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垃圾分类这样优化城市新陈代谢

垃圾分类这样优化城市新陈代谢
2020年09月23日 07:32 新浪网 作者 哈尔滨新闻网

  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今年6月4日,哈尔滨在全市范围内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蓝红绿灰工作,这标志着冰城垃圾分类从试点阶段进入强制全面、全民推进的新阶段。

  撤桶并点、按时分类投放、全程分类转运……垃圾分类实操机制在哈市正式进入实践探索阶段。如今,垃圾分类模式改变着基层社区、城管、环卫等部门的工作方式,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居民的生活习惯,更以全新的模式优化着一座城市新陈代谢的方式……

  “厨余垃圾扔在绿桶里,其他垃圾放进最边上的灰桶里。”每天早6时起,管春光都会准时出现在小区大门口的生活垃圾投放点,站在蓝红绿灰4个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前,监督并指导居民将分好类的生活垃圾投放到对应的分类垃圾桶中。

  近日,记者探访了道里区安和社区垃圾分类运转模式。从“安字片”的这个老旧小区的改变,也许可以窥见一座城市垃圾处理体系未来的模样。

  足时、足点、分类投放

  单元门外扔垃圾的时代结束了

  哈尔滨人对“安字片”并不陌生,安和社区就是“安字片”里的典型老旧自管小区。今年63岁的管春光是住在安和社区的一名退休老党员,如今他多了一个身份——垃圾分类督导员。

  每天6时至9时、17时至20时,是安和社区居民的垃圾投放时间(其他时间禁止投放),管春光和另外两位垃圾分类督导员都会轮班在社区设立的生活垃圾投放点督导居民分类。“目前来看,年轻人对于垃圾分类知识学得挺好,分得也不错。六七十岁以上的大爷大妈普遍不如年轻人分得好,很多时候需要督导员现场帮他们再分。”管春光说。

  如今,安和社区2500多户居民的日常生活有了巨大改变,原来社区有65个垃圾投放点,每个单元门口不远处都能找到垃圾桶,撤桶并点后全社区只设置了8个统一投放点。“以前居民走出单元门就能扔垃圾,现在扔垃圾必须按规定时间、到社区指定的垃圾投放点投放,而且必须分好类才能扔,扔的时候桶边还有人看着……”

  孙先生家住安信街10号1单元2楼,安和社区实施垃圾分类后,他特意买了两个新垃圾桶。“我家原来只有一个垃圾桶,什么垃圾都往里面装,现在又买两个——一个装剩饭剩菜等厨余垃圾,一个装饮料瓶、啤酒瓶等可回收物,还有一个装扫地扫出来的灰尘杂物等其他垃圾。”孙先生说,现在国家倡导垃圾分类,如果在家不分好类,到了投放点还得让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现场帮忙分,实在不好意思。

  在安和社区,为了方便在家里进行垃圾源头分类,很多居民都添置了一个或者两个家用垃圾桶。居民们分类意识的提升直接体现在社区的环境改变上。记者在安和社区安信街70号庭院看到,这个建成超过30年的小区,外表老旧却整洁干净,偌大的庭院里看不到一点乱扔的垃圾。

  捡垃圾、防乱扔

  35名保洁员组成巡查队

  安和社区撤桶并点之初却不是这样:一天只有两个时段能扔垃圾,单元门口的垃圾桶又都没了,扔垃圾还要走近百米……居民完全不能适应。“一些人随手将装满垃圾的塑料袋扔到单元门口。”一位居民说。

  为此,社区组建了一个由35名保洁员组成的巡查队,每天在社区各个楼道和庭院巡视,发现有随意丢垃圾的居民立即劝阻,发现庭院或绿地里有随意丢弃的垃圾,立即收集起来然后分类投放到垃圾箱里。与此同时,每个单元的楼道长也加强了宣传督导……

  “天天听楼道长和志愿者讲垃圾分类,看着保洁员顶着烈日天天在社区里捡垃圾,谁都不好意思再随意丢垃圾了。”社区主任刘丽告诉记者,如今社区里绝大多数居民都能在规定时间和地点分类投放垃圾,虽然有的时候会分错,但至少已经认同了这一新的垃圾投放模式。

  “点”到“站”无缝衔接

  生活垃圾全程分类转运

  “普通居民家中很少产生锂电池等有害垃圾,像饮料瓶、纸壳等可回收物鼓励居民留着换钱。”安和社区主任刘丽告诉记者,通过粗略测算,安和社区平均每户每天产生的垃圾量大约在1.5斤—2.5斤,社区约2570户居民每天产生3855斤—6425斤生活垃圾,多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每天9时,一辆小型三轮垃圾运输车会准时开进安和社区福寿园小区的垃圾投放点,环卫工人将绿色的厨余垃圾桶和灰色的其他垃圾桶,分别运到距离该小区不远处的安信街29号垃圾转运间。这里停泊着一台大型厨余垃圾专用转运车和一台大型其他垃圾专用转运车。环卫工人分别将绿色垃圾桶和灰色垃圾桶放在对应的转运车旁。伴随着机械运转的声音,垃圾桶被自动抬到半空,随后桶里的垃圾被倾倒进大型转运车的密闭车厢里,整个过程实现了全自动,没有任何垃圾撒落到地上。

  这两台大型转运车会将垃圾运到位于道里区安发桥下一个更大的垃圾回收转运间。环卫工人操纵机械将密闭车厢里的厨余垃圾倾倒在对应的巨型黄色垃圾收集箱中。同样的方式,收运的其他垃圾被倒入另一个所对应的巨型垃圾收集箱中。大型垃圾收集箱装满后会被运送到不同垃圾处理厂分类处理。

  【设施保障】

  市城管局为9城区

  配置102台厨余垃圾车

  记者从市城管局了解到,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体系,市城管局为全市各个城区统一购置了102台厨余垃圾专用转运车辆。目前,这些车辆正按照各城区厨余垃圾日产量等情况按实际需求合理分配到各城区相关作业部门服役。

  近年来,随着哈市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市9城区日产生活垃圾数量也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城区厨余垃圾分类运输体系已实现全面闭合和全市覆盖。上述102台厨余垃圾专用转运车的投用将进一步提升哈市城区厨余垃圾分类转运的运力和效率,为全市垃圾分类工作深入高效推进提供设施保障。

  “新车我们已经服役二十多天了,密闭车厢容积约10立方米,完全能符合当前城区使用需求,目前看来效果非常好。”道里区城管局环卫汽车队负责人鞠伟告诉记者,这些厨余垃圾车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可以将厨余垃圾桶自动提升然后自动倾倒厨余垃圾到密闭箱体中。在倾卸过程中,同样也可实现全自动操作,大幅减少了环卫工人劳动量。

  由于厨余垃圾包括油脂等液体垃圾,同时也包括剩饭剩菜等固体垃圾,该车在倾卸厨余垃圾时,实现了固液分离,油脂等液体通过专用管道排放,而固体通过推排的方式进行卸料,从而提高作业效能。此外,该车箱体采用全不锈钢材料制作,保证常年使用不锈蚀。还配备了车载液压驱动清洗装置,可对车辆、现场及周围环境进行清洗。

  【典型模式】

  “特殊队伍”层级

  包保构建“香坊模式”

  为更好地促进辖区各街道、小区、物业完成垃圾分类工作,香坊区按照疫情防控模式,成立4支“特殊队伍”,采取“包保督导、专业督导、考核督导、联合督导”4种方式,力促垃圾分类工作向纵深推进。

  包保督导是以香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为主的区级四大班子成员直接深入到街道、各小区,包保督导,解决难点;各委办局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到所包保的街道进行对接,配合街道重点进行桶边督导及示范小周边的垃圾分类宣传、实操工作。专业督导是指香坊区城管局班子成员、所有基层所队、科室人员分成20个督导业务指导组,逐一对接全区20个街道、小区和示范社区。每天6时至9时、17时至20时,对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氛围、撤桶并点、垃圾桶及督导员配备、桶边实操情况进行全面指导。考核督导是指香坊区委组织部、区纪委组成5个检查考核组,对各街道、包保单位人员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达标情况全方位考核督导。

  联合督导是指成立综合推进执法队伍。使小商店、小餐饮、小药店等九小门店快速熟知垃圾分类工作。

  呼兰线上线下并举

  推动垃圾分类

  呼兰区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领导组和垃圾分类宣传组,负责公共区域垃圾分类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考核工作等。各业务部门和垃圾分类宣传组广泛动员市民分类投放垃圾。利用线上微信、小程序、宣传栏和标语以及线下公益活动大力宣传垃圾分类导则,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营造积极良好氛围。

  同时,呼兰区还不断完善台账,详细记录收运体系和垃圾分类工作体系数据、进度和相关活动等内容,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突出问题进行排查,列出问题清单,及时反馈,查缺补漏,整改落实。同时,加大对垃圾分类标识贴、海报、车辆喷绘和更换果皮箱的资金投入。

  为更好地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呼兰区还成立了由各部门和垃圾分类宣传组相关人员组成的督导工作组,不定期督査公共区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压实责任。

  目前,呼兰区在城区5个街道楼区共有27个社区、241个小区、715栋楼、3462个单元设立示范点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定点定时投放收运工作。

  【大事记】

  2018年,哈市在道里、南岗、松北3个主城区启动垃圾分类试点创建;

  2019年,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全市119个街道的257个居住区和3000余家公企单位;

  2020年6月4日,哈市垃圾分类工作正式从试点阶段转向全面分类推进阶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