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高校替课谁之尴尬

高校替课谁之尴尬
2020年01月19日 17:50 新浪网 作者 瞭望

  高校替课谁之尴尬

  ◇有事了,找人替课签到;有空了,替人上课赚钱,高校兴起替课产业链◇有些老师的课堂堂满员,有些老师的课乏人问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水课”没营养“本人周二下午有课,分身乏术,求人代课,每课时30元”,“15日上午替代课,短发眼镜男”……一段时间以来,在一些带有高校名字的贴吧、QQ群里,类似的替课启事常常刷屏,成为高校师生心照不宣的存在。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北京、天津、湖北、湖南多所高校发现,依托社交平台和网络软件,替课甚至替考已从“地下”走到“台前”,发展成一门校园经济,不少大学生不仅见怪不怪,甚至乐在其中——有事了,找人替课签到;有空了,替人上课赚钱。有偿替课为何靡然成风?有偿替课又是谁的尴尬?替课业务供需两旺“6节课连上,一节25元,时间周末,有意私信。”一次偶然的机会,来自中部某高校的学生陈翼(化名)在学校论坛发现了这则替课帖,在跟发帖楼主一番私信后,陈翼不假思索接下这单生意,正式加入替课族。通过私信,陈翼得知对方是一名MBA在职研究生,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到校完成所修课程,想找大学生帮忙替课。陈翼考虑自己正读大三,专业课程大部分已经修完,每周有大把空闲时间,正好可以利用。“这笔交易看上去很不错”,陈翼说:“算下来,周末两天时间能赚到300元,再帮其他人替替课,月入千元也不是问题。自己可以带点书去自习或者玩玩手机,比起四处奔波做家教兼职轻松。”尝到甜头后,陈翼不仅自己加入了一些专门发布替课信息的群聊,还把身边同学也拉进替课群。据本刊记者了解,类似替课群可说比比皆是。在社交软件QQ中搜索“地名+替课”等关键信息,立刻就会出现如“北京大学生替课兼职群”“天津电子替课群”等,入群过程简单,无须审核,没有门槛。本刊记者随机搜索到东北地区某大学“替课交友2群”的QQ群,申请加入后秒获通过。记者在群简介中看到“本群为学子学习替课交流群”的字样,该群创建于2019年11月7日,截至12月18日晚19时30分,有1504名成员,在线人数为1281人。记者入群不到半小时,就收到多条替课替考信息,业务繁忙、需求旺盛可见一斑。为一探究竟,记者在群中发布了“大二英语期末考试求替考”的消息。不一会,群内就有人要求明码标价——写明考试时间、性别要求和价格等信息。而在没有标明具体要求的情况下,仍有两人给记者发来私信表明替考意向。其中一人表示,替考一般也就50到150块钱一门,看科目和难度而定,并且临近期末,群里找替考的很多,也没听说出啥事。替课大军壮大背后记者了解到,替课现象大多发生在大班授课的公共课和选修课上。北方某高校大三朱同学说,这些课通常都是100多号人,老师认不全人,也没时间一个个对,点名时有人应答即可,举个手就能把老师糊弄过去。替课、替考等需求的出现,折射出学校在教学、教务等的管理上流于形式。中国农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中心主任施钢认为,替课等情况的出现跟学校的管理和学风有一定关系,学校的教学管理不规范、老师的课堂管理不严格,替课现象就可能会多些。在替课大军逐渐壮大的同时,部分高校和教师为提升学生到课率煞费苦心,有使用指纹打卡机精准识别学生者,有每堂课后拍同学合影再将照片交给辅导员“数脸”、找出缺席学生者等等不一而足。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湖南师范大学教授丁加勇表示,同样是上课,有些老师的课堂堂满员,甚至还有不少蹭课者,有些老师的课却乏人问津,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水课”没营养,老师的教学方式和质量存在问题。记者走访发现,目前高校不少老师认为大学生已经成人,学生们听得怎么样、课堂纪律如何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老师上课完成教学任务就可以了,无需花太多心思管理课堂。丁加勇认为,高校教师还是需要花精力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高校及相关管理部门可多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角度,使用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手段,使课堂既留住学生的人,又留住学生的心。刹住替课歪风替课、替考的乱象,还折射出高校学生诚信道德建设的不足。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看来,替课替考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部分学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和拜金主义倾向,违背了勤勉向学、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诚信意识淡漠,既不利于营造风清气正、诚实信用的校园氛围,更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对此,施钢建议高校持续加强思政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同学们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养成诚信意识,高度珍视诚信,以求治本。与此同时,刘俊海认为,高校不能对破坏学校管理秩序、“污染”学风的失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要采取必要的惩治措施,加大处罚力度。如可考虑对有关行为进行严重警告,情节严重的记入黑名单甚至开除学籍,以此形成制度威慑,遏制替课现象发生。在整个替课链条中,居于中间环节的是提供替课交易的各类互助交流群。这些交流群名为“互助”,却破坏了学校规定,乃至法规道德底线。由于缺乏有效监管,这类长期服务校园替课业务的贴吧、QQ群、微信群等平台,大量交易信息不受约束即可发布,成为替课乱象滋长的温床。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就替课乱象而言,一些网络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互联网信息与用户行为研究中心主任陈旭辉表示,作为重要的数据所有者和监管方,网络平台应进一步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为高校学生成长筑起第一道防线,通过关键词识别等技术创新,杜绝灰色和违法服务,从服务平台这个源头加以解决。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加大对网络平台的监管和治理,督促平台在其服务内容上履行应尽的社会义务。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替考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