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系统思维——看透世界本质的顶级思维

系统思维——看透世界本质的顶级思维
2023年12月28日 07:31 新浪网 作者 世界经理人ChiefExecutiveChina

  作者:周泰戎

  用心学习,认真思考,刻意练习。

  以前在企业开月度例会的时候发现一个现象,当高管在跟老板汇报上月工作总结的时候,往往汇报的点很散,思维很乱,似乎有很多内容要说,但是总是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而老板也知晓这一情况,跟高管也不断强调说思考要系统、表达要清晰等,比如一个问题点出来了,不能就这个问题点去解决,而是系统性的解决。

  像这样类似的话,我们在过去还听到过很多,比如:

1

  希望大家不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系统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

  这个问题很复杂,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哪一个部门的问题;

3

  这个人考虑问题系统性不强。

  ......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知道系统思维很重要,那么在商业中,到底什么是系统思维?

01

  什么是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就是把认识对象作为系统,从系统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统和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综合地考察认识对象。

  简单来说就是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见树又见林。

  我们来举一个例子。有一天,你感觉很疲倦,很困,所以你买了一杯咖啡提神,效果很好;下一次你再困的时候,会再买一杯咖啡,但随着时间的积累,咖啡提神的效果越来越差了。于是,你需要喝两杯,三杯,甚至更多。咖啡可以提神,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增长的。

  同时,咖啡喝多了,可能导致晚上睡不好,也进一步导致你的健康状况出问题,这会让你更容易疲倦。你看,如果我们从咖啡可以提神这一个关键点出发,去解决疲倦的问题。就是我们常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实,我们的身体是一个大的平衡系统。

  从短期的角度,咖啡可以提神,但长期来看,或者系统地来看,你需要的是更好的休息,更健康的饮食,更稳定的情绪等等。关键是,任何一个单一的解决方案,都无法彻底地解决问题,甚至还会带来一连串其他问题,这就是系统思考的重要性。

  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说过蝴蝶效应。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

  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

  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蝴蝶效应”在社会学界用来说明:一个坏的微小的机制,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节,会给社会带来非常大的危害,戏称为“龙卷风”或“风暴”;一个好的微小的机制,只要正确指引,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将会产生轰动效应,或称为“革命”。

  所以,一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小小的动作,很可能在整个系统中就会引起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而在这种情况下,拥有系统思维的人,就拥有透过现象,看破本质的能力。

  因为事物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是联动的,互通的,看透系统内部的运作规律,发展方向,掌握事物的本质,才能让我们对事物洞若观火,成为掌控全局的高手。

  高手跟普通人的差别,本质不是由于努力,也不是由于选择,而是由于思维模式的不同。很多人认为选择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没有强大思维模式的人今天哪怕“天上掉馅饼”下来,可能他都不认为这是个“馅饼”,反而认为这是个“坑”。

  那么,既然系统思维如此强大,每个人也都渴望拥有一套系统思维,但是为什么现实情况是只有不到0.1%的人拥有?为何普通人就很难具备?背后那些不可告知的因素又是什么?

02

  普通人为何不具备系统思维

  我总结为三点。

  1、没有经过专业的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是一种有目的的练习,其中包括四大部分,

1

  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积跬步以致千里;

2

  保持专注,把全部注意力集中于你的任务上;

3

  需要反馈,反馈会帮你搞清楚哪方面不足,离目标有多远;

4

  走出舒适区,不走出舒适区永远无法进步。

  这当中的核心是走出舒适区,别看只有区区几个字,但是却蕴含了大智慧,不愿走出舒适区的人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注定难以有不同寻常的人生,注定就是过普通人的生活。

  所以,普通人难以成为真正的高手的本质更多是在于普通人遇到难事就容易打退堂鼓,容易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和借口。

  而高手都在刻意练习,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这就是巨大的差别!

  同时,有目的的刻意练习会影响大脑,改变大脑的适应能力。

1

  大脑就像肌肉,越练越大。伦敦大学研究神经系统的科学家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得到:出租车司机大脑中的海马体部位的厚度比正常实验对象更大;同时,出租车司机海马体也明显大于公共汽车司机(公共汽车司机反复走一条线);

2

  大脑有无限的适应能力。比如: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只有在处理来自双眼的信息的时候,视觉皮层才会发;而盲人用手触摸盲文的时候,视觉皮层会发亮;

3

  “适当”的走出舒适区,挑战越大,大脑当中的变化越大。

  2、没有时刻站在高人的队伍里

  一个思维强大的人往往结果也很好,而很多时候我们思维弱与我们所处的圈子有很大关系。

  每天只会单点思考的人,他的周围同事也肯定都是单点思考;

  月收入2000块的人,他的朋友们也大都月薪2000块左右;

  年薪100万的人,发现他周围年薪100万的人占大多数;

  每个月四处借钱还信用卡的人,他的朋友们也很多都处在财务危机的边缘。

  ......

  吉米·罗恩说过,你是你最常接触的五个人的平均值。中国也有一句古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真的很难不被身边的环境所影响。

  1898年,诺曼·特里普莱特进行了一项研究,他测量了一群自行车运动员一起环绕跑道的时间,以及他们单独通过的时间。他发现每次的测量结构都是大家一起骑的时候快一些。后来这个实验被反复应用到各行各业,结果都证明了一件事,你身边的人起了重要作用,环境决定一切。

  我们都知道“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马太福音》

  关于环境对人的影响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符合马太效应的。

  优秀的人因为优秀,身边会聚集更多优秀的人;优秀的人们聚集起来,会一起变得更加优秀,良性循环。所以,我们要主动做出选择,去到优秀的人所聚集的环境中,这会对我们自身的成长带来潜移默化的帮助。

  不过,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不是环境,不是你周围这些优秀的人,而是自己能否持续地取得进步,跟上优秀的人的脚步。不然,也就不会有人一开始的时候优秀上进,到后来却变得平庸堕落。

  所以说,即使你现在处于一群优秀突出、积极进取的人中间,也不代表自己可以放轻松,觉得自己不用付出什么就可以跟着大家一起变得优秀。

  不论是变得优秀,还是继续保持优秀,从来都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

  3、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今天,可以说是知识爆炸的年代,各种各样的音频、视频平台接踵而至,喜马拉雅、荔枝微课、得到、樊登、混沌等,每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从里面学习到一部分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学习完过后却发现依然难以整理成一套系统。

  这其中的本质原因是因为我们过去采用的是碎片化的学习。碎片化学习是指根据自我学习需求,利用多样化学习媒体、零散时间和分布式的空间,学习零碎知识内容的学习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知识能力的一种方式。

  但是碎片化的学习容易让人忘记之前学过的,尤其是在这个知识付费的时代,因此系统化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系统化学习是把零零碎碎知识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以及思考,进行深入理解、记忆等的一种学习方式。

  如果说碎片化学习像一条条细细的丝线,那么系统化学习就如同被这些丝线织好布,把这些丝线都连接起来,使其更加的坚固与可靠。

  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优秀的思维就永远不会属于我们。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三点中反思自我,真正意义上开始突破自己的认知。

03

  什么是系统构成的三个要素?

  任何一个系统都由三个要件组成:要素、连接(关系)、功能(目标),你也可以把它分成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各种要素,上一层是要素和要素组成的关系网络,而顶层是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这里的功能主要是指非人类的系统,比如一栋大厦是一个系统,它的功能是提供给人类居住和使用;而目标主要指和人类相关的系统,比如一个球队是一个系统,它的目的是赢得比赛等等。

  一个系统中,要素是最显性的,而关系和目标却并不明显,但它们却是至关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一辆世界上最贵的跑车“布加迪威龙”价值250万美元,不到两吨重,如果按物理质量计算,每公斤的价值大约是1300美元。它虽然没有5万美元一公斤的黄金贵,但是它比1000美元一公斤的白银还是贵很多。

  然而,实际上我们拿其中任何一公斤的零件,什么也做不了,也毫无意义。如果有一天你开着一辆布加迪威龙,撞树上了,人没有受伤,但是车被撞成了一堆零件,它作为一辆豪车的250万美元的价值就已经灰飞烟灭了。因为,零件虽然在,但是零件间的连接和关系不在了,而由这些连接关系构成的一辆豪车的价值,也不复存在了。

  对于一辆布加迪威龙来说,就是一个系统:要素就是零件,而零件的组合,汽车的结构就是连接,任何一辆车的要素和连接其实都差不多,而让一辆布加迪威龙和一辆普通轿车区别开来的,是他作为整体的价值,或者它的作用和功能。

  这里的功能当然不是驾驶,它除了提供给我们极致的驾驶体验之外,它当然的功能还包括,它还是财富、地位的象征,而这些会给一个人带来满足感,虚荣心和炫富等等额外的价值,这些都是这辆车,作为一个系统的功能。

  我们再来举一个例子,为什么有的人持续性努力,却长期陷入迷茫呢?他们仿佛做对了每一件事,但是就是无法获得成功,我们身边可能都不乏这样的人。有的人换了一份份工作,能力很强,但就是无法成功;有的人换了一个个伴侣,就是没办法获得幸福。

  我们的人生其实也是一个系统,系统的要素当然非常多,包括你每天的行为,每一个决策,这些要素看似都是孤立的,但要素和要素之间的连接或者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有的人频繁换工作,上一份工作和下一份工作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他总是在原地踏步,每一次都重新开始。有的人频繁换伴侣,总是认为没有找到最佳的伴侣,而实际上,他可能对美好伴侣的定义出了问题。

  总之,你可能单独看,每一件事都是对的,但是每一件事之间的关系,并不是最佳的。这其实都不是最要命的,而最要命的是,很多人的人生没有一个确定的目标。

  人生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最重要的是目标。

  一个人做的每件事可能都是对的,但是每件事都不是朝着同一个目标努力,所以就会:持续性努力,而长期性迷茫。

  也有很多人,人际关系很好,左右逢源,或者能力很强,但是他并没有一个清晰的人生规划,结果一样是:持续性努力,而长期性迷茫。

04

  如何拥有强大的系统化思维?

  总结为一个思想:三个能力+两个方法论。

  三个能力最早接触到系统思考能力的可能是彼得·圣吉先生写过的一本书,叫《第五项修炼》,书中的第5个修炼就是讲的系统思考,这其中包括以下3个重要的能力:

1

  全局思考能力就是我们怎么样考虑这个事物的所有的要素,怎么把它考虑清楚,我们把它叫全局思考。

2

  深度思考能力就是我们怎么样从现象看到本质,甚至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触动这些趋势发展的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这个我们把它叫做深度思考。

3

  动态思考能力就是怎么样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我们看到的物理的空间的动态思考,假设同样一个产品在杭州卖、在上海卖、在合肥卖,可能他们所适应用户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这个我们把它叫动态思考。

  有了这一系列的思考过后,我们最终还将通过方法论来将思维进行输出。

  两个方法论

  1、整体思考方法—要素法之5W2H

  5W2H模型应该很多人都听说过,也经常被叫做“七何分析法”,主要由7个要素构成:

  What:何事—— 我要做一件什么事?

  Why:何因——为什么要做?确定合理吗?

  When:何时——什么时候要做?什么时候发生的?

  Where:何地——在哪里做?依靠什么平台做?

  Who:何人——需要什么人参与?主导人和对象是谁?

  How:何法——具体干了什么?过程是什么?

  How much:何量——投入与产出是多少?

  5W2H分析法一般情况下是作为评价指标,对任何的数据和行为都可以按照这7个问题进行判断,如果其中有任何一个问题不明确,则需要进一步改进。

  下面就介绍一个使用5W2H分析法对一个具体的业务场景进行分析,就以最近比较惨淡的餐饮行业为背景吧。

  某家线下餐饮企业最近一个月显示客户明显减少,通过业务部门的初步分析判断是由于老用户的严重流失,但是业务部门无法追踪到用户流失的准备原因,想让你来通过现有的数据进行问题定位。

  这个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用户流失分析,分析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就单独用5W2H来分析:

  分析目的

  一般来说,餐饮行业是极其注重用户运营和客户质量的,要想实现持续盈利就必须保证“新用户的流入>老用户的流失”,因此餐饮行业一般会通过广告投放进行拉新,然后通过促销活动进行促活,这是业务背景。

  现在业务想要你定位客户减少的原因,本质上是想让你想办法提高客户留存率,而且还要在保持拉新成本不变的前提下,因此我们这次分析的目的,就是要定位到客户流失的原因,定位到原因就有调整的办法,采取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

  分析思路

  我们直接按照5W2H的思维模式来:

  what:老用户近一个月流失了很多。

  where:哪家门店流失最多?什么地段流失最多?

  who:什么人流失了最多?用户画像如何?是否与年纪、职业、性别有关?

  when:什么时候流失最多?某个星期?某一天?一天中的某段时间?

  why:为什么流失?因为菜品难吃?价格过高?有了竞争对手?环境原因?

  how:怎么流失的?阶梯式流失?断崖式流失?缓慢式流失?

  how much:流失了多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

  2、MECE法则

  MECE分析法,是巴巴拉·明托在《金字塔原理》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原则,它提供了一种思维和解答问题的方式。MECE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即“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也是MECE的核心。

  对于一个议题,能够做到分类不重叠、不遗漏,同时可以有效把握并解决问题,将某个整体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时,必须保证划分后的各个部分符合以下要求:

  ME:各部分相互独立,没有重叠,有排他性。

  CE:所有部分穷尽,没有遗漏。

  ME指每项工作之间要独立,每项工作之间不要有交叉重叠;CE指分解工作的过程中不要漏掉任何一项,要保证完整性。当需要解决问题,或对复杂工作进行分析时,MECE分析法都能有效地帮我们对问题进行结构化分析,避免因思维混乱或理解不透,出现重复或遗漏的逻辑漏洞。

  MECE的本质,在于发现并解决问题,预判问题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或评估对核心问题产生的影响。不重复操作,不遗漏要点,直达问题主旨,这就是MECE的魅力。

  运用MECE分析法,最根本的目的就是避免思维以偏概全和逻辑混乱。对问题进行分析时,我们想达到理清思路,精准表达的程度,一定要掌握MECE分析法。

  接下来简单的分享一下具体步骤:

  第1步:确定范围

  在应用MECE法则之前,首先要明确问题的范围和边界;也就是要明确当下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想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

  第2步: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切入点是指准备从哪个维度来对事物进行划分,切入点应该要有共同的属性是什么。比如,是按位置分、按功能分还是按结构序列分?同一事物可以按不同的维度寻找不同的切入点,切入点不同,对事物划分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

  第3步:继续往下拆分

  对于拆解出来的要素,可以继续往下按照”MECE法则“进行拆解,但是,始终要记住”你进行拆解分析的目的是什么?”

  第4步:检验是否有遗漏或重复

  结合逻辑树结构图,用可视化的方式对分类拆解的结果进行检验,看看是否遗漏?是否有重叠?当然,有时也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经过拆分之后,仍然有几项不属于不知道归到哪一楼,但这几项还比较重要,这时你可以试着加一个类别——其他。

  例如,公司是如何对营业活动中的顾客进行分类的呢?

  按地区分(北海道、东北、关东……)

  按行业分(食品、电机、通信……)

  按规模分(不到100人、100-299人、300-999人、1000人以上)

  按照交易状态分(无交易经验、交易暂停中、继续交中)

  按照顾客的业绩分(良好、持平、不振)

  按照企业的资本分(本土、外资)......

  那我们该如何区分顾客比较好?

  例如:销售人员遍布全国时,按照地区分类比较好。顾客需要拿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时,按照行业区分也许比较好(因为各行业有其自身的特性)。如果要制作提案用的小册子,按照交易状态区分后,也许就能提出与各切入口相符的提案。

  光是一个切入口就能对营业活动或提案内容造成很大的影响,而且也经常发生如果选择了敏感度高的切入口,应该采取战略的差异就变得非常明显。

  然而,过去一旦用了某个切入口开始对思绪进行整理后,就会完全忘记考虑别的切入口。如果能够经常有意识地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切入口,也许就能够找到更好的MECE状态。

  通过逐步分解法把问题的所有要素定义清楚,是MECE分析的核心思路。彼此独立又完整的问题定义,是进行后续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基础,也是结构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明确目标:始终要记住:“进行分类、拆解的目的是什么?”,不能为了拆解而拆解;对于同一事物,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去分类和拆解。

2

  讲究层级一致:同一层级应该是同一类别和属性;例如,前面对图书馆的空间进行分类的方式,就说明了层级一致性的重要性。

3

  多积累理论框架和管理模型:成熟的理论框架和管理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进行分析和拆解,而且很实用。

  但MECE法则,也存在一些劣势:MECE法则,虽然对复杂事物的要素进行了完整和独立的拆解,但是事实上,被拆解各个分解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的,现实中的问题往往是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因而,MECE法则层层拆解的树状结构是不适用的。

  从分析结构上来说,MECE法则偏静态分析,而要素间的关联依赖和影响过程路线是动态分析,动态加静态结合的分析才是完整的分析,由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形成的动态平衡架构,则是我们需要的系统思维。

05

  最后总结

  看似不可捉摸的系统化思维,在本文中已经得到了非常详尽的阐述,希望每位读者都能用心学习,认真思考,刻意练习,最终从自己的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那个不平凡的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老板
来自于:广东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