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2020年06月18日 20:32 新浪网 作者 微动云南

  爱上腾冲有N个理由,坐着热气球观火山地貌、银杏村里静享一抹秋日金黄,北海湿地划草排赏鸢尾花,热海里泡着醉人的温泉....... 尤其说到腾冲的古镇,最出名的也就是有着中原文化影子的和顺古镇。你知道吗?其实腾冲还有一个同样美丽的古镇——绮罗。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早在300多年前绮罗便是一个风光旖旎、繁盛发达的村寨,当年大旅行家徐霞客就曾在此驻足留宿了好几天,写道“绮罗,志作矣罗,其村颇盛,西倚来凤山,南瞰水尾山,当两山夹凑间”,“竹树扶疏,田壑纡错,亦一幽境”。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绮罗是著名的侨乡,这里有始建于1919年的乡村图书馆,还是抗英名将李珍国的故居所在地,有“一宫、二寺、五宗祠”之说,这些建筑,多属明清建筑,是绮罗古建筑的活化石。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绮罗文昌宫正是这些传统建筑之中的扛鼎之作,文昌宫古建筑群落座南朝北,地形南高北低,呈龟背状,采用儒教文庙规制和道教宫观建筑相融合的设计,布局严谨,充分利用地形高差,使建筑群层次分明,用材高大宏阔,工艺精湛,整座建筑分布在四条轴线上:中轴线上的建筑物有大门、泮池、棂星门、朱衣楼、文昌大殿、启圣宫;往东的轴线上有:义学楼、义孝楼、至圣楼(孔子殿);向西的轴线上有:戏楼、财神殿、魁星阁、土主庙等;再往西有:汉景殿、女娲殿。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绮罗文昌宫占地总面积5348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由乡人段尧俞倡建,清康熙年间,乡贤李名重集资重修,后经历代改扩建,形成现有规模。2013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大门(山门)

  文昌宫大门正面为照壁形式,设半圆拱形门三道。其中门上额镶嵌有石刻“玉真庆宫”四字。中门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分别书写“忠”“孝”两个大字,为宋代朱熹手迹,中门两边小嵌门上额分别镶嵌有“礼门”“义路”字样。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相传古时,只有当年考取功名者和级别较高的官员才能从正面中门出入。两边侧门专供应考学子在科考之前,前往祈福而设,并规定由“礼门”而入,自”义路”门而出,以此教育人们入门守礼,出门重义。

  泮池(砚池)

  进入大门后为泮池,成半圆形。正中轴线上建“状元桥”,桥平面整体呈“中”字形,前后用平桥、拱桥结合连接,中段为实体平台桥面。桥墩、桥券、栏杆、拦板均用当地产砂石(当地人称磨刀石)支砌,雕凿有简易图案,显得古朴庄重。“泮池”是古代文庙建筑规制的重要组成。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因其成半月形,宛如砚,故在当地又叫“砚池”,寓意文墨满池,学子“入泮”有成。

  棂星门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棂星门面阔三开间,四柱落地,为一高两低三重檐牌坊式歇山顶石木结构建筑。明间两柱前后制安石质须弥座并雕有瑞兽图案,须弥座上安抱鼓石,抱鼓石上雕有鱼跃龙门图案石雕,取鲤鱼跳龙门之意。

  义学楼 义孝楼

  义学楼,为硬山顶前廊式两层建筑,前为牌楼式一高两低双重檐,后为单檐(因地势南高北低)。义孝楼,义学楼后檐穿过天井上9级踏步(无裙带石)进入义孝楼,义孝楼为单檐单层硬山顶石木结构建筑。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在古代,义学楼、义孝楼曾作为乡人学子就学受教之地。有木雕“忠孝”“廉節”四个大字、光绪绮罗乡贤许正余刻有对联一副及乾隆年间石刻“集益”二字。做为绮罗实施教育的地方,里面的一木一石都在诠释着儒家的教育理念。

  朱衣楼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朱衣楼亦称前楼,祀“朱衣”“金甲”神。相传,朱衣神是道教里主管文运的神之一,此神身着“红衣”,能辩识文章优劣,故受到士人学子的尊奉,尝有句云:“文章自古无凭据,惟愿朱衣暗点头”。“金甲”神是民间信仰保平安的护法神。文昌宫祀奉此二神,祈佑学子入考平安、顺利、有成。

  绮罗文昌宫(殿)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文昌宫(殿)是整个建筑群落的核心,位于“金龟”脊梁--中轴线的制高点上。殿宇气势恢宏,雕梁画栋;内有高达10余米的文昌帝君铜坐相,两侧为“天聋”“地哑”侍童。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文昌宫(殿)内帝君神相端庄威严、有君临天下之势,相传他是主宰人世间功名利禄的神。身旁的“天聋”和“地哑”侍童,分别掌管文昌大印和文人禄运簿册。其意为: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大殿前分设两门,通东院“至圣楼”、西院“魁星阁”。主轴线上的建筑与东西各院落之间有隔有通、曲径通幽、相接连环。

  启圣楼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重檐硬山顶抬梁式建筑,清道光七年(1827)重建,前后设廊,廊为卷棚顶,檐口、梁头均施彩绘。启圣楼又称圣公圣母楼,祀孔子父母神位。

  六扇雕花格子门

  文昌大殿正面的六扇雕花格子门各表达一个故事寓教后人,雕刻于乾隆九年(1744),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第一扇明刑弼教

  周朝时期的官吏对坚持作恶,不肯悔改的人处于肩上刺字,注上其人的犯罪事实,使本人知道自己的罪过而醒悟的同时,警示教育民众和后人。

  第二扇提戈取印

  宋初名将曹彬,周岁抓周时,抓了玩具大印及兵器。到了幼年时十分喜欢读书,练武,长大后为国屡建战功,官封鲁国公,去世后追济阳郡王。

  第三扇历代义门

  隋唐大中大夫裴子通,弟兄八人不分家,有很好的孝名,皇帝下诏给予该兄弟表彰,并赠“义门裴氏”匾额;南唐德安这个地方的陈昉家十三代同居,朝廷封赠“义门”;宋朝时代浦江的郑氏累计同居了三百年,均受皇帝封赠“义门”。

  第四扇范公书院

  宋朝的宰相范仲淹,生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准则,将其家宅送给公家做书院(学校),后人将此书院起名范公书院,以表示对范仲淹的敬仰。

  第五扇孟郊救蚁

  唐朝孟郊少年隐居嵩山,曾和韩愈结成忘年之交,某天过座桥,看到河中蚂蚁顺水漂流,他将蚂蚁救起。后登上了士弟,封东都留守。经历代相传,有了“救蚁中状元之选,埋蛇享宰相之荣“之说。

  第六扇裴度还带

  唐朝名相裴度少年时家贫,相貌普通。观相者说:裴度相丑,衣食无着也”。某日,裴度游”延庆寺”拾到一串文犀带,后交还失主,救了失主父女之命,观相者改说“裴度相变,必贵不可言。”裴度后来拜相封晋国公。

  碑 廊

  文昌殿前两侧为碑廊,各嵌碑5方,《题名碑》是绮罗于明、清两朝科考的功名记录碑,共有630多名参加科考获得秀才、及其以上的姓名镌刻于上。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绮罗三李功烈碑》为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撰文,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书;碑文内容为介绍绮罗李含英、李含瑞、李珍国三位乡贤的英雄事迹,左右两边为《文昌帝君阴骘文》及《文昌帝君蕉窗十则》两碑刻全文约千余字,以文昌帝君口谕告诫下凡官民百姓:止恶修善,不仅是在行为上要断恶修善,更要在我们心地上,在暗室屋漏当中要懂得规范自己,不可以产生恶的念头。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文宫碑记》为绮罗李名重撰文。记述了绮罗文昌宫明万历三十七年由村人段尧俞首倡建造;清康熙十四年(1675)李名重集资重建,历时24年完工的建造过程。

  魁 星 阁

  绮罗文昌宫魁星阁乡人叫“转柱楼”,楼梯围绕一棵柱子盘旋而至阁楼上层。原楼已毁,现楼阁为重修。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魁星是传说中判定士子登科等极的神。他青面、赤发环眼,头上有两只角,左手持墨斗,右手握朱笔,用来点定中试之人。他右脚金鸡独立,脚下踩着海中一条大鳌鱼的头部,意即“魁星点斗,独占鳌头。”

  至圣楼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至圣楼为攥尖顶楼阁式三重檐石木结构,与魁星阁相对称,是建筑中的精品,楼为三层,一楼(亦称乡贤祠)曾祀段尧俞,李名重,李含英,李珍国等乡贤牌位;二楼祀孔子四大弟子颜回,子贡,子路,曾子牌位,三楼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牌位。

  财神庙 戏楼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财神殿为单檐硬山顶前后廊式石木结构建筑。财神殿祀文财神,左右两边分别侍“招财”“利市”二童子。戏台位于中轴线西边的北端,前与棂星门平齐。古代,戏台作为乡人表演洞经、滇剧、皮影等当地曲艺的娱乐场所。

  汉景殿

  走进绮罗文昌宫,感受腾冲的文明脉动

  汉景殿位于土主庙、财神殿左侧,建筑由女娲殿、汉景殿和大门组成,女娲殿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结构,汉景殿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结构,大门为牌楼式建筑,施斗拱,飞檐翘角,庄重而美观。汉景殿前左山墙镶嵌有《汉景本末碑记》一通,记载汉景殿所祀之神为元大理路第九代总管段功。

  历经四百余年风雨,绮罗文昌宫,先后曾作为绮罗图书馆、学校所在地,在传递崇文重教理念之余,为民开智,给一方百姓带来春风化雨的文化浸润。

  泮池的荷花又开满了,穿行在回廊间,恍惚间仿佛当年学子鱼贯而入的场景又再现眼前。

  地址:腾冲市下绮罗村南端

  门票:无(保护修缮中,暂未对外开放)

  周边景点:绮罗古镇、绮罗图书馆、李珍国故居、水映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