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双十一玩预售,“尾款人”可别成为“债务人”

双十一玩预售,“尾款人”可别成为“债务人”
2020年10月23日 10:5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青年报

  今年的“双十一”似乎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各大电商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已经纷纷开启。据报道,10月21日0点预售10分钟后,淘宝直播引导的成交就超过去年全天,增长达4倍。尤其在美妆领域,共12个单品在淘宝直播1小时成交过亿元。这也意味着今年的活动时间更长,商家有更多的时间造势,当然,消费者要花更多的钱。

  近年双十一还有一个突出特点,即双十一的定金+尾款模式的玩法已经被各商家和消费者普遍接受,今年更是如火如荼。付定金的时候感觉自己什么都买得起,10块、20块的定金消费者刷起来毫不犹豫,不付上几个商品的定金,总觉得亏了几个亿。而尾款付清之日一旦来临,可能才清楚自己究竟要买多少,还有多少尾款未付,消费者成为“退堂鼓演奏家”不要紧,但依据现行大多数商家的规则,这定金可是不退的。这部分白白损失的,就成为了商家额外的利润。

  如同传统节日不放挂鞭炮觉得没气氛,双十一不买点什么总觉得哪里不对劲。至于是否需要,是否超额,是否浪费,不是双十一那种氛围下会考虑到的事情。相比于主播带货,定金+尾款模式可能“杀伤力”更大。面对这一现实,我们需要捋一捋相关规则,尤其是“尾款不付,定金不退”、预售商品的退货服务有歧视性规定等玩法是否合理合法。毕竟,预售制之前只是在商品房领域才有,到现在已经成为时装、电子产品的新品发售的重要手段,不容忽视。

  从商家的角度出发,预售可以提前获得销售资金、降低库存风险并根据预售数量实时更新需求预测信息。对于消费者而言,预售一般会伴随一定的促销活动,如打折、运费减免、提供赠品等,还能避免可能存在的缺货风险。但是,消费者在预订新品时,并没有对商品进行体验,也无法获得其他消费者的使用心得,这使得消费不确定性增加。

  通常而言,消费者参与预售冲着打折优惠或者提前锁定紧俏商品。单就双十一来说,一般来说是打折优惠居多。不过一旦正常销售阶段也能够以差不多的价格购买到商品,消费者可能就会对预售时期所多付出的精力感到后悔。至于参与预售的东西不想要了,定金到底能不能退,商家可能研究得比消费者更透彻。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定金属于一种法律上的担保方式,如果付定金一方没有履行债务,就无权要求另一方返还定金。倘若是由于接受定金方原因不能履行合同的,则卖家要双倍返还定金。

  虽然不明白上网买个预售的东西咋就成了“债务人”,但是实际上,我们在预售付定金时只有勾选了“我已同意定金不退等预售协议”,才能成功完成预售购买。手机APP页面上的滑块一滑,定金不退的协议也就签好了。当然,真不想买的消费者也可以在双十一当天付完尾款后申请退款,这时候的退款应当包含定金。不过,商家针对预售产品提供的退货服务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商家如平常一样支持7天无理由退换,提供全额退款及退货服务,但有的商家则对预售产品的退货收取一定再处理费用,有的商家甚至不提供预售产品退货服务。这时“尾款人”求助平台客服或者市场监管部门的介入,或许是一种相对合理的“救济”手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