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徐莉佳传媒之声丨专访80年代乒坛“大魔王”曹燕华

徐莉佳传媒之声丨专访80年代乒坛“大魔王”曹燕华
2020年09月30日 22:34 新浪网 作者 中国青年报

  作为父母辈的乒乓偶像,在距离挂拍已经整整三十五年的曹燕华身上,已经几乎感受不到太多运动员的影子。只有在演示乒乓球正手动作时把球扣弹到我身上的那一瞬间,还能依稀感受到她当年作为乒坛初代“大魔王”的那种气场。经历过运动员时期的辉煌与无奈,加之多年海外生活以及商海洗礼,如今的曹燕华,人生阅历斐然。这些年她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最被外界称颂的曹燕华乒乓培训学校她一办就是二十多年,为中国乒乓球做出了十分卓越的贡献。本期《体坛佳音》,新华体育特约主持人——奥运冠军徐莉佳有幸来到这所培养出许昕、尚坤等多名国手的乒乓名校,与曹燕华畅聊她与乒乓球以及曹乒校的那些事!

  随徐莉佳一起走进曹乒校

  关于自己的运动员生涯

  “我认为乒乓球竞争那么激烈,因而需要长时间训练来形成肌肉记忆和积累。但如果在训练同时加上用脑,训练效果会事半功倍。”

  “不过我打球那个年代好像有一种认识,训练不加练就好像不刻苦。而我属于那种把自己想练的东西练到位以后就要找机会和人聊天的人。教练一扭头我就要玩各种花样,以此来调节枯燥的训练时间。现在说起来,我这样的运动员还真是挺难管理的。”

  1980年9月7日,中国运动员曹燕华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四届亚非拉乒乓球友好邀请赛中获得女子单打冠军。(共同社传真照片)新华社发

  “徐寅生是我一生最好的良师益友。我1977年从上海二队的替补队员提拔到后来的国家队,徐主任既是我的伯乐,亦是我的恩人。”

  “其实我是个特别宅的人,疫情期间整天喜欢呆在家看科幻小说,国内作家刘慈欣、王晋康的书我都看了个遍。说实在我并不非常喜欢体育运动,游泳晕水,打过高尔夫觉得太枯燥,跑步更别提了。”

  “其实小时候我还有一个钢琴梦,可惜因为先选择了乒乓球所以一直没实现,但心里一直埋着一颗种子。等我四十多岁时想起来再学,花了半年时间请老师,却发现钢琴基本功练起来太乏味。于是,我学会了四首曲子后就半途而废,后来还把钢琴送人了。”

国家体委、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体育总会,1981年5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大会,热烈欢迎在36届世乒赛中取得全部七项冠军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胜利归来。图为曹燕华在大会主席台上。新华社记者唐理奎摄

  “我儿子小时候曾在巨鹿路小学打过半年球。那时候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妈妈会打球,只知道爸爸很有名。但有一次无意间他在电视里看到妈妈其实比爸爸更有名,从那以后就装病不打球了。后来我了解到,他是有压力了,觉得自己再怎么打也无法超越我和他爸爸,最终也就放弃了。”

  关于曹燕华乒乓球培训学校

  “我本身文化程度不高,退役后在上海交大读了一个月的书就出国了。在国外我也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毕竟要办学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真是属虎的女人,什么也不怕。1999年,我自封了个校长就开始干起来了。”

第3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于1981年4月14日至26日在南斯拉夫诺维萨德市新建的“伏伊伏丁那”体育中心举行。图为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曹燕华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曹玉泉摄

  “开始的三年尤其困难,学校没有拿到政府一分钱的投资。我当时最艰难的时候甚至把自己仅有的一套房产都卖了来付工资。毕竟那时候也没其它经济来源,学生也少(第一期才八个人)。而且我们属于民非企业,本身也不盈利。但已经上了这条船,那就必须往前划。因此我也从没想过放弃,我认为这种事情一辈子只能做一次。”

  “现在回过头来让我再干一遍,我肯定不敢干。当时碰到很多问题,我自己又一点也不懂,比如办比赛居然不知道要和体育局报备、同意等等。为此,我碰了不少钉子。”

  1979年4月25日至5月6日,第3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平壤举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加了比赛。在女子团体赛中,中国女队年轻选手16岁的曹燕华同日本选手菅谷佳代比赛。新华社记者胡伟摄

  “我刚到宝山开学校时,也有不少人认为,像我这样的名人就是来赚钱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看到我是真心想为上海乒乓球出点力。我给大家算了笔账,从学生收费到平时开支,大家却最终发现好像出了个‘好干部’。后来杨行镇政府和区体育局、教育局也开始给予我经济和政策上的大力扶持。熬过了最初了三年,后面学校的发展就一帆风顺了。”

  “目前在曹乒专业边读书边训练的学生有120人左右,从一年级到九年级都有,基本以寄宿为主。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海外的。乒乓班的孩子,去年和今年两年,连续有两个考进了北大深造。当然,我们还有许昕这个扛把子。”

  曹燕华乒乓学校外景

  “竞技体育很残酷,金字塔尖的运动员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人可能最终只能成为垫脚石。所以我在办学时就说要让这些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让绝大部分人在有一技之长的前提下有更好的出路,真正走专业化道路毕竟只是极少数。”

  “我们走的两条龙体系在2011年就已经形成,现在可以说是非常成熟了。它不像一般的少体校体系,一条道走到底,打不出来就难有别的出路。我们的一条路是读书——从小学会打乒乓球到中学,大学一条龙贯通接轨。目前曹乒参加高考的学生,百分之百都进入了大学。还有一条是走专业化道路——从区体校开始一二三线接轨贯通直至国家队。当然,现在曹乒也变得十分热门,想进来读书训练需要通过层层选拔以及政府的盖章认可。”

  2008年5月23日,火炬手曹燕华手持火炬传递。当日,北京奥运会圣火在上海传递。 新华社记者凡军摄

  “曾经有包括红双喜、检察院,地铁公司等,早早就来我们学校预订人才了。从曹乒走出去的绝大部分孩子都有非常好的出路。”

  “要赚钱,以目前这种形式办学校永远不可能。这条路我走了二十年多,也非常清楚要想出人才,那就必须脚踏实地才行。”

  关于徒弟许昕

  “许昕相较于他同时期的马龙、张继科,本来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另外两位比许昕发力更早,因此许昕在2012年错失了伦敦奥运会的机会。”

  “许昕过去最大的问题在于‘小富即安’,好像打得不错就可以了,缺乏一些上进心。我每次在国家队顾问组会议时,团队曾多次就这个问题对他进行过批评。我也常就此做检讨,我认为这是我的责任,没有对他给予更高的要求和压力。”

  “许昕真正发力是在里约奥运之前的一两年。那个时期他突然‘懂事’了,同时对过去落后的打法做了改进。这四年,他一直处在高光期。尤其是近两年,他还占领世界第一位置很长时间。虽然他现在已经30岁了,但体能一直处在巅峰状态,伤病也比其它主力队员要少,我相信他依旧有潜力可挖。”

  2017年9月1日,上海队在颁奖仪式上。当日,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乒乓球男团决赛中,上海队以3比0战胜四川队,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李博摄(其中许昕、尚坤以及赵子豪曾在曹乒训练)

  “基于许昕的好状态,我本来希望他东京奥运可以报两个项目,如果能拿两个冠军已经很不错。但按照现在这个节奏走下去,他报单打,参加三项也并不是没有可能。”

  “历届最优秀的奥运男子选手,像马琳、王皓,很多都是直拍,因此我并不认为像许昕这样的直拍选手有劣势。只是打直拍比打横拍难度大,所以现在打直拍的选手越来越少。但如果直拍打法能加入横拍的优势,那其实会比纯横拍更有杀伤力。”

  “明年比较棘手问题在于日本是奥运会的东道主。而且,奥运延期给日本像张本智和这样的年轻选手多一年的成长机会,而我们的选手则年纪偏大。但我始终相信,我们中国派出的三员大将终究是最强大的,日本人打不过我们。”

  “许昕是个特别有良心的孩子,对曹乒也非常有感情,这里就是他的家。他平时经常和我发微信,每次回到上海也都会来找我,顺便把我儿子拉去踢足球。回来以后,他父母,老丈人一家,还有我和儿子也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聚在一起。”

  主持人:徐莉佳(奥运会帆船冠军)

  来源:新华社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