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如何向家人辟谣?怎么戒烟?你的健康不只医生在保驾护航

如何向家人辟谣?怎么戒烟?你的健康不只医生在保驾护航
2019年10月22日 17:58 新浪网 作者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蒋肖斌)10月19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主办、果壳承办的“我是科学家”第18期活动在北京举办。4位演讲嘉宾分别从食品营养与安全、公共卫生、控烟和健康科普艺术的角度,分享了与公众健康有关的科学故事。

  如何向家人辟谣?怎么戒烟?你的健康不只医生在保驾护航

  演讲嘉宾。左起:阮光锋、钮文异、姜垣、桓世彤。

  在题为《作为营养师,我是如何在饭桌上和家人斗智斗勇的》的演讲中,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阮光锋说:“经常会有人问我,给谁做科普最难?我的答案是:给自己家里人。”

  阮光锋结合给家人做科普的故事,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饮食误区进行了澄清,比如,苦瓜不能代替降血糖药,无糖可乐不会致癌等。他分析了科普困难的几点原因:谣言自身具有强大吸引力、人们对未知时常抱有幻想,以及家庭尊严有时比真相更重要。“不管你是科学家、医生还是律师,你在自家长辈眼里还只是个孩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原主任、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分享的题目是《控烟口号容易记,但戒烟为什么这么难?》。“控烟对社会来说是巨大的系统工程,对于个人来说是复杂的行为,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每天都在学习新的东西。”姜垣说。

  “戒烟难”看似只是缺乏毅力,其实有一定生理基础,同时,心理成瘾和社会支持性环境也给戒烟增添了难度。想要戒烟成功,必须有非常强烈的动机,而且需要不断尝试(平均10~12次)。吸烟危害宣传和控烟政策等方式有助于吸烟者产生戒烟动机。姜垣强调,所谓“健康”的烟草制品并不会降低烟草使用的危险性,“吸烟者唯一出路就是戒烟,戒烟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和今天”。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钮文异分享的题目是《我编了30年健康顺口溜,想让更多老百姓学会保护自己》。钮文异今年夏天刚刚退休,在此之前从事了很多健康科普工作,尤其追求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并乐在其中。

  钮文异通过案例讲述了健康科普的科学步骤——先摸清“敌情”,再各个击破。比如,在WHO儿童计划免疫项目中,钮文异团队针对贵州侗族和苗族村寨的社会文化特点,将儿童疫苗接种的6条核心信息改编成当地人喜欢传唱的歌舞形式,并用插播广告的方法解决了“面向小众化人群传播”的难题,获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我希望用接地气的口语歌谣,让更多老百姓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入情,学会保护自己”。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高级项目官桓世彤带来题为《全球20亿人携带结核菌,我的工作是拆掉这些“定时炸弹”》的演讲。桓世彤在结核病领域有20年的工作经历,包括5年结核病临床医生工作、5年公共卫生工作以及10年研究和防控工作。

  结核病名列全球传染病死因第一名,在与它的长久斗争中,人们曾取得了很多成就,但耐药结核病的出现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为了应对挑战,盖茨基金会和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疾控中心合作建立了新的结核病控制模型,在浙江、吉林和宁夏三个省(区)推广应用,服务了8000万人。“我们希望未来5~8年,中国研发的结核病防控新工具,特别是新药、诊断工具和疫苗可为中国、也为全球消除结核病做出贡献。”

  主题演讲结束后,中国科协科普部为现场科学家颁发聘书,希望活动能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示范效应,让更多科学家来到“我是科学家”舞台,分享和讲述自己的科学故事,向公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辟谣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图片新闻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