工程师。据了解,小米目前研发团队刚超过10,000人,也就是明年要将研发团队规模再增加50%。

  凶狠的抢人赛中,华为的策略棋高一着。

  最标志的事件,当属“华为最高档天才少年年薪201万”等热门话题的持续性发酵。“明年应届生招聘至少扩招大到8,000人!”华为CEO任正非在研发应届生招聘座谈会上说道:“我们有足够的钱,足够大的空间,容纳天下英才,发挥他们的创造才华。”

  任正非一直求贤若渴。在去年6月的一次内部讲话中,他将这些天才少年比作“泥鳅”,钻活组织,激活队伍。他表示,“华为公司未来要拖着这个世界往前走,自己创造标准。”

  一个企业发展有多快,就有多缺人;一个企业若想常青,就需要注入更多年轻人的活力和创意。 叶国富在短短五分钟的上市发言中也强调,“未来的名创优品一定是一个有想象空间平台型的企业,新阶段需要更多年轻人创新驱动。”

  在企业登上国际舞台的同时,叶老板拎紧人才关,足见其对具有创新动力的优秀人才非常重视。

  他透露,名创优品正在实施人才升级战略,目前已设计出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计划,囊括从储备人才到关键人才的培养,从技能到领导力的培养。并每年会面向全国知名985及世界排名TOP100的院校招录优秀本硕博毕业生。

  值得一提的是,名创优品今年首次推出“黑马985工程”,面对毕业0~3年的高潜管理人才开展培训,给予新人接触多个不同核心业务与重点岗位的机会,并由集团副总裁等高管亲自带教,以集团战略性项目作为新生力量的核心历练课程,邀请咨询公司培训领导力,不断培养出高水准国际化复合型管理者,为全球业务输送精兵强将。

  对优秀毕业生的偏爱,名创优品与华为的人才培育观极为相似。对年轻人才的管理,绝不仅仅是“引才”后再育才、留才,而是要深入渗透到人才招聘、人力资源管理等前端流程环节中, 让年轻人从踏出校门那刻,就对未来充满期待,这就是人才培养体系中经常提到的企业赋能。

     山不过来我过去,是金子总会闪光。

  这是被称为阿里“最励志”的合伙人童文红的人生写照。

  2000年,童文红进入阿里的第1个职位是公司前台,当时就以认真细致、主动积极的风格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会把铁路车次表发给常出差的同事做参考,夏天安排冷饮让同事解暑。

  之后,童文红陆续担任过集团行政、客服、人力资源等部门的管理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现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兼菜鸟首席运营官,被《福布斯》称为大师级人物。

  在阿里巴巴有这么一句话,“我们让土壤松软,你自己做好种子。”意思是,阿里提供宽松适宜的环境,员工通过自身努力,都有机会获得成长和提升的机会。这句话在童文红身上得到了印证。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好的制度和氛围能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历史如同转轴,优秀的人才也总有戏剧性的交集。

  窦娜,本来只是名创优品的时尚买手,同样因为优秀的学习能力和执行力开始逐渐接触转岗成为产品经理、产品总监。窦娜在这家企业服务超过15年时间,如今,她已经成为了名创优品执行副总裁兼首席产品官。受益于公司股权激励和上市,窦娜以超5亿的身家造就了个人的“财富神话”;来自名创优品商品中心的黄明笛、张永佳,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凭借各自在岗位上的突出表现,成为名创优品股权激励名单中众多“新人”中的一员......

  上市后,名创优品有300位受到股权激励的员工享受着“诚实勤奋”带来的红利,其中超过40人身家超千万,更有12名员工身家过亿,还有很多一线的基础员工同样财务暴增。在中国实体零售企业里,如此规模和比例的激励,名创优品是第一家。

  作为餐饮界扛把子,海底捞“双手改变命运”的企业文化正是其激励哲学最深层次的动力源。海底捞的升迁制度透明公正,员工完全可以靠着自己的双手一路升职从而改变命运。今年4月初,海底捞高调宣布“接班人计划”,所有员工都有机会参与领导者接班计划,传菜员也不例外。

  阿里、名创优品、海底捞等企业能让更多基层走到高级管理岗位,则在于一整套的发现和提拔机制的驱动,使得优秀的员工得以脱颖而出。“善分享者善得”,企业归根到底仍离不开人的支撑。 企业建设人才队伍时,如果能制定以人为本的人事制度和人人平等的晋升机制,把员工当做“合伙人”看待,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长期主义。

  很多时候我们羡慕做黄页阶段的马云、羡慕注册很多QQ号“陪聊”的马化腾、羡慕在佛山百花广场开化妆品店的叶国富,羡慕为什么我们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却要接受这个时代的现实。

  现实是,全球疫情和国际关系动荡等因素对于中国经济的改变,远远不止是目前所看到的短暂影响。每位个体、每家企业,都要根据中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全新的选择和战略决策。

  时代巨变会如何影响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自身能制造多大的内部空间和想象力?

  答案尚未定论。但当下我们所构筑的一切,依靠的都是“人”。大概只有以人为本,才能成就真正的长期主义。

  管理者有自己的迷茫,那迷茫跟年轻人的一样,而他们在选择风口,年轻人则选择跟着谁创造新的风口,可以搭着前人的翅膀更快速的飞翔。

  当插上“小翅膀”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后,翱翔的就不只是他们自己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