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有名字的猪

  “校长,这学校里面怎么还养猪呢?”

  这个猪圈位于学校教学楼后面,和师生平时去的厕所连在一起。当校长领着我去找厕所时,我惊异地发现了这个地方。

  “三位老师,三头猪,一位老师一头,正好可以利用学生在食堂剩下的饭食。”

  “这猪是学校买的?”

  “这是我们老师自己抱来的猪仔。学校对老师也没啥实质性的帮助,这猪养大了就当是我们一年来的福利。”

  “这是什么品种?和北方的家猪长得不一样。”

  “这是广西香猪,猪肉好吃,你们北方人估计没见过。”

  “你们的猪还有名字?这猪身上是它们的名字吧。”

  “那是我们的名字。”校长讪笑着。

  “啊呀!实在是抱歉,我没有冒犯的意思。”

  “没关系。这是为了防止把猪认错了,谁的猪身上就写上谁的名字。”

  我和校长一边聊,一边回到学校前面的院子。这是一所创办于解放初期的学校,长达70年的建校历史在课桌、黑板等硬件设施上刻蚀了岁月的痕迹。学校位于广西田东县朔良镇宝达村,距离县城有30多公里的山路。坡路上上下下,道路坑坑洼洼,极不平坦。如果有两辆车相会,则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用肉眼判断、规划如何在这狭小的道路上擦肩而过。这样的山路,即便是当地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开车去学校也需要两个多小时。学校服务范围包括两个村十几个屯组,只开设学前至三年级四个教学班,上到四年级就可以去镇上的学校读书。

  整个学校加上校长一共三位老师,五十多名学生。因为地处山区,路途较远,周围除了大山以及世辈开垦出来的梯田,再难寻人烟,所以大部分学生选择寄宿。经校长解释,屯子里有摩托三轮车的村民经营着接送学生的服务,一年缴费一百元。每逢周末,学生们会等着摩托三轮车来接送。

  这些学生,大多数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留守儿童。他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远道而来的陌生面孔,既不打招呼也不回应我们的问候。志愿者们大包小包地搬送爱心物资时,学生们怯生生地站在一旁围观着。尽管我们再三告诉他们这些东西太笨重,让哥哥姐姐来搬,但是懂事的孩子们还是默不吭声地用稚嫩的小手帮我们搬来搬去。一些调皮的孩子,已经不再掩饰活跃的天分,开始主动和我们说话,排着队郑重其事地和志愿者们握手。

  一群学生吵闹着簇拥着一位小女孩来到我们跟前。这些孩子戴着红领巾,在阳光的照射下,褪色的衣服和瘦小的身影泛着光,眼睛里亮晶晶的满是期待。小女孩紧张又羞涩地向我们递来一小包纸巾,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像做错事一样转身跑回了教室,周围的学生也笑着跑开了。后来,我们与这个小女孩聊天时了解到,她是三年级学生,这小包纸巾是她偶然得到的,一直攒着没舍得用。听到这些后,我们感动之余又有一些辛酸。这里的大多数孩子不善于言语表达,只会用实际行动表达。

  经过两个多小时,中午时分我们完成了一间图书室的布置,当我们行将上路时,校长从后院出来再三阻拦,坚持要留我们吃饭。这些志愿者面面相觑,既不好意思留下吃饭,又怕伤害了校长质朴的请求。当我们走进学生食堂时,饭菜已经准备好。

  “老师们,快坐下吃饭吧,我们没有什么好的饭菜,都是一些家常菜。”校长是位内向的中年男子,交流时能够明显感受到。简陋的食堂和一桌丰盛的饭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又一次陷入了五味杂陈的情绪中。

  “校长,学生寄宿在学校,等放学了谁看管他们呀?”

  “我们三位老师轮流值班,学生们太小了,必须要有位老师在学校。”

  “那平时学生的饭菜是谁做呀?”

  “就是我做的,我是又教书又做饭,哈哈哈……你们多吃点呀,来尝尝我做的白切猪肉和猪骨汤。”

  “好吃,我以为白切猪肉会比较腥,没想到吃到嘴里不腥气,而且肥而不腻。”

  “广西香猪只用白水煮就很好吃。”

  “这是广西香猪?”

  “我的那头猪,刚杀的。”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学生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