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去年流失率低于23%,“被并购”麦德龙如何留住人才?

去年流失率低于23%,“被并购”麦德龙如何留住人才?
2020年07月02日 22:13 新浪网 作者 商业观察家
去年流失率低于23%,“被并购”麦德龙如何留住人才?

  在麦德龙中国经历股权出售长达一整年的动变中,整个公司的管理团队全部保留,至今未见大的流失。

  物美集团创始人、多点DMALL董事长张文中博士曾公开称,收购麦德龙控股权,有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麦德龙团队的稳定和专业。

  是什么留住了被收购后的麦德龙管理团队?麦德龙长板B2B业务是如何搭建人才梯队的?物美和麦德龙的团队融合上有了哪些进展?麦德龙的人才培训体系到底有哪些秘密?

  《商业观察家》日前专访了麦德龙中国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张宜业。

  张宜业,台湾人,2001年来到上海,2008年9月加入麦德龙,至今已经将近12年时间。去年2月1日起担任麦德龙人力资源总监。

  01

  整合

  《商业观察家》:对物美来说,收购麦德龙看重的是麦德龙团队的管理经验,以及专业的一套培训体系。

  在人力资源层面,麦德龙和物美的融合目前有哪些进展?

  张宜业:4月份交易交割完成到目前为止,不仅管理团队未变,整个公司从上至下的人才团队、以及麦德龙所有的政策都得以完整保留。包括对于员工的薪酬标准、福利年假政策,及人才发展计划、内部工作流程等,目前都没有做任何的改变。

  在人才发展和培训方面,麦德龙近几年做了升级。

  其一,领导力人才培训系统升级。

  从2012年开始,麦德龙就有专门针对商场经理(店长)的模块式培训计划。即每年会选择大概15-20位有潜力的商场员工,每个月抽调几天时间参加不同模块的培训,持续一整年,以此为公司提供足够多的“已经准备好了”的未来店长。

  从今年开始,麦德龙因为和物美的合作,有了较大的开新店计划,在人才上有了更多需求。因此,相比过去,麦德龙的人才培养体系,需要更快速培养、储备人才。

  针对开新店,麦德龙特别定义了10个重要岗位,包括客户经理、片区质量经理、配送主管等。并以此开始准备梯队建设。这样麦德龙能够很快速地去响应未来开新店的需求。

  近期,麦德龙的店长培养系统的培训对象加入了跨部门团队,让人才有更多领域的发展。

  同时,麦德龙也在重新认证一些培训商场,提高培训商场的水平。

  除了店长培训,麦德龙的领导力培训体系也在尝试扩充、“往上走”。即开始准备针对高管,即部门总经理的模块式培训教材。帮助中级经理升迁到高管层后的策略、分析、跨部门沟通协调等能力的提升。  

  其二,在质量方面的“长板”培训,麦德龙开始尝试标准化输出。

  麦德龙在食品安全、质量等领域的严谨,零售业内有公认。这源于麦德龙有一系列较完整的质量培训体系。

  现在麦德龙在规划和整合内部资源,计划筹建一套质量培训认证体系和标准。除了给麦德龙员工培训之外,未来也可以开放给物美员工。在质量方面的培训,麦德龙和物美的合作日前开始提上了日程。

  其三,数字化培训引入。

  麦德龙HR部门在去年成立了数字团队,目前主要基于企业微信平台,进行数字化课程开发,编撰、制作数字化教材,实现学习模块、产品知识等在线上平台的快速、批量化部署,为员工提供24小时在线的移动学习平台。同时招募动画专业人才,以动画+视频+图片+文字的多样化形式,提升线上培训的趣味性。

  除了移动学习平台,因为今年疫情导致不能出差,麦德龙年初开始尝试用直播方式做跨区域培训,代替原来的教室培训。

  本身在人才方面,麦德龙有系统的帮助。比如人才数据系统,在ETWeb平台上,储存了麦德龙每一个员工的资料,包括其履历、每年年度评估、绩效考核、潜力评估等。帮助麦德龙减少纸质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未来麦德龙还希望能协同、整合物美旗下的数字化平台——多点大学的资源,共享培训教材、方案等。麦德龙HR部门与物美、多点的HR部门已接洽。

  02

  企业文化

  《商业观察家》:2013年,物美收购卜蜂莲花案“流产”。原因在于卜蜂莲花内部部分中国地区高管不接受薪资待遇降级,与股东方展开谈判,提出补偿要求;北京等地门店员工则担心被降薪、离职而一度罢工、闭店。

  物美收购麦德龙,人才团队全部得以保留,麦德龙为此做了哪些工作?

  张宜业:从麦德龙德国总部宣布要出售中国麦德龙部分股份的开初,麦德龙就一直很透明地和员工沟通所有的进程。也非常清晰地告诉员工麦德龙做这笔交易的目的——是希望麦德龙在中国能够找到本地化合作伙伴,帮助麦德龙发展。

  秉持“充分沟通”的前提,在麦德龙中国股权出售的长过程中,期间好几轮的洽谈,甚至在好几个潜在合作伙伴的谈判中,麦德龙都会让一些比较高层的员工,直接参与期间的多项面谈、访谈。

  交易前有一段时间,一些员工当然会有不安,或恐慌的情绪,但在公司与之充分沟通后,麦德龙大部分员工后来都能够欣然接受未来会有一个民企的股东。

  交易结束后,张文中博士、徐莹董事长等高管,基本上是每个月都会参加麦德龙高级领导层会议,一直保持密切沟通的节奏。

  《商业观察家》:麦德龙有很多关爱员工的基本项,比如除了薪酬,会给员工商业保险、年度体检,各种员工活动,特别关爱女性雇员,疫情特殊津贴等等。

  这些薪酬福利措施在赢得雇员点赞同时,也是在加载人力成本,被物美并购后未来是否可持续、长期制?

  张宜业:这是长期制的。我们和员工的劳动合同上签订的所有的待遇都不会有任何的改动。

  物美这边也一直很清晰地表示,麦德龙所有的薪酬都维持原样,不会有任何改动。

  麦德龙每年进行员工敬业度调查,了解员工真实反馈。针对员工反映的问题,HR部门会要求所诉部门拿出行动计划。

  曾经有员工提出,公司政策沟通透明度不够。麦德龙每个月的管理层会议因此应运而生——由麦德龙董事会、及管理层宣讲公司业绩、战略发展重点,再由各个管理层下达给该部门的员工,让员工都能够快速知道公司目前的情况和发展重点。

  这也是在与物美的交易过程当中,麦德龙员工能随时掌握动态的原因——透明地同员工沟通已成麦德龙公司的基本机制。

  张文中博士非常尊重麦德龙的企业文化。到目前为止,麦德龙的官方工作语言还是英语。并没有因被物美收购就改成中文。

  唯一的变化是,物美集团内部沟通使用的工具“飞书”,现在开始逐步成为麦德龙内部沟通的重要工具。相比过去我们惯用的“邮件往来”,即时通讯工具的沟通效率更高。 

  03

  B2B人才梯队

  《商业观察家》:我们都知道,麦德龙有一套从采购到运营的To B的工业化的供应链,背后是有一支围绕To B供应链打造的强的管理团队。麦德龙是如何建设B2B人才梯队的?

  张宜业:此前几年,麦德龙的To B业态,看上去是比较特殊的,国内市场上较难找到同样类型的业态。但现在B2B赛道已挤入众多大平台、大公司。在餐饮客户渠道,有美菜、永辉彩食鲜、美团快驴等。在福利礼品这一块,则有京东企业购、大润发e路发等,还有其它的人力资源平台也在做这块业务。

  麦德龙面临的挑战,不仅是要借鉴过去二十几年的经验,还要更快速洞悉变化——能够捕捉顾客需求。以此能持续人才的培养,供给业务提升。

  B2B是麦德龙的优势板块,麦德龙B2B管理团队大部分都是内部晋升。对于麦德龙一直做得比较好的长板业务,我们内部有很好的人才梯队,一直有人才可以源源不断地补上去,让长板业务持续做强。B2B就是如此。

去年流失率低于23%,“被并购”麦德龙如何留住人才?

  针对B2B团队,麦德龙有一套系统化的内部培养体系。

  比如面对To B专业客户,其会把专业客户需求作为一项培训内容。以餐饮类客户为例,针对厨师、采购、餐厅经理及餐饮老板等麦德龙现有和潜在餐饮类客户的培训,麦德龙在全国多个城市开设有14个餐饮学院。

  而对于销售团队,麦德龙则重点培训产品知识。尤其是麦德龙优势品类,会要求销售团队必须很清楚地了解每一个品类的卖点、竞争优势。比如对于餐饮客户,麦德龙确认了300个商品是麦德龙B2B的强势品类。

去年流失率低于23%,“被并购”麦德龙如何留住人才?

  接下来,麦德龙会陆续通过视频的方式强化每一个品类培训,将这300个品类变成标准的在线培训教材。

  《商业观察家》:B2B更需要团队稳定性,比如美菜网与员工合同期是每五年一签,麦德龙团队稳定性程度有没有相关量化数据?

  张宜业:人才管理的工作,流程简单概括是选拔人才-发展人才-成就人才-保留人才。

  选拔人才上,是紧贴业务需求来定义各个岗位的关键人才,并通过现在年轻人偏好的社交媒体等数字化工具,去触达合适人才。麦德龙和员工的合同都是三年一签。

  发展人才、成就人才方面,5年以来,麦德龙组织了30场职业发展中心,邀请了350多个人,其中70%得到晋升。

  保留人才方面, 2019财年,麦德龙中国人才流失率不到23%,而零售行业流失率通常都大于30%。

  2019年,麦德龙几乎经历了一整年的交易过程,这一年如此大的变化,但人才流失率甚至比2018年还低。

  04

  战略

  《商业观察家》:麦德龙人才管理体系不断升级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张宜业:人才管理的基础必须是能够跟着公司的战略、业务需求去做HR政策。麦德龙的人才配套、管理是紧跟整个公司的大战略走的。

  比如组织架构的调整。去年,麦德龙对食品采购部门进行了分拆。

  食品是麦德龙重要的优势品类。原来在食品部门安排的人力架构组织是不够的,HR了解公司业务需求之后,在去年做了一些调整。即采购部门把干货拆分成两个部门,把生鲜也拆分成两个部门。拆分部门,分工更细,部门也能因拆分增加更多资源。增加了更多品类经理,从而能够让麦德龙的长板更长——食品采购部门能更加做好干货和生鲜的品类管理和采购。麦德龙门店商品因此能更有丰富性、竞争力。

  还比如,HR会和各个部门讨论最新的需求后,新创立岗位,或对岗位说明书重新做规范。我们在B2B、福利礼品部新设立了招标岗位,就是因为B2B、福利礼品部面对的顾客是企事业单位,现在很大一部分业务来自于招标,招标项目多了以后,需要有专门的人,能够了解招标流程、解决需求的专业人才。

  《商业观察家》:与物美融合后,麦德龙如何发展To C业务成为市场聚焦点。事实上过去麦德龙也对To C业务有过尝试,今年对发展To C业务有哪些规划?

  张宜业:To C业务上,麦德龙现在在借鉴多点的线上数字化能力,比如年初在北京开启线上到家业务试点,希望能通过O2O(线上到线下)方式打开C端。

  麦德龙在C端有约1300万个人会员。为了更好地服务会员,我们在市场部的架构下成立了会员部,更有针对性地开发数字为导向的会员业务,进一步在C端拓展。今年5月,麦德龙全新付费会员体系已经在江苏8个城市上线。

  《商业观察家》:整体来说,外企有比较领先的管理经验和人才梯队建设,但薪酬、人力成本也是比较高的,从人才实现的人均效率来说,外企达成率如何?民企、外企有哪些可互相借鉴的?

  张宜业:从薪酬、福利来看,现在很多民企加上期权、股票、业绩奖金,不一定比外企少。

  现在很多民企越来越大,民企在收购外企,从这一点就知道外企的优势是愈发不明显了。

  我们需要向民企学习的地方应该是速度、弹性和创新。

  以麦德龙中国来说,我们从前是一家比较严谨的德国企业,内部有很多流程、规则。当我们要去做一个项目时,往往会经过很多轮的讨论,在中国零售行业每天都在变化,在时间上没法掌握的话,其实是失去了许多先机。

  但对民企来说,很多时候就是“撸起袖子、先做再说”。我觉得这是民企和外企最大的不同。end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麦德龙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