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掠影云端 专访航空摄影师王江

掠影云端 专访航空摄影师王江
2024年04月15日 20:07 新浪网 作者 数码摄影杂志

  在摄影行业内,王江是一位“斜杠”青年,他以影像文化编辑的身份最早被摄影界所熟知,如今,我们仍然能在各大摄影专业媒体中见到他撰写的文章、采访及策划的各类摄影文化选题;他的另一重身份是航空摄影师,在国内外很多航展上都能看到他的身影。通过镜头,他拍下了飞机轰鸣着划破长空的精彩瞬间。本期技巧栏目,我们对王江进行了采访,透过他的讲述让我们一同了解航空摄影的种种细节,并通过他的作品欣赏这些翱翔在天空中的钢铁巨兽。

歼-16在跃升中发射干扰弹,2022年11月,珠海航展

  影像文化编辑是王江的工作,但是他对航空的热爱要远远早于对摄影的热爱。在他的回忆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父亲就骑自行车带他去家附近的飞行学院机场看飞机。初次见到闪着银光的教练机呼啸而至的时候,那种视觉和听觉给他的震撼一直持续到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从那以后,航校的跑道尽头就成了他的“避难所”,只要有空闲,他就会坐在那里看飞机。他说,坐在飞机的下滑道上,看着远处的“黑点”渐渐变得轮廓可辨,然后带着金属的啸叫声从头顶呼啸而过,非常的治愈。这种在外人看起来有些危险也有些无聊的活动,他乐此不疲地持续了很多年。

  迷上飞机以后, 他大量翻阅《航空知识》《兵器知识》等军事类杂志,很快就对各种类型的军机参数烂熟于心。除此之外,他还学会了做飞机模型,这里他同我们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我清楚记得小学时做的第一架模型就是美国雷鸟飞行表演队的F-16B型飞机。直到今年1月份在泰国儿童节的航空开放活动上我才真正见到‘活的’F-16B,当时我在心里对它说‘等你30年了’。”

  王江参加工作后,他的影像文化编辑工作与航空并没有太多交集,但这项爱好并没有从他的心中抹去,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的单位与航展公司有了一些业务合作,成功组织、策划了一些航空类的专题、展览和研讨会,让他有机会结识许多中国航空摄影领域优秀的摄影师。受到前辈们的影响,他也开启了自己的航空摄影之路,并且决定一直持续下去。可以说,他的爱好和工作能够联系起来是非常机缘巧合的。

  马来西亚空军苏-30MKM双机机动,2023年5月,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

  FOTO航空摄影是一个很细分的摄影门类,你是如何进入到这个领域的?

  王江:我从很小开始就对航空和飞行着迷,而我对摄影的兴趣则源自于大学时期。我的这两个爱好一直都处于各自发展的状态,在结识很多优秀航空摄影师之前我几乎没有想过去拍摄飞机,究其原因,我主要对军用飞机比较感兴趣,但是圈内有句话叫“相机对准机场,人生走进牢房”,在很长时间里我都不敢去拍摄。等我真正接触到航空摄影圈子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是有很多像航展、航空开放活动这样的机会可以合理合法地拍摄军用飞机。

  FOTO你也曾沉迷于观鸟、拍鸟,如今进入到航空摄影领域又面对“钢铁巨鸟”,你认为拍摄它们的差异在哪里?

  王江:即使不拍飞机,我也是一个迷恋户外的人,大家都说“观鸟是走进自然剧场的一张门票”。我拍鸟源自很偶然的一次器材评测,后来就喜欢上了那种深入自然的感觉,除了拍鸟我还喜欢原生鱼,喜欢挖矿石,只要能让我跟自然发生联系的活动我都有兴趣。拍鸟和拍飞机联系其实并不太大,拍摄的手法也不尽相同,但是要在风吹日晒中保持耐心和专注力的过程还是有点相似。

  FOTO作为影像艺术行业中的资深编辑,并且也是艺术生出身的你,如何看待这些航空器上的美学属性?很多人可以欣赏汽车的美学设计,但对于飞机,特别是军用飞机,或许很多人很难理解它到底哪一点吸引着这么多摄影师疯狂的追逐拍摄?

  中国空降兵空中突击分队进行解救人质表演,2023年7月,长春空军开放日

  王江:本质上来说,飞机和汽车都是工业产品,对比汽车,飞机更是各种尖端科技的汇集。你可以想象一台哈雷摩托车,为了彰显个性可以增加许多骷髅之类的装饰物,但是作为一架从体量到造价是哈雷成百上千倍的飞机,却显得无比克制,因为飞机的外形是被空气动力学规训后的结果,没有一点冗余和浪费。飞机可以说是在当今物理规律之下最接近完美的工业品之一,更何况它承载的是人类对速度与远方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渴望。飞机自身简约、对称、光滑,而且金属质感、体量的压迫感以及巨大的轰鸣声,这些视觉、触觉、听觉带来的综合体验,很难不让人着迷。

  航空飞行活动本身的秩序感也很有魅力,小到飞机的具体操作,大到全球共识的航空法规,它们的背后都凝结了前人的经验与教训,因此关于飞行的一切都马虎不得。越了解飞行,就越能知道,这个体系的流畅运作需要有多少工作岗位在背后默默付出。

  FOTO你喜欢观看飞机本身,还是将飞机当成你拍摄的元素,更注重拍摄体验?摄影在其中的角色是什么?

  王江:摄影作为一种“在场证明”,在航展中被不断重复使用,每个人都想保存下属于自己的航展记忆,但是大多数时间照片的结果都高度雷同。因此拍到飞机和拍好飞机还是有很大差别,在今天影像科技的加持之下实现前者变得越来越容易,但是后者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还有个人的思考。个人认为,拍摄飞机和拍摄体育作品的过程很像,画面中各种元素不断变化和组合,你不仅需要预判还要在极短时间内做出取舍。

着陆中的教练-10,2022年11月,珠海航展

  歼-20对冲的精彩瞬间,2023年7月,长春空军开放日

  FOTO:一年大致有几次的大型航展现场拍摄?主要的拍摄关注点是什么?除此之外你还会去追民用飞机吗?

  王江:国内的话,南方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珠海航展)的历史最久、规模最大;北方的长春空军开放日因为集中展示我国现役的军机所以也备受关注。除了这一南一北两个大活动之外,还有天津国际直升机博览会是以军用和民用的直升机为主要展示目标。然后还有南昌飞行大会以及山西太原、四川广汉等地方性的小规模航展也是各具特色。

  国外的航展就更加丰富了,毕竟很多发达国家的工业传统更加深厚,也就孕育了更加丰富的航空文化。像英国的纹身会、美国的飞来者大会、巴黎航展、范堡罗航展、莫斯科航展,等等都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国际性航展。

  航展是各类型航空器集中展示的平台,尤其是在我们目前的国情之下,航展是唯一可以合法拍摄军用飞机的机会,因此参加航展就是尽可能去看更多自己听说过没见过的航空器,而当面对“八一飞行表演队”“红鹰飞行表演队”这样的航展常客,我们也可以欣赏他们在不同地域、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精彩表演。

  在我看来,参与航展的主要目的是全方位地去感受和体验航空文化。虽然我自己并不太喜欢追民航,但是我知道拍摄民航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一个很大的群体,追民航机的方式有很多种,特殊涂装、特殊型号、特殊任务的民航机抵达总能在“飞友”圈里引起很大的反响。许多西方国家都形成了悠久的航空文化传统,每逢节假日,一家老小前往机场附近的公园一边露营一边观赏飞机也是非常惬意的一件事。

  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歼-10S低空掠过,2022年8月,长春空军开放日

  FOTO:在大型的航展上,一定遇到过不少有趣的人吧?有过什么比较难忘的回忆吗?

  王江:要说遇见的人, 带我入坑”的海南省航空摄影协会的几位摄影前辈是我永远都要感谢的。他们带我见证了真正的航空摄影师是如何工作的,让我非常幸运地少走了很多弯路,他们经常开玩笑说我是“航展锦鲤”“出道即巅峰”,但是没有他们的帮助我的幸运就无从说起。

  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航展,每次都仅有几天的时间,但是短短的几天内都会遇到许多让我终身难忘的人和事,例如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会在珠海跟前歼-20飞行员一起坐在地上吃盒饭。刚刚开始拍摄飞机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过于亢奋而忽视了危险,有次拍摄陆航的直升机大队入场,我只看构图了,没有注意自己与直升机的距离,当时甚至能感觉到旋翼吹起来的小石子打在我的身上,后来看到朋友拍摄的现场照片才意识到距离近到有点吓人。

  马来西亚海军AS555小狐直升机低空掠过观众席,2023年5月,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

  FOTO从拍摄器材上来说,航空摄影所用的相机需要极高的自动化性能,你常用的设备有哪些?这些设备对拍摄结果的差异有多大?

  王江:确实,面对飞机这种高速且不规则运动的拍摄对象,对于影像器材高速对焦、高速连拍的性能要求非常高,而且400毫米以上的长焦镜头是必备的。我拍航展的时候大部分时间是两机两头的配置,通常情况下是索尼的Alpha1+ FE 200-600mm F5.6-6.3 G OSS“狙击”天空,Alpha 7R+FE 24-105mmF4 G OSS拍摄地面静态展示或者是空中大编队画面。索尼Alpha 1的强悍性能对我的航空摄影帮助很大,除了高速对焦和高速连拍这个必备门槛之外,Alpha 1的高像素特点也非常有用,因为航空摄影作品后期二次构图的需求很高,高像素有利于保持画质。

  韩国黑鹰表演队的单机表演,2023年5月,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

  FOTO航空摄影中大家的技术水平,差异大么?大家比较关注的技术特点是哪些?

  王江:差异还是有的,以我目前的经验来看,航空摄影中的一个核心要素是拍摄点位。一场航展中,现场几百支镜头对准同一架飞机的时候,你能调整的变量就是由拍摄角度变化带来的飞机形态以及飞机与背景关系的变化,很多时候这是决定你的照片是否出类拔萃的关键所在。选择点位不是说说那么简单,要根据地图、光线条件、飞行表演计划、背景标志物、器材的性能以及个人的拍摄经验等很多因素来综合考虑,选择点位的过程是艰苦、危险与乐趣并存的。

  即使在同一个点位,不同水准摄影师获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经验丰富的航空摄影师懂得注意力分配,随时观察飞机与飞机之间、飞机与背景之间的组合变化。这需要在长期拍摄实践中锻炼。

  最后,航空摄影作品的后期水平也特别能体现出摄影师之间技术的差距,而且有些审美上的差别是靠技术弥补不来的。

马来西亚空军F/A-18D表演中,2023年5月,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

  FOTO航空摄影与赛车、体育摄影等都属于高速运动摄影领域,但我们观察这类型作品时候,往往会更多关注是不是拍的清晰,能不能拍的到,很少提及影像风格或情绪表达,这点你是怎么看待的?

  王江:有两个因素影响航空摄影作品的结果,一个是客观条件;第二是个人愿景。先说第一个,如果你是一位航展经验并不丰富的人,现场巨大的发动机咆哮声和战斗机给人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很容易在第一时间夺走一个人全部的注意力,再加上飞行表演动作的转瞬即逝以及航展活动的低频次特点,都会让人觉得拍到比拍好更加重要。类比一下,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拍火车的摄影师拍出更加有意境的作品,因为火车的运行速度和重复发车的特点让人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这次拍不到我可以等下次再拍。但是在航展中一个画面你拍不到或许就要等到下一年,甚至以后再也不会拍到了(某种机型可能从此就退役了)。

  第二个因素的话,有很多人的兴趣点是用影像去收集飞机型号,甚至有些航空摄影“原教旨主义”者,认为必须要把最能表现飞机结构特征的元素都展现在画面中才能算一张合格的航空摄影作品,全球知名的航空摄影图片网站airliners.net在上传作品的要求中也是这样规定的,太过“艺术”的作品是不会被通过的。

  但是,我也看到过很多不一样的航空摄影作品,包括我自己在内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把航空摄影拍出个人的风格,毕竟我是从影像艺术圈跨界到航空摄影圈的,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够创作不仅仅是触动眼球而是触达内心的作品。但是这个并不容易,因为航空器本身强烈的符号特征很容易掩盖你所要表达的内涵,如何在一张作品中第一眼看到“人”而不是飞机,需要成熟的航展拍摄经验。20235月份,我在兰卡威航展上有幸同世界知名航空摄影师德永克彦在同一位置拍照,我很惊讶地发现,在所有人都激动地拍摄时,他几乎95%的时间只是静静坐在那里看,只有出现他想要的画面时才会举起相机。我想要是没有成百上千次航展的拍摄经验,是做不到他这份淡定与从容的。

王江航空摄影创作《沉默的铝》系列作品
歼-20双机起飞,2022年8月,长春空军开放日
A400M在兰卡威落地,2023年5月,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
马来西亚空军F/A-18D在表演中释放干扰弹,2023年5月,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
阿联酋骑士飞行表演队的单机表演,2023年5月,兰卡威国际海事和航空展
八一飞行表演队表演中,2023年7月,长春空军开放日

  

  八一飞行表演队编队凌日,2022年11月,珠海航展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王江
来自于: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