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人寿、太平洋、人保、众安、泰康如何拥抱科技实现转型升级?(案例解读)

人寿、太平洋、人保、众安、泰康如何拥抱科技实现转型升级?(案例解读)
2020年04月20日 19:28 新浪网 作者 财资一家
每晚七点半,一起看财资看未来

  保险业正在拥抱保险科技带来的机遇,保险科技将作为重要的基础设施持续赋能,创新将有利于保险价值链的重塑,促进保险企业的转型升级。但无论科技如何变化,科技与保险的结合始终要以客户服务为中心,以风险保障为根本目的,不忘初心,并充分借助科技的力量,保险企业才能实现走得更好、更远。

  为此,财资君为您整理了保险科技案例汇总,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Part 1

  人保集团:

  数字化战略驱动集团发展转型

  2018年,中国人保相继发布“智·惠人保”数字化战略和包含131个项目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项目全景图,标志着中国人保全面启动数字化战略,积极迈出数字化转型步伐,加速形成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强力驱动集团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01

  数字化战略引领全新发展理念

  中国人保数字化战略定位为“智·惠人保”,“智”就是要以数字技术作为核心支撑手段,充分了解与深入洞察客户,为客户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惠”就是要以人民为本,融合多元业务,整合线下和线上资源,普惠大众,满足人民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保险的需求。

  中国人保将从客户体验、业务运营及商业模式三个方面全面实施数字化战略,加速推进客户洞察、运营模式、平台生态等九大数字化转型;将进一步强化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战略协同,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建立前、中、后台三层联动机制,打造集团数据平台、服务

  管理平台、综合移动平台、综合e化平台和综合接入平台五大平台,为集团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在数字化战略引领下,各子公司也将紧紧围绕客户需求,推动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研究和金融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运营效率,降低综合成本;全面深入洞察客户,精准设计差异化保险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贴心的优质服务。

  近年来,中国人保在信息科技应用、新技术布局、商业模式创新三方面持续发力,在移动互联、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生物识别等多个领域全面开展研究应用,通过数字化重塑努力打造全渠道体验、智能分析、生态系统三大关键能力,不断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与变革,有力支持了保险业务稳定增长与公司发展转型。

02

  创新驱动“大象”升级转型

  为了通过创新驱动呈现一个“新人保”,中国人保将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转型。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人保将聚焦三类科技赋能,切实发挥数字化技术在集团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推动创新的线上化、平台化、智能化,推动公司数字化转型,利用新技术、新应用对传统金融保险业务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数字对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在服务创新方面,中国人保打造四维服务格局,实施大服务战略,以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为主要方向,全面升级保险产品供给,大力发展“保险+服务”,实现保险服务模式从提供简单经济补偿向规划全面风险解决方案转变。

  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中国人保将布局四大生态体系,从客户生产生活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跨界产业链整合,布局消费生活、车主、健康养老、“三农”四大生态圈,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串联产业服务链。包括:一是布局消费生活生态圈,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生活消费场景服务,实现从单纯的保险保障服务到综合保险金融服务的扩展;二是布局车主生态圈,整合汽车后市场服务资源,延伸汽车服务价值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车生活、车消费、车金融服务体验;三是布局健康养老生态圈,深化医疗、健康、养老等服务资源整合,构建新型的“互联网+健康管理+养老”服务模式;四是布局“三农”生态圈,整合涉农服务资源,设计开发一揽子风险保障方案,为农村、农业、农民提供一体化、综合化的保险金融服务。

  在管理创新方面,中国人保夯实六化管理支撑,一是夯实专业化的发展能力,坚持做优主业,做精专业,聚焦主业突出专业化价值创造;二是形成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模式,推动差异化资源配置与考核机制的落地,探索分支机构创新授权机制;三是构建精细化的经营管理能力,加强各级机构在销售管理、运营管理、服务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内控管理等方面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和精细化资源配置能力;四是建立敏捷化的市场响应机制,以客户为中心,缩短管理链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效能;五是深入推进集团一体化建设,以资源整合为抓手,以信息资源整合夯实集团一体化发展基础,建立投资与保险板块之间的一体化响应机制;六是打造科学化的党建平台载体,探索运用新模式、新手段,做到党建共建共享、业务互帮互促。

  Part 2

  中国人寿:

  构建“国寿大脑”实施数字化战略

  中国人寿作为传统金融保险公司的代表,在这方面做了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通过构建“国寿大脑”人工智能平台,以“智”提“质”,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为人工智能在金融保险行业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案例和宝贵经验。

01

  平台建设提升智能化水平

  “国寿大脑”通过在集团内构建共享的人工智能能力输出平台,将人脸识别、语音识别、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能力输出并融入到各公司各板块业务场景之中,满足产品设计、销售支持、客户服务、运营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的智能应用需求。平台已建成包括慧听、慧眼、慧学三个子平台,具备11项可输出能力。

  一是“慧听”智能语音平台,输出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纹识别、语义能力等能力,充分利用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声纹识别、语义理解等智能语音技术,构建智能语音平台,为各应用系统提供随需语音服务,逐步将各应用系统改造成具备智能语音能力的系统。

  二是“慧眼”智能图像识别平台,输出OCR识别、1:1人脸比对、1:N人脸比对、活体检测、人脸核身等能力,通过开展人脸识别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作,为各单位各应用系统提供随需的人脸识别服务和稳定高效的技术支持,嵌入自助终端、临柜服务、职场签到等业务场景,实现在线身份认证,改善用户体验。还可继续扩展到其他单证影像类智能识别,支持定损、理赔反欺诈等场景。

  三是“慧学”深度学习平台,输出机器学习模型高速训练能力、泛型高速计算能力等,通过平台提升计算能力,掌握深度学习技术,解决“算法+算力”问题。

  目前,各成员单位基于这些AI能力已在95519智能语音导航、智能客服、自助终端、临柜服务、保险产品智慧营销体系、员工签到、参会系统、无纸化投保、智能核保、出险预测、微回访等业务场景中得以应用,并正在对接语音质检、客户洞察系统、医疗票据智能识别、智能险顾、智能核查、智能投资策略研究、智能身核、上行短信回访建议模型等应用,全面提升了客户服务和业务管控能力。下一步,中国人寿将不断升级完善“国寿大脑”,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应用,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为依托、以智能为引领”的数字化金融保险集团。

02

  技术落地助推数字化转型

  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国寿大脑”是中国人寿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其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广泛应用,成为保险行业人工智能平台建设的标杆。

  一是多触点嵌入智能服务,提升客户体验。例如,2018年95519智能语音导航通话量达3062.6万通,占全语音门户进线量的75%,语音导航正确率87.34%,语义正确率高达92.23%(截至2018年10月31日);2018年各渠道智能客服的智能语音服务量达60534次(截至2018年11月9日);慧眼平台共采集人脸超274万人,日均调用量达110余万人(截至2018年11月12日)。

  二是全方位支撑业务管控,解决业务痛点。各成员单位通过人工智能应用有效支撑了销售服务和业务管理流程,解决各自业务上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升业务管控和风险管理能力,节约了运营成本。例如,保险产品智慧营销体系在不足2个月的时间内,26家试点单位预测62万清单,已命中成交75592人,命中成交保费3.5亿元,成交占比最高的辽宁公司清单命中率达到17.38%;智能核保的“重大疾病

  人工核保风险识别模型”可减轻34.4%人核工作量,“重大疾病短期出险率模型”在落地试点地区的高风险预测保单中,预测准确率高达91.2%;智能核查应用主要用于保后核查,在全国401万件案件、20%查准率下,可节省98.40%的核查工作量。

  三是各板块加强协同效应,形成技术合力。首先,集团层面的人工智能平台实现了计算能力、成熟算法、专业人才、共性场景等各类核心资源的充分共享;其次,通过各业务板块的全面对接,打造了一批人工智能亮点工程,形成了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有效统筹和加快了各成员单位人工智能应用的建设步伐,真正实现中国人寿科技智慧的互动与整合。

  Part 3

  太平洋保险:

  基于大数据OLAP技术的业财一体化分析应用

  在保险公司保费增速和综合成本率双优目标背景下,需要以管理会计的全新视角归集财务成本,保证一线销售资源正本清源、各归其位,协助产险各分公司“看清楚、想明白、做到位”,解决分公司资源“往哪投、投得了、敢于投”的问题。因此,全面实现业财融合,迭代资源配置方式及工具应用成为加强业务筛选、提高成本与效益平衡能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为此,中国太平洋保险主动采用Hadoop大数据平台,应用大数据OLAP多维分析引擎技术,构建了基于大数据的业财一体化分析平台,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分析效率和分析深度,更好支持业务管理层进行市场资源配置和成本预测,并逐步推广成为太平洋财产险公司精细化的成本管理平台。

01

  以技术为核心驱动,解决业务痛点

  业财一体化分析平台在数据层抽取了太平洋财产险公司3.7亿个保单数据,构建了多层级多维度的业务分析模型,包括40个业务分析维度和300个业务指标,覆盖各种组合统计分析需求。在技术层通过在Hadoop集群上部署了企业级大数据OLAP引擎KAP,通过预计算技术,高效利用Hadoop分布式计算引擎MapReduce或者Spark,批量预计算任意维度组合的分类、汇总统计数据,存储在KAP自带的可靠、高效的列式存储引擎中。同时,向应用层提供支持标准SQL接口的JDBC和ODBC驱动,无缝集成企业已有的BI前端工具,实现对BI前端的查询请求的快速响应。

  相比原来各业务条线需要多个技术团队开发和管理独立的数据平台,业财一体化大数据平台汇集产险公司所有业务条线的数据,统一数据口径,提升数据质量;KAP友好的管理界面使得仅需少量技术人员便可以方便地对所有分析主题进行开发和集中管理,显著提升了IT效率。平台中所应用的Hadoop和KAP等产品均是国产商业软件,拥有良好的本地支持团队,总体上成本较低、部署较快、扩展性较好,为企业构建了一个可控的国产大数据平台应用。

02

  注入大数据思维,优化资源配置

  太平洋保险整合来自车险、非车险、渠道、费用、精算、再保等业务财务数据,搭建了一个高性能、高并发、可扩展的业财一体化大数据平台。

  通过保单级成本多维构建组合分析,可支持40个维度300个指标构成的固定报表和灵活分析报表。通过维度及成本指标细分,分公司可清晰直观地剖析业务结构,筛选优质业务,结合具体业务目标及市场发展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资源投放策略应对市场。

  通过引入精算预期赔付率与细分销售跟单费用十个段,引入成本区间分析、费赔相关系数等指标,让业务、财务均能及时清楚地了解相关层级和维度的业务成本结构,明晰赔付与费用投放的匹配关系,帮助各层级机构强化对资源配置的管理。

  通过销管费控系统打通从销售费用预算管控到实际报销的流程,实现保单级费用险种、渠道等属性自动带入,生成最精准的分险种分渠道报表,破解过去手工指认成本属性的不准确、工作量大且业务认可度低等难题。

  通过保单级承保年月分类汇总“切片”,实现期间经营分析,追溯当前利润构成源头,解决经营责任无法回溯分析清晰认定的难题。

  业财一体化分析平台通过企业级大数据OLAP引擎对海量数据进行数据预计算,多维统计分析报表查询响应时效由“半小时”级提升到“秒”级,大幅提升用户分析效率,已初步形成生产力。平台已实现40个维度、300个指标的分析规模,预算端定制报表已实现车险、非车险、农险等定制报表40余张,灵活报表数类。目前系统已开放给1000多个总分公司机构、4000多名分析用户使用,其中车险核心用户1000多人,全司平均使用率67次/人。

  Part 4

  众安保险:

  大数据驱动财务新思维

  中国第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是一家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从而带动金融发展的金融科技公司。互联网发展模式给众安保险带来了财务优势。如采用区别于传统保险公司的轻资产模式,资产负债率较低、负债压力小,保单价格较低、数量较大,针对保险市场空缺定制特色保险产品,享受大数据分析带来的优势。但同时也产生了与传统发展模式不同的财务风险,如筹资渠道受限,盈利压力较大,保险产品存在定价风险,骗保风险增大,财务管理制度面临挑战。对此,众安保险探索出一套适合互联网保险特色的财务制度。

  基于云端的保险核心系统、智能核保及自动出单、人工智能客服⋯⋯众安依托强大的技术支撑,使得业务实现规模效应,从而提高人均保费贡献,稀释研发、经营和行政成本,相应地,内部财务的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财务职能的转型,大前提是财务系统硬件上的完善。在保险行业有个概念,叫“业财再一体化”。这个比传统“业财融合”多的“再”字,指的是保险行业“再保险”的概念。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核心系统来完成的。也就是说,平台上所有的数据无法人工干预,必须是闭环,防止舞弊和篡改,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众安有一套完整的由核算系统、费用控制系统、资金系统、税务系统等功能组成的财务系统,且与业务系统打通,每一个动作的发生都会触发下一个动作,由此实现全部流程的自动化。

  在众安,从事会计核算的岗位被称为“财务运营”。这个在传统保险公司负责保费收取、出纳结算的基础会计岗位,在众安被赋予了类似产品经理的职能。财务运营涉及资金、税务、风险控制,已经不再是收取保费支付赔款这么一个简单的会计出纳结算的功能,因而必须深入到产品中,从产品设计之初就参与流程开发。财务运营必须要对整个产品的逻辑非常了解,清楚它可能带来的涉税风险及前因后果。这也意味着,只有把触角往前伸到业务,才能够更好地为业务提供保障和服务,为公司整体利益创造良好的闭环。众安十多个不同的事业部都配备了相应的财务运营。不论是车险、健康险、意外险还是其他,这些财务运营都与相应事业部形成紧密配合,他们以财务角度出发,指导帮助事业部的同事去设计、改进产品。

  除了财务运营,在众安的财务团队还有一种岗位叫“财务BP”。这类财务人员不与资金直接发生关系,但他负责事业部的月度、季度、年度滚动预算跟踪,对事业部的在施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管理,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之间的黏合剂。此外,还有专门负责与IT沟通的财务经理,这类人既要懂技术又要懂财务,能将财务的需求转化成IT的语言,是财务与技术之间沟通的桥梁。在众安,没有单一职能的财务,所有岗位都要求至少具备2种以上的职能。

  Part 5

  泰康保险:

  数字化创新转型

  2011年至今,泰康信息化建设紧跟行业趋势,由云中心建设规划起步,到全面拥抱互联网,向移动互联转型,建立大数据框架体系,再到目前的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建设策略,泰康的全面数字化转型逐步推进。

  泰康保险在科技驱动的大背景下,一直致力于数字化创新转型。泰康保险在创新方面总体来说做了五项工作,第一个是销售全流程互联网化,第二个是客服全流程移动化,第三个是让数据产生红利,第四个是人工智能融入业务场景,第五个是区块链积分应用。

  一、销售全流程互联网化。目前泰康个险渠道全部新产品均通过微信进行投保,手机投保比率在80%以上。面向客户的2C、2A的销售工具也做了一些,比如微助理、微钱包,微助理是面向个险代理人队伍提供微信端销售支持工具,累计使用人数超50万,微钱包是面向个险代理人队伍提供微信端佣金发放和理财工具,这对于销售人员来讲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以前销售人员销售一张保单之后需20~30天之后才能拿到佣金,而微钱包是他的直接佣金,销售一张保单佣金直接到钱包里面。并且面向个险续期收展队伍提供移动端工具支持,涵盖客户管理、活动量管理等功能。

  二、客服全流程移动化。泰康保险将客户服务全环节,投保、咨询、查询、交费、服务、理赔等6大类39项功能搬至微信平台,实现客服基础功能的移动化。

  三、让数据产生红利。数据驱动是移动应用建设的重要支撑能力,推动公司业务经营活动数字化,实现大数据驱动业务、运营和管理是泰康大数据建设的重要目标。目前,泰康已经完成大数据平台建设,正在推进大数据应用实践,在语音大数据、两核大数据、营销大数据等方面深化应用。比如,泰康952客户服务中心通过语音的转译变成销售的线索,产生保费,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10亿元。

  四、人工智能融入业务场景。泰康保险以场景应用为切入点,带动人工智能平台建设。目前,人脸识别、OCR、语音识别方面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泰康保险以平台思维将这些技术应用到保险业务场景中,展现了巨大的潜力。泰康人脸识别智能平台上线不到4个月的时间,整个服务次数已经达到700多万次,在整个核保流程和投保流程里面已经产生巨大的效应。

  五、区块链积分应用。区块链现在还是比较新的话题,保险行业的诸多单位都在尝试,对整个行业将会产生深远的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大数据人工智能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