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紫禁城600年,如何化作75分钟的音乐?

紫禁城600年,如何化作75分钟的音乐?
2020年10月25日 13:4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青年报

  霜降时节,柿子红了。走在故宫中轴线上,宣室玉堂、重阶金顶之间,“90后”作曲家李博禅聆听历史的回响。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在上海民族乐团委约下,李博禅正在创作一部时长75分钟的民族交响史诗《紫禁城》,12月30日将在上海大剧院首演。

  紫禁城有墙,但又是无边无际、深不可测的。一部《紫禁城》,从何开始?

  上海民族乐团《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首演

  从外滩到紫禁城

  关于紫禁城的听觉印象,不少人脑中会萦绕贝托鲁奇电影《末代皇帝》的配乐,1988年曾获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奖。孩童时期的溥仪在寻找嬷嬷时,坂本龙一《Where is Armo》的旋律跟随他幼小的身影穿行在偌大的皇宫里。

  以紫禁城为主题的音乐不少,但以短小的影视音乐为主,从未有一部从时间、空间、历史和文化深度中聚焦紫禁城的音乐史诗,上海民族乐团的《紫禁城》将填补这一空白。

  紫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建筑是静止的,但空间与形体的变化却呈现出流动的节奏感。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策展人张杰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有人说,沿着紫禁城的中轴线往前走,高低起伏,就像听到了一部交响乐。正阳门是序曲,太和殿是高潮,景山是尾声。”

  《紫禁城》的构思超越了建筑。它分五个乐章,暂定名《东方奇迹》《中华礼典》《卉木拾音》《风雨沧桑》《文明之光》。五个乐章间,将有四段短小的幕间曲《春》《夏》《秋》《冬》。目前,《紫禁城》音乐创作已经完成五分之三,舞美、灯光、多媒体设计也在进行中。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再度带着创作团队到故宫采风,并与故宫博物院专家研讨。

上海民族乐团民族交响史诗《英雄》演出现场 蒋迪雯 摄

  2017年,上海民族乐团委约德国作曲家克里斯蒂安·佑斯特创作的《上海奥德赛·外滩故事》是写给外滩的音乐史诗。以强有力的节奏推动生机勃勃的和声,呈现上海这座城市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精神。这一次,乐团视野跳出上海,聚焦紫禁城。

  用抽象的音乐能讲好紫禁城的故事吗?“学道三十年,未免忧死生。闻弹一夜中,会尽天地情。”故宫博物院宫廷部馆员、宫廷音乐史专家刘国梁在与上海民族乐团的交谈中引用孟郊的《听琴》。他相信在文字、影像之外,音乐自有力量。

  “90后”的紫禁城

  穿梭在紫禁城的红墙金瓦间,偶尔抬头能看见鸽群倏忽而过,翅膀在太阳下闪闪发光。李博禅创作的《紫禁城》序曲,就从鸽哨声开始。

  “鸽哨是绑在鸽子腿上的哨子,鸽子振翅一飞,就能发出响声。这是老北京的民间风物。鸽哨一响,立马就能把你带到老北京的皇城上、胡同里,紫禁城的大门就这么缓缓打开。”李博禅说。

  李博禅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如今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两年前,上海民族乐团委约他创作的民族交响史诗《英雄》首演一结束,罗小慈就跟他提起《紫禁城》的选题,李博禅两眼放光。当时,他刚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只有26岁,已获多项国际作曲比赛大奖。

  罗小慈说:“现在许多人提到紫禁城就想到宫斗剧,反而忽略了它的建筑、器物、历史中折射出的中华文明的璀璨与深厚。我觉得用民乐来表达这样一个主题,非常适合。”

  在罗小慈看来,李博禅很年轻,但他对作品结构的把握能力,对中国乐器歌唱方式的了解,展现出难得的天赋和潜力。近几年,上海民族乐团与不少“80后”“90后”作曲家合作,委约了一批原创新作。这一次,《紫禁城》的整个创作团队都十分年轻,导演、多媒体设计、音响设计都是“90后”。

  “这些年轻人有个性、有实力,我非常看好他们。紫禁城历史悠久,但最终我们要创作出的作品,要符合当代审美。希望《紫禁城》是一部有出处、有格调、深入浅出、观众喜爱的作品。”罗小慈说。

  故宫600年“千古风流人物——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展品

  紫禁城的春夏秋冬

  《紫禁城》的创作,是一个不断做加法,再不断做减法的过程。初期,经过主创团队的头脑风暴找到了很多线索和思路,主题慢慢聚焦。故宫的形象和创作者脑海中的想象,故宫的声音和创作者内心的声音,逐渐汇合。

  李博禅在《紫禁城》五个乐章间,创作了四首短小的幕间曲《春》《夏》《秋》《冬》。在紫禁城御花园,有万春、浮碧、千秋、澄瑞四个亭子,分别象征着春、夏、秋、冬。刘国梁对四首幕间曲很感兴趣。“我们都很熟悉维瓦尔第的交响乐《四季》,但中国的四季是什么样的?紫禁城的四季是什么样的?相信在民族音乐中会听到不一样的表达。”

  霜降时节,故宫的柿子红了

  多次赴紫禁城采风,《紫禁城》“90后”导演龚玉娇被紫禁城的屋顶设计吸引: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代表着不同的等级,而御花园中的四座亭子,屋顶也各有不同。如何在众多形状和线条中挑选并抽象出有代表性,又简约当代的视觉形象,也是一大考验。

  《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大展展品

  年轻主创团队对视听细节的追求得到故宫博物院宫廷部研究馆员郭福祥的赞赏。“现在是故宫的秋,小小的树叶上,滴了几滴小雨,就能感受故宫的秋意绵绵。希望在这部作品中,有宏观的视野,也有打动人心的细节。”

  故宫的屋顶

  采风过程中,在建筑与器物、帝王将相与文人雅士的故事之外,罗小慈也关注着故宫里来来往往的游客、故宫的“网红”文创产品、《故宫日历》《我在故宫修文物》《上新了!故宫》等近年来频频“出圈”的印刷品、纪录片、综艺节目等。

  在紫禁城漫步,总能见到拍摄古装写真的女孩,仿佛穿越时空

  “我们希望了解过去的紫禁城,也想展现现在的紫禁城。曾经只属于古代帝王的紫禁城,如今正亲切地向人民敞开怀抱,在这个时代跃动出新的乐章。她是全世界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

  紫禁城网红雪糕

  来源:上观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紫禁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