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夜思 | 和好朋友倾诉太累了,还不如找陌生人?

夜思 | 和好朋友倾诉太累了,还不如找陌生人?
2020年01月25日 21:09 新浪网 作者 中国青年报

  作者 | 土卫六

  现代人的压力越来越大,有的人找亲朋好友倾诉的越来越少,找陌生人的却越来越多。

  逼仄的城市空间,就像是一张巨网。一条条马路、电线、还有无形的电子信号交错连接,但人心之间的距离,没有拉近,反而有些疏远。

  内心的孤独尚且难以排遣,焦虑和不爽有时还来不及发泄,就要投入到下一轮的忙碌或者庸碌之中。

  陈奕迅在《孤独患者》中唱道:

  “表面镇定并不是保护色

  反而 是要你懂得 我不知为何

  活像个孤独患者 自我拉扯

  外向的孤独患者 需要认可”

  高中时,班长写作文时表达了“享受孤独”的观点,认为成熟就是慢慢不再找人倾诉,所谓“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但能有这样强大内心的人毕竟是少数,更多的人还是像陈奕迅所说的一样,孤独成患,自我拉扯。

  其实,再内向的人,都会有三两好友吧。还有什么苦涩不能和好友一吐衷肠的呢?既然可以和好友倾诉,又怎么会感到孤独压抑呢?

  这就是问题所在,很多情况下,和好朋友倾诉不光不会让自己变得轻松,反而会徒增烦恼。

01

  和好朋友倾诉完,我的心更堵了

  高中时代,出生在矿山小镇的我第一次进入省城读书。

  省城的同学聊的话题特别高大上,从做咖啡聊到艺术展,从足球扯到高尔夫,杵在一旁的我呆呆看着,只有干瞪眼的份。

  交不到朋友让我倍感孤立,连学习成绩也无法给我安慰。那时第一次知道,原来那些放学有豪车接送的同学也能考年级第一。此前我一直都认为只有“寒门出贵子”。

  好在宿舍里还有一部电话,让我可以买一张201电话卡去跟以前的同学打电话。20元一张的电话卡,我一个月可以打爆2张。

  那时候觉得,跟好友畅吐衷肠是一件多么痛快的事情。然而随着我们的成长,这件事情正变得越来越难。

  前不久和一位异性朋友吃饭,她问我近况如何。我说一度很难,差点没能挺过去。她反问我,为什么当时没和她说,这样她也能帮帮我。

  我解释道,因为那件事情,当时痛苦到连提都不想多提一次的烈度。我每说一次,内心都会受到巨大的煎熬。而且那件事本身也特别“负能量”,我看她工作已经很忙了,就没和她说。

  其实在我差点没能挺过去的那段时间,曾经和一位关系十分密切的好友倾诉过。那时我几乎以泪洗面,但得到的反馈却是好友的质问,他认为是我做得不好,还言辞激烈地“教我如何做人”。

  我好不容易抒发出去的不快又被好友堵了回来,在挂断电话之后,我抱着枕头大喊了几声。

  此时,C-BLOCK的《孤独症》在耳边回响:

  “成人世界很空虚 当你喝醉等空的

  才发现 茫茫世界好像没人能懂你”

  其实好友责备得很对,但是他责备的恰恰就是我自责的。当时我需要的只是把情绪倾倒出来,得到安慰就好。好友的责备加剧了我的自责,不仅没能帮我解决问题,反而让我的心更堵了。

  这样的“关心”,这已经算好的了,起码对方还能站在我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的人关心你,其实是八卦你。或者主观上是关心你,但他们实在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反手就把你的烦心事当成话题说给别人听。

  这样的人是直肠子,因为他们跟谁都特别直,跟你是真心,跟其他人也是真心。

  你跟他一倾吐,就等于把事情告诉全世界了。除非你真的不care,否则就要面临一堆同事朋友嚼舌头式的私聊和大框套小框的聊天记录。你不是人,你只是个供朋友们看热闹的“瓜”。

  尤其在共友很多的小圈子里,最怕的就是这个。很烦,也很累。

  不想让好友太担心自己,不想让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好友,不想被好友“教做人”,更不想被嚼舌根……这些都是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和好朋友倾诉心事的原因。

  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话说,这叫“人格面具”。换句话说,在父母好友这些熟人眼里,我们都有人设的。父母眼中的天之骄子,同学心里的霸气女神……怎么可以有烦恼,哪里需要倾诉?

  还是对朋友们保持一个精致向上的自己吧,挺好。

02

  越来越多人,开始找陌生人吐苦水

  孤独始终需要排遣,焦虑也需要倾吐。原子化的都市青年逐渐发现,跟陌生人吐苦水会得到比好友更多的快感。

  我有一个哥们群,里面有三四个铁哥们;一个漫迷群,都是没见过面的纯网友。这两个群活跃度都很高,每天大家都有一大堆话题聊。

  有时候心里不爽的时候,我会同时把这件事跟两个群的人说,得到的反应特别有意思。

  哥们群里,除了理性说教,还有冷嘲热讽,因为大家都太熟了,觉得没什么是不可以开玩笑的。或者有时候有哥们会说,他经历的事情比你更丧,然后开始讲他自己,你的事情被抛在一边。

  漫迷群的画风完全不同,群友们会顺着我的话茬,一起去骂。有的人还告诉我他也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告诉我怎么解决。

  按说这些群友我当时一个都没见过,我说的事情根本不关他们事情。但一场聊完之后,却得到一种在哥们群里无法得到的轻松。

  所以我就越来越理解,为什么人们不愿意在朋友圈发一些心情,而更愿意开一个小号,把烦恼说给微博上不认识的陌生人听。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陌生网友发了一条很丧的微博。

  她说自己刚毕业,好不容易经过五轮面试进入一个大型建筑企业,正式工作的时候,却被派到了工地上。

  她要忍受尘土飞扬的工作环境,要忍受工人们色眯眯的目光,甚至还要忍受工地上时常冒出的黄段子。但她不能忍的是,快过年了,单位还欠着她两个月工资。

  我翻了一下她的微博,发现她喜欢歌手刘聪,刚好我看过他的现场,于是我把自己拍摄的刘聪在Livehouse唱的《hey Kong》私发给了她,顺便说了一句:“看完你心情就好了。”

  她回复了我几句她唱的,声音中有些啜泣。我也回复了几句我唱的,她说她很感激我,“茫茫人海中,有人用歌声来帮我缓解苦涩”。

  后来,我们失联了。但当时的互动让我记忆深刻,想必也让她难忘。虽然彼此是陌生人,在她最压抑的时候,她能感受到一丝慰藉,我也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

  和陌生人倾诉,就像找一个树洞,这种方式尤其适合快节奏的都市青年,它有许多好处:

  完全不用担心对方的说教和指责,因为彼此之间没有朋友的义务;

  由于没有好友的立场,陌生人给的意见和建议通常会更加客观;

  不用担心对方的担心,这些陌生人只是擦肩而过,不大可能像朋友一样因为担心你就给你夺命连环Call,如果真的是这么烦人,拉黑也没什么损失;

  也不会牵涉复杂的人际关系,只要不是太隐私的个人信息,可以畅快地说,即便对方和其他人嚼舌根也没关系,反正没交集;

  有时你和对方倾诉完,对方话匣子一打开也会开始跟你倾诉,这样你会听到一些你完全无法经历到的故事。

  豆瓣有一个群组,叫作“你认识过可以谈心的陌生人吗”,用户虽然只有一百多个,里面记录的故事却令我印象深刻。其中一位豆友这样说:

  “我确实只和陌生人谈心,跟熟人,总会留一手,总是不能把自己全盘托出。”

  她说,有一次在地铁碰到一位老爷爷,这位爷爷看她很丧的样子,就跟她分享了他的故事:当了三十多年医生,去缅甸当过无国界医生,去西非当过抗击埃博拉志愿者。但在60岁的时候突然顿悟,觉得自己不能一辈子当医生,于是学了编程当了程序员。

  临近退休的年纪,选择重新开始。这个故事给了她很大的力量,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奋斗的方向。

  这样的小组在豆瓣还有好几十个,每天都有人分享着自己和陌生人之间发生的点滴感动。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陌生人都适合倾诉。但至少是一个选项,总比憋着不说好。

03

  要倾诉,不要憋着

  在许多人看来,遇到再大的事都自己顶着,不去麻烦亲朋好友,这种内敛和隐忍,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他们喜欢引用辛弃疾在《丑奴儿》中的词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那些可以在一瞬间崩溃的成年人,大概都是平时内敛和隐忍惯了吧。

  但现代社会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大城市里生活的年轻人,在触不可及的房价和屈指可数的工资之间步履维艰。

  身处农村的父母满心只有含饴弄孙的憧憬,很难理解都市青年的苦涩和压抑。

  他们还觉得,你月入过万,朋友圈里净是各种精致滋润。殊不知,那只是为了遮掩自己孤独和焦虑的灵魂。

  坏的情绪总是需要出口。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证明,向别人倾诉是一种能让人感到愉悦的大脑生化反应。倾诉会刺激大脑中一个叫做“激励区域”部位的神经,这会让人感到非常舒服。

  反之,“激励区域”得不到刺激,就会让人觉得更加不舒服。

  去年,一位好友在前东家经年累月,成天受气,被查出肚子上长了一颗鸡蛋大小的瘤子。当时我就震惊了,一年前体检还没事,突然就查出个瘤子,原来心情压抑还会影响生理健康。

  这件事过后,我不再刻意压抑自己的情绪。

  一有不爽我就到微博上去丧,有一次一个微博网友实在是担心我,给我私信让我打个电话。电话打过去的那一刻我就忍不住了,嚎啕大哭。对方也没说什么,只是一直说“我在,不怕”。

  也是神奇,此前都是别人给我打电话倒苦水。哪怕我们真的不熟,最多只在社团里说过几句话,但我总能接到这样的电话,跟我哭诉工作和感情上遇到的问题。

  我在接电话的时候,一般也不说什么,一般就是“嗯嗯”“你继续说”,等对方哭完了再去安慰对方没关系之类的。

  我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一个内心强大的倾听者。

  但再强大的内心也有要崩溃的时候,好在我网友多。反正网友也不会确切知道我是谁,在哪里,交换了彼此的故事之后,今生都有可能再不相见。

  其实退一步讲,即便网友知道我是谁,在哪工作,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彼此还是互称网名,这样新鲜感也不会打破。只是有一点默契,只做树洞,不互相八卦其它。

  这样的感觉很好。

  周国平在《论孤独》一文中说:

  “孤独中有大快乐,沟通中也有大快乐,两者都属于灵魂。一颗灵魂发现、欣赏、享受自己所拥有的财富,这是孤独的快乐。如果这财富也被另一颗灵魂发现了,便有了沟通的快乐。”

  做好自己,但也别憋着,如果不好意思跟好友倾诉,就到微博、豆瓣倒倒苦水。说不定,你也会收到来自陌生人的善意呢!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陌生人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