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胡同四合院里的北京幸福生活

胡同四合院里的北京幸福生活
2020年09月26日 21:07 新浪网 作者 中国青年报

  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40号,距离天安门广场只有3公里,妥妥的寸土寸金的核心区。

  10多年前,这里是北京修建地铁8号线盾构机下井的位置,地铁完工后,这块地怎么用曾备受关注,如果用作商业开发,地产收益难以估量。

  可北京市东城区却把这里改造成为北京老城里最大的市民文化中心,今年国庆前,一个两进规制的四合院,地上一层、地下三层,正式开门迎客。

  5400多平方米的院落被划分为21个空间,图书馆、小剧场、瑜伽厅、合唱厅、书法教室、烘焙厨房……与美好休闲生活相关的场景似乎在这里都可以找到对应的场所。

  这个朱门灰瓦的新建四合院有个时尚的名字“美后肆时”,寓意“四季更新,四时更迭,美好永不间断”。

  “美后肆时”文化中心为附近居民提供免费绘画教学服务。

   “美后肆时”所属的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引入了第三方公司对文化中心进行管理,365天全年无休,免费为周围的街坊四邻提供文化公益服务和场所。

   76岁的陈伟退休后的10多年间张罗起了一支名为“友谊之声”的合唱队,随着合唱队演唱的水平逐步提升,大家已经不满足于只在公园里排练、演出,希望有一个更能展示合唱和声效果的排练厅和舞台。

   可专业的场所收费也令人望而却步,大家只能凑钱一年去个一两次,如今,家门口的“美后肆时”就能提供全免费的排演场所。“美后肆时”文化中心正式开业的第一天,陈伟就带着合唱队去体验了排练厅和小舞台和和声效果。对热爱合唱的队员们来说,多声部合唱在排练厅的饱满层次让他们陶醉。

   陈伟说,这对一支还在追求更高水准的市民合唱队来说,就是“美好的”,按老北京话来说,这叫“讲究”。

   可要早几年,在胡同四合院,别说讲究的文化中心了,就连个找个干净的厕所等最基本的设施都是奢侈。

   北京东城区在老城里有504条胡同,由于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和人的急剧膨胀,大部分胡同的居住条件在过去与美好是不沾边的,私搭乱建、逼仄拥挤、污水横流几乎是很多百年老胡同、四合院共有的特征,胡同里的老街坊压根儿没有幸福感。

   老胡同中的2/3又贴着历史文化街区的标签,原汁原味的古都风貌必须要保留。老城保护,与让老城里的居民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成为了北京老城的两道必答题。

   2015年起,北京市东城区以南锣鼓巷地区雨儿、帽儿、蓑衣、福祥四条胡同为试点,创新推出了“申请式腾退”政策,把选择权交给胡同居民,老街坊可自愿选择“去或留”,外迁和留下的居民都能获得居住条件的改善。

   毗邻网红南锣鼓巷的雨儿胡同,只有300多米长,早几年,胡同上空是纵横交错如蜘蛛网一般的电线,脚底的青砖早已松动,即便是小雨天也一踩一脚泥。随着部分胡同居民选择外迁,曾经一度拥挤的雨儿胡同瘦身了。

   雨儿胡同14号院,冀红和杨占岭夫妇住了30多年,见证了小院的风雨。最拥挤的时候,院子里住了12户人家,各家私搭的房间完全打破了传统四合院的规制。这几年,随着部分人家选择外迁后,雨儿胡同的院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违建拆了,院子敞亮了,杨占岭夫妇架了葡萄藤,种了向日葵,一棵杨占岭结婚时就种上的石榴树终于得以自由舒展。

雨儿胡同14号院(受访者供图)

  政府部门还请了古建专家对杨占岭家的房子按照四合院的规制进行了修缮,并且安装了上下水,如今的雨儿胡同14号院,既保留了传统院落的风貌,又大气疏朗、生机勃勃,还让杨占岭一家过上了现代生活。

  雨儿胡同14号院的故事只是北京东城若干百年胡同四合院重焕新生的案例之一,“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四合院景致已经在多个胡同回归。

  雨儿胡同30号院又有不同的故事。100多年前,这个院子是清朝衙门的马厩所在地,最多的时候住了14户人家,实施“申请式腾退”政策后,搬走了12户。留下的空间修缮后被用于雨儿胡同的“共生院”,挂上了“雨儿人家”的牌子,成为胡同居民议事、公共活动、社区服务、展览展陈的社区治理空间。

雨儿胡同30号院。受访者供图

   北京市东城区在胡同保护与胡同居民现代化生活的答卷中,通过 “小院议事厅”“开放空间讨论会”微信平台等多种方式,搭建居民议事平台,充分听取胡同居民的意见。胡同里安装什么样的路灯才符合胡同风貌,胡同花箱里的宠物粪便箱该如何放置等等种种细节的改造意见,都在居民们讨论后,得以拍板“出炉”。

   停车、厕所一度是胡同最难破解的两道题。近年来,通过基础设施提升方案,胡同的厕所已经不再臭气熏天,可寸土寸金的核心区似乎不太容易解决停车难。

   今年国庆前,北京东城区的东四街道,硬是挖掘潜力,将东四九条胡同打造成为一个不停车的胡同,让老胡同静了下来,也解决了胡同里长期抢车位的问题。胡同里的居民在街道的协调下,将胡同东口的一片闲置拆迁滞留地改造成拥有56个停车位的路外公共停车场,以优惠价格向通过居住停车认证的居民开放。

   走进东四九条,宽敞的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侧设置了硬质隔离带,隔离带后面摆放着一排排花箱,里面种满了绿色植物,使青砖灰瓦的胡同充满了老北京生活气息。

   东四九条居民刘先生租用了其中一个停车位,并与停车场管理单位签订《九条居民停车协议》,对他来说,每天不用抢车位的胡同生活是有品质的。

   那些生活在胡同里的不便正一个个变少,四合院里的街坊们也在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卢秋平带领一个10多人的团队作为第三方公司为“美后肆时”提供公益服务。在这位年轻人看来,胡同里的公共服务也要兼顾到年轻人,他们也在渴望胡同里的美好生活。预约小程序里那些最先被抢光的项目不少都是因为手快的年轻人。

   “美后肆时”开业前的一个周末,卢秋平组织了一场四合院音乐会,100个名额早早被预约完了。10多首经典民谣在小院里响起,卢秋平说,她仔细观察了每个来听音乐的观众,不论老少,脸上都有喜悦。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北京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