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非遗传承人李树明:不为繁华易匠心

非遗传承人李树明:不为繁华易匠心
2020年07月11日 22:05 新浪网 作者 微动云南

  初见省级非遗文化传承人李树明,是在镇南月琴技艺传习所。精瘦的他眼角布满皱纹,身着绣有马缨花图案的蓝布彝族马甲,带着一顶黑色的鸭舌帽,坐在方形的木桌前,眼神明亮坚毅,一双布满老茧的手紧握刻刀,精准细致地雕琢着六边形琴面上的茶花图案。

  非遗传承人李树明:不为繁华易匠心

李树明在制作镇南月琴。记者 王洪 摄

  

“我最吃力的是没有文化。”今年58岁的李树明出生在木匠世家,因从小家境贫寒,没上过几天学,连汉语言表述都有些吃力,但在彝族风情浓郁的南华县龙川镇岔河村生活,养成了他从小就喜好吹、拉、弹、唱、跳的艺术天赋。1997年,他开始学着用楸木、水冬瓜木、香笋竹、弦线等制作月琴,这一做就坚持到了现在“。这是彝族的文化,是彝族的根和宝,再难我也要学习它、守住它、传下去。”

  非遗传承人李树明:不为繁华易匠心

李树明在制作镇南月琴。记者 王洪 摄

  

镇南月琴制作过程十分复杂,一把月琴分为琴杆、琴簪、琴鼓、琴品、钓鱼台、琴胆等六部分,制作过程分为制作琴框、琴板、画花,琴面镂空,及美化琴面等10多个步骤。李树明介绍,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讲究的是手上功夫,每一次下刀都要精准。一把月琴,每天制作5到6个小时,需要40多天才能完成。“每做一把琴,我都力求在上一把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慢慢地也就越来越精细,喜欢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现在我制作的月琴,每把能卖六七千元,成为了整个家庭的主要收入。”

  在技艺传习所里,八方形、圆形、如意形等大小不一的成品、半成品月琴琳琅满目。琴框上的图案有吉祥如意的龙凤、鲜艳盛开的马缨花、熊熊燃烧的火把,其雕工之精致、形态之逼真,令人赞叹不已。因为制作的月琴工艺精湛、规格多样、造型美观,音质圆润,清脆悦耳,2010年4月,李树明被省文化厅、省民委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择一事,终一生,不为繁华易匠心。通过努力,李树明带着自己的镇南月琴,走出大山,走出彝州,走向了全国。“现在在各级的关心下,我经常到外地参观、学习、交流。没想到这门手艺活,不仅给我增加了收入,改变了生活,还带我走出了大山,领略了世界的精彩。”李树明说,“目前女儿、女婿已经掌握了制作月琴的技术,也算后继有人。但我希望能有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让老祖先的技艺和文化一直传下去。”(记者 马银彬)

  记者点评:一把精美的月琴作品,映现着“匠人之心”。凭借执着努力、甘于寂寞,李树明守住了彝族传统技艺,也创造了更好的生活。

  “没有劈不开的柴,没有刨不平的板。” 今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要确保今年全州所有贫困地区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确保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普查大决战,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必须进一步弘扬“工匠精神”,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稳扎稳打、一丝不苟,才能赢得最终胜利。

  文图丨云南楚雄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