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冰城援藏教师 爱洒雪域高原

冰城援藏教师 爱洒雪域高原
2019年07月12日 07:35 新浪网 作者 哈尔滨新闻网

  冰城援藏教师 爱洒雪域高原

  刘斯珩与孩子们在一起。

  “太感谢你们了,真没想到丢了的金戒指还能再找回来。”在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我省援藏教师张明明、刘建伟、刘斯珩捡到一枚金戒指,三人联系警察,找到失主。失主感激地说:“你们为西藏送来了知识,更送来了祖国对我们的爱。”

  日前,记者了解到,“拾金不昧三人组”中的刘斯珩是哈113中学语文老师,他已在西藏支教近一年。在刘老师的讲述中,记者深切地感受到一名教师的执着与奉献,他们用无私的爱、勇敢的心践行着教育使命。

  高原反应严重,每天只睡3小时

  “当学校告诉我,派我到西藏去支教,神圣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刘斯珩说,在黑龙江省首批万人支教计划援藏教师中,哈尔滨派出两名教师,而他是其中一名,这是学校对他的信任,他定将不负众望,将优质的教育带给藏区的孩子们。

  刘老师所支教学校是海拔4000米的日喀则市谢通门县中学。在出发前,他做好了一切承受高原反应的准备,但是高原反应的强烈远远超出他的想象:嘴唇发紫、头痛欲裂、浑身无力、心率过快、食欲不振,他第一次体会到什么是“心脏病”,每天只能靠吸氧和喝水缓解不适的症状。

  最要命的是夜晚难以入睡。刘老师说,白天,他要随身背着5斤重的可充电式制氧机,往返于学校和宿舍,就连上课都不敢拆下来,就怕氧气供不上,导致晕厥。晚上,氧气瓶工作的噪声太大,缺氧导致他无法安睡,所以他都会挨到凌晨3点多,困得受不了才能入睡。

  “当我看到藏区孩子的文化基础,我再一次为自己能来到西藏支教而骄傲,他们太需要我们了。”刘老师说,班级46名学生,仅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会说汉语,只有突破语言关,孩子才能获得更丰富的知识。

  发动身边人,为藏区孩子捐文具衣物

  在谢通门县中学,大部分学生住在学校宿舍,由于他们来自偏远的农区、牧区,交通不便,所以学校每周上6天课,没有小长假和黄金周。

  孩子们家境贫寒,一件衣服一连穿几个月,尤其是冬天,教室里没有暖气,很多孩子还穿着单薄的衣服过冬。2018年10月26日,刘斯珩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向西藏贫困学子捐助冬季棉衣棉裤的倡议书,一时间来自113中学的学生家长及哈市各界人士纷纷向谢通门县中学捐衣物、学习用品。当藏区的孩子们看到崭新的书包、笔袋、中性笔和御寒的冬衣,开心地拥抱着刘老师。

  没有绿植制造氧气,西藏的冬夜更为难熬,在每个难眠的夜里,刘斯珩会想起6岁的儿子在电话中哭闹着“让爸爸回家陪他玩”,会想起父母的身体是否安康,会想起妻子承担的家务之重,但想到更多的是用什么办法教会几个“淘小子”流利地读课文,这是他来到西藏的使命。

  目前,我省共有20名教师坚守在西藏,他们克服高原反应,忍受与家人离别之苦,只为圆藏区孩子一个梦,让孩子感受知识的力量,为藏区的明天播撒知识的“种子”。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