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2020年05月26日 22:09 新浪网 作者 金珠阁小妖

  好的父母唯恐自己做的不够,坏的父母唯恐给孩子太多!

  总是在网上看到各种新闻,比如大人虐待小孩,再婚之后,小孩的心理受到严重的伤害从来做出很多失格的事情,甚至在孩子长大以后的婚姻、亲子关系中再继承着这样一种悲剧的轮回,每每看到这里,我心里就特别难受,为什么我们孩子不能拥有和谐美满幸福的家庭?为什么我们每个人从出生起,都或多或少的受到原生家庭伤害?

  这难道是一种宿命吗?

  后来,看了武志红的书,主要是关于家庭、婚姻、爱的剖析,他说家是会伤人的,在家里,因为我们与父母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到我们成年以后,自己的一个心理状态,以及我们结婚生了小孩之后,与爱人与小孩的关系,它是一种延续,可以说是一种继承。

  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来说,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活在原生家庭的轮回里,如果认识不到这里,我们可能一生都会在这种环境里,一生都在为了修复这种原生家庭的创伤而辛苦奔波,而更多的时候我们穷尽一生都无法做到破茧。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一生明明很短,却花了大量的时间在修补我们内心,这是得不偿失的,且在这条路上我们走的会很艰难,而且等我们明白过来的时候,父母可能已经年近半百或者已经垂垂老矣,而我们更不能指望父母去做任何改变,我们能做的就是自己去改变,改变自己,改变我们与孩子相互的方式,或可能结束这种轮回。

  最近看了一部电视剧《不完美的他》,一家三代人,单亲的母亲与单亲小孩的故事,不管是作为单身还是失婚母亲,她们都会给孩子创造一种优质的环境,尽量避免让小孩的心理受到伤害,最后达到一种家庭、亲子关系的和谐,值得我们学习,本文将从一步步失去自己孩子的穆静的养儿方式,去深度剖析我们作为家长是如何像“穆静”一样一步步失去自己的孩子的。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1、从缺少陪伴开始

  她那么小,一个人在家,但是她的妈妈还时刻想着抛弃她。

  穆莲生的妈妈和男友尚武外出游玩,莲生没有玩伴。只有一只孤独的仓鼠陪着她。这个片段里最突兀的道具就是蟒蛇玩偶,丑陋惊悚,和可爱的女孩根本不匹配,一个穿着粉丝裤子爱哭的女孩怎么会拥有一个蟒蛇玩偶呢?而且她也不是抱着玩,而是在模仿一种凌虐的状态,镜头从全景拉远时,蟒蛇从沙发上被扔到地上,蟒蛇象征着痛苦,不止是暴力还有性虐。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这里的蟒蛇,是一种恐怖,象征着痛苦,也象征着人生内心的绝望,当一个孩子得不到家庭的爱的时候,她的内心是极其脆弱和孤独的,这也是很多小孩子十几岁以后格外叛逆的原因,因为他从家庭里找不到存在感,找不到被爱的感觉,她长大后便极可能会向外,不管是朋友,还是一些异性需要爱的庇护,从他们那里寻求一种所谓的关爱,这种爱,可能是不健康的。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莲生的妈妈在莲生父亲去世后,一个人带着孩子打工加班,过着很艰苦的生活,后来遇到了尚武,也就是为了这个所谓的男朋友,就开始对莲生各种怠慢,如那句话,当一个溺水的人,是对于救生圈是没有要求的,更不会在意这个救生圈到底能不能救自己?但是抓住了就似乎抓住了命根子,这种这种行为,可能只有作为单身母亲,才能理解,对此我们不加评述,但是里面有一个镜头,我很难受,就是当年生又攒起来的零花钱给妈妈,穆静买了最爱的零食的时候,带妈妈去游乐场玩儿,送给妈妈自己做的海螺手链,可是母亲还是不愿意多陪陪她,只换来一句冷冰冰的:回家吧。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看着妈妈独自离开,莲生哭了,我也哭了,这段真的很让人心疼,如果一个孩子从小缺少陪伴的孩子,长大后一定对于爱是极度渴望的,这种对于爱的稀缺,由于爱造成的稀缺,会给孩子的一生造成什么样怎么样的影响呢?

  就像我们自己,成年人回忆我们的“蒙昧时候的爱”,都会觉得自己很傻。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心里的补缺,我们会把对父母,对父母的一种感觉,寄托在对方身上,希望在对方的对方那里获得补偿,获得爱,尤其是无条件的爱,就是我们现在很多小女生的恋爱头脑一样需要一个人无条件的宠爱:这种宠爱就是即使全世界背叛了我,你也要站在我的背后。

  这是不符合逻辑学的也是有悖人伦的,为何会屡试不爽?

  从事实上讲,如果全世界都背叛了你,那么肯定是我们自身有问题,但是我们的孩子却不这样认为,它会向外的去寻求一种饱和的,丰盈的爱,希望这种爱能够将自己救离苦海,能够帮助自己获得一种从家庭中不能获得的幸福感。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这种不成熟的蒙昧的陪伴,在我们成年后的表现是我们在找对象的时候可能不会考虑到这个人的人品、道德、学识、家庭或者是教育背景,只会考虑到那个无条件迁就自己的人,而无条件的迁就本身就是一种虚伪,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无条件的迁就一个人一辈子,这样的因就直接就造成了我们后来婚姻上的一些痛苦,这种痛苦,而且别人没办法帮你,因为我们会在这种“无知”的循环里头,自己出不来,别人也没办法把我们拉出来。

  2、缺少认同

  这里的认同,不是说父母总是愿意充当我们生命的差评师。

  主要是说,当我们需要在父母得到父母的肯定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期待的一种怠慢,这不行,那也不行,你怎么那么笨,隔壁家谁怎么样?

  除了跟爸爸妈妈在一起的小孩,她是无拘无束的,会把自己原始的那种原始的欲望、小心思,或者是品性暴露无遗,但是在任何旁人面前他都会小心翼翼的去做一些事情,去讨好外婆,外婆,外公外婆,爷爷奶奶或者舅舅、舅妈开心,但是在父母面前她不需要讨好,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在讨好你,一定要注意了,这可能孩子已经形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如果在孩子成年以前,没有这样的机会,获得父母的认同,在成长的环境中便会不自觉的营造一种讨好型人格,然后一直在外界寻求认同,这样的小孩长大以后心灵极其脆弱,极其脆弱,他很容易自卑。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比如,最近在《清平乐》收官的时候,演员江疏影写了一段独白,她是这样评价自己的,他说我是一个怎么都捧不红的女演员,而且写了一段独白,独白说我是自卑且悲观的,什么捧不红糊咖都是我的代名词。

  这份独白收获了几十万的点赞,瞬间登上热搜,许多人都有严重的自卑感都深有感触,实质上对一个自卑的孩子来说,或者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或者是在父母那里极少获得认同感。

  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对我们的期待或者是自己对自己的期待过高,容易导致了这种心理上的脆弱感或者是敏感,这种孩子特别需要获得外界的认同,比如说在我高中的时候,因为很少获得父母的夸赞,我就急需要获得老师或者同学的夸赞,这样我就会很努力的去学习,去生活,去用尽全部的力气去把所要做的事情去做好,而这些做好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的本意并不是说,我喜欢这样做,我热爱这样做,我需要这样做能让我自己开心,不是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需要获得他们的认同,就是希望他们对我投来认可的眼光。

  导致我成年以后,对于生活也是格外的敏感脆弱,但凡一点生活上的不如意或者自己做的不太好,有时候可能是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我就非常难过,会产生我不如人的自卑感,这种自弃极容易导致自我否定、焦虑或是迷茫,它会刻在骨子里头如影随形。

  把自己的这种骨子里的消极,敏感,自我怀疑和不安全感,暴露给别人的时候,就需要很大很大的勇气,发现以后便需要拼命的去克服这些问题,就像《不完美的她》林绪之的养母对她很好,家里条件也很好,她受最好的教育,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她内心的不安全感,是没有办法被替代的,所以她年过30,依然没办法跟别人相处,也不能与别人建立一种亲密关系,甚至给闺蜜一个拥抱,都很难。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只有修复了自己内心的创伤之后,不管是她通过养育穆莲生,而得到这种心灵上的修复,还是与亲生母亲的达到一种和解,从而达到一种心理上的平衡,把这种不安全的状态,然后转化成安全的状态,才能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救赎,她才能勇敢的往前走。

  如果我们做不到这些的话,可能需要付出更大的,更多的,更辛苦的,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一直在走弯路,来来回回,反反复复,直到有一天我们自己累得,不得不去原谅了,才能达到与自己的和解。

  3、 缺少认知

  一个认知局限的父母还很难培养出大格局的孩子。

  之前很喜欢一部电视剧天道,知乎上有一个问答,丁元英的父母能培养出丁元英这样的鬼才?

  按照百度百科“培养”的意思,我们可以这样解释: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对于孩子来说,小时候对于父亲母亲是一种本能崇拜,他会觉得父亲或者母亲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最伟大的人,只有他长大以后有了自己清晰的认知的时候,才会认识到父母作为父母的局限,父母作为父母的不称职。

  比如说在天道这部剧中,丁元英的原生家庭就是很普通的这种市井小民,所以小说需要一种艺术加工,所以才会写到,丁元英从中国从中国的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去了德国柏林留学并在德国居住多年。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从丁元英的出生来看,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走出了原生家庭的环境,到他出国基本上都是靠自己考出来的,家里基本上没帮什么忙,后来,无论是价值观还是商业上的手段,都远远超过了普通人的范畴,虽说有青春于蓝而青于蓝的说法,哪怕他父母有他1/3的水平,也不可能混成那样,从丁元英的兄弟来看,他的兄弟也都是普通人,从对待父母患病的态度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父母之间兄妹之间的分歧非常大,所以丁元英是完完全全脱离了原生家庭的一个人,从小说或者是电视剧或者是小说中,我们都抵制的,与穆莲生的价值观不谋而同,当穆莲生跟她妈说你已经不是我妈妈的时候,她就已经打心底里放弃了原生家庭,虽然这客观上是因为父母不负责任造成的,但是一个孩子绝对无法拥有这样的智慧,属于艺术加工,因为在穆莲生那样的家庭中培养不出来像穆莲生这样的格局或者思维,一个连妈妈,一个对她影响很大的妈妈,都不想要了,就意味着他对原生家庭的一种彻底的隔断,然后让自己的人生尽量回归到一个正常的一个状态,这一点是我不能理解的,也是小说,就是电视剧中的一个不可思议的部分。

  没有一直长时间的接受原生家庭的教育是谈不上培养的,相反如果原生家庭给不了孩子这种优质的优秀的精英的,或者是强势文化的熏陶,孩子未来的格局一定达不到哪里去。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讲,也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我们孩子的未来的一个生存状态,这种生存状态就是延续的,比如,我们常常会说的富二代、三代,他们都是上一辈哪里得到了资源,或者说父母的的起点就是他们的起点,这个起点直接决定了孩子未来成长能达到的一种人生的高度,如果按照这样的规律去说的话,穆莲生跟着她的亲生母亲穆静生存生活下去,她的未来显然是一场悲剧,不管未来的婚姻家庭或者是成长环境,一定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他跟着林绪之两个人相互救赎,可能她会像林绪之的的养母一样,把林绪之培养成一个特别优秀的女性。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4、缺少链接

  这里我们可以分两个方面去讲。

  一方面是物质生活的链接,就如同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我们的一个社会环境,家庭背景,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出生。还有一种叫做,还有一种就是精神的链接,这种精神的传承才是决定一个孩子未来的高度的可能性。

  《不完美的她》林绪之的养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她给林绪之创作了一个特别好的一个成长环境、教育环境,也非常注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会细心的或者说在剧中他是小心翼翼的维护着一个小孩子的敏感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一般的父母给不了的,这种精神上的一种保护或者是养育,它会让一个孩子的内心特别饱满,就比如说在《不完美的她》的大结局中,林绪之对莲生说:我会耐心等待和你的明天。最后林绪之跟小欧一样,都成了被爱融化的孩子,他们终于走出了过去的束缚。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而其中剧中的另外一波人,比如说李泽、尚武、穆莲生,他们都是心里有创伤的人,再归纳一下就是林绪之和莲生一样一直在向内寻求救赎,会选择去用爱去温暖别人,而尚武和李泽因为自身受到了人生伤害,所以就会去不停的伤害身边的人以获得一种控制感,这种控制就是需要去控制别人的情绪,让别人痛苦着他们的痛苦,把这种痛苦向外去蔓延,这种想法令人难以理解,是人性的黑暗面,发作起来会让人毛骨悚然。

  当莲生对着亲妈妈的面说,你不是我的妈妈,我也不是穆莲生,我是林绪之的女儿,林绪之是我妈妈的时候,就说明她已经忘记她了,她也不希望她在自己童年里出现过,我不能确定每个小孩都能像穆莲生这样睿智,能够忘记不开心的事,然后去做一些开心的事,甚至忘掉自己的妈妈,因为这个妈妈曾经深深的伤害过她,让她绝望了,她不认这个母亲,我是能理解的。

  但生而为人,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做到像这样的,小小的年纪就会有这样的智慧,我们很多小孩都会在一种,可能花半生的时间才能治愈自己心理上的这种创伤,才能会去发自内心的去恋,原谅自己的母亲或者是父亲给自己在童年中造成了一种印象或者是伤害,然后我们再回到今天要说的最后一个问题上就是精神的链接。

  5、人格传承

  董卿在央视《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中说了一句话:“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这是她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得到的体悟,“所以我应该努力去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对你有爱也有尊敬。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

  郑渊洁说:“你是什么人,你的孩子就是什么人。”

  是的,尽管许多人不愿意承认,尽管许多人曾经都默默发誓要做个与父母截然相反的人,但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却很难避免,很多时候,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来到人世后第一个模仿的对象,这种影响是深刻的,近乎无法避免的。

  你是快乐的,孩子就是快乐的;你是消极的,孩子就是消极的;你是礼貌的,孩子就是礼貌的;你是暴躁的,孩子也往往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你永远不知道孩子将会在你身上学到些什么。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就电视剧而言,穆静一定培养不出来这样的小孩,所以,所以剧中用了一种最极端的手法,找了一个渣男,然后两个人差一点弄死自己的小孩,小孩的绝望中,才会出现这样的一种人格,而作为我们普通人是达不到这种这种智慧的,我们一生都会在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而父母的一个精神状态,一个精神传承。

  历史上不乏贫寒母亲将孩子抚养成才的例子,但这些母亲是根正苗红的穷N代的并不多见,大部分是落难贵族乡绅、知识分子的后代,本身极具见识和才能,思维不会过于狭隘。现实中,我们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虽不敢说“阶层固化”,但底层生活的难度越来越大,大把的底层学习,毕业就失业,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作为父母他会以身作则,然后去帮助自己的孩子,然后去培育自己的孩子,就像我片中开头说的那样,好的父母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而坏的父母会觉得孩子是个累赘,觉得自己给的已经够多了,觉得养儿是防老,养了孩子是为了在自己年迈的时候能得到孩子的养老回报,对他们来说自己就是孩子的天然债权人,当生下孩子的那一刻起,他们就认为孩子是欠他的,所以才很多新闻里看到那些杀掉小孩都虐待小孩的家暴小孩,这些人本身本性都是自私的。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有个小时候看的公益广告,我至今记忆犹新,广告里,累了一天的妈妈为身体的婆婆洗脚,儿子在门后悄悄看着。

  等妈妈给婆婆洗完脚,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房间时却发现儿子不在屋里,正当她要寻找时,就见孩子小小的身子路都走不稳得捧着一个水盆向妈妈走来,嘴里说着:”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这个广告之所以让我这么记忆犹新,除了孩子可爱的脸还有一个观念从此在我幼小的心里扎了根:

  孩子是会模仿父母的行为的,当你是个孝顺老人的家长时,孩子也会变成懂事乖巧的模样,学着你孝顺老人的样子来孝顺你。

  如果往后追踪的话,这些父母的人格是不健全的,而他们内心的不健全一定是他们的父母或者是他们的以前生长的环境而造成的这种人格上的不健全,而这种人格上的不健全,他是具有遗传性的,他会不停的遗传给我们,尤其是。是在遇到生活困难的时候,或者是人生大的挫折的时候,这种人性的劣根性就会暴露无遗,比如说我们之前看到的很多人,把小孩溺死,因为小孩是累赘,然后婚姻的时候吵架的时候也会把小孩丢掉,父母也不要,母亲也不要,母亲或者是因为穷家里穷,离家出走,抛下幼年的孩子或者父亲不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父亲而天天在外面花天酒地,但从来都不管孩子的成长,这种都是枉为父母。

  如中国古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这句话我并不完全认同,我不欣赏这种以出生论命运品性的行为,这是带有偏见性的。

  但其中有一种思考方向是一定道理的,父母给的出生不能决定孩子的命运,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言行是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生命轨迹,养成他们的某种性格和品德的。电影《美丽人生》相信许多人都看过。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二战时,纳粹的集中营里,一位父亲,身处绝境却始终乐观,他努力地为儿子构筑一个温馨的堡垒,他告诉儿子,这只是一场游戏,虽然过程会很艰难,但赢家会有很棒的礼物,所以无论如何不要放弃,一定坚持到最后。其实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也一直在反思,其实我不是一个合格的母亲,不管是从陪同认同,还是一种精神的传承,都做的远远不够。

  这种人格、精神的传承便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话说,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失去我们的孩子?《不完美的她》里有答案

  说到底,我们每个人需要的不是完美的父母,我们作为父母需要的也不是完美的小孩。

  作为一个母亲从我们生下孩子的那一刻起,我才是一个母亲,就是说我们的孩子现在几岁了,我们就是一个几岁的母亲,我们的成长要赶上孩子的成长速度,这样我们才能,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获得彼此的陪伴、链接、传承,然后我们的孩子才会把家庭里那些好的基因代代传承下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越走越好。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