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周末随心飞”火爆折射城市吸引力 成都成“周末游”心之所向

“周末随心飞”火爆折射城市吸引力 成都成“周末游”心之所向
2020年07月11日 15:29 新浪网 作者 一财网

  不久前,一款名为“周末随心飞”的产品刷爆了朋友圈,这一产品是东航借6·18电商大促的日子,推出的“套票优惠”。

  用户花3322元购买这款产品后,可在2020年12月31日前,在东航APP任意兑换周末东航除港澳台外的所有国内航班经济舱,无兑换次数限制。

  3322元的价格瞬时引发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当日东航APP一度被挤爆,客服电话也一度无法接入,最终销售的套票数量也超过了10万。

  在“周末随心飞”开启兑换的前三周,东航也陆续公布了“随心飞”乘客所兑换航线的热度指数,第一周最热城市前三名是上海、成都、昆明,第二周是上海、成都、广州,第三周仍然是上海,成都、昆明,其中成都连续三周位居“周末随心飞”的热力城市榜前茅,显示了这座城市对周末旅客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周末随心飞”旅客为何都爱去成都

  根据东航方面提供的数据,6月27日和28日,“周末随心飞”正式实施的第一个周末,第一波尝鲜“随心飞”的旅客,成功“兑换”产生了超过6.5万张机票。首次兑换的出行时间主要集中在端午小长假期间和7月的几个周末,出行目的包括旅游、探亲、返乡、返校在内的各类出行需求。

  其中,上海始发至成都、深圳、西安、青岛、重庆、厦门、长沙、三亚、昆明、广州的航班,为6月27日最火爆的前十名航线。

  以6月27日虹桥飞成都航班为例,当天东航MU5401、MU5405、MU5411、MU5477,4个航班“随心飞”旅客占比全部超过90%以上,四个航班的客座率也都在90%以上,早班机MU5401更是达到了96%的高客座率。6月27日和28日2天,东航上航上海往返成都双向共有58个航班,随心飞旅客累计4049人次,占到航班总旅客人数的59%。

  记者还从东航方面了解到,部分航线的经济舱乘客中,100%都是购买了东航“周末随心飞”的乘客,尤其是涉及成都的几条航线。

  比如6月27日8点25起飞的MU5401,上海-成都,经济舱人数165,“随心飞”人数172,“随心飞”比例104.9%。

  再比如6月27日9点30分起飞的MU5825,成都-拉萨,经济舱人数123,“随心飞”人数130,“随心飞”比例104.8%。

  几天前,东航又公布了“周末随心飞”第二个周末的航线热度指数,又有9万人成功兑换,超过50条航线随心飞旅客占比超过60%。

  第二周“周末随心飞”旅客重点集中在上海至成都,广州,深圳往返,以及西安,重庆,长沙,厦门至上海等航线,上述航线的平均客座率超过75%,环比增长近20%,个别航线客座率超过九成。从数据分析来看,通往著名旅游城市的航班持续火爆,以往受冷落的早班机开始走俏。

  而在top50条航线中,成都占据了14条,其中始发地,目的地为成都的航线分别有6条,8条。

“周末随心飞”火爆折射城市吸引力  成都成“周末游”心之所向

  同时,在东航公布的“城市热力指数top50”中,成都仅次于上海位居第二。而在今日,东航又公布了第三个周末的“城市热力指数top50”,成都依旧位居第二,这是自东航“周末随心飞”开启的首个周末(6月27-28日)以来,成都连续第三周位居“周末随心飞”的热力城市榜前茅。

“周末随心飞”火爆折射城市吸引力  成都成“周末游”心之所向

  对此,民航业内人士林智杰分析,成都之所以在东航的“周末随心飞”兑换中持续火爆,是因为全国的游客都很喜欢周末到成都度假,一直以来,成都也都是一座宜业宜商宜居的城市,还有品尝不完,观赏不完的美食美味美景。

“周末随心飞”火爆折射城市吸引力  成都成“周末游”心之所向

  事实上早在去年国庆节,去哪儿网统计的出行数据就显示,长假前三天,坐飞机去成都游玩的人数较去年同期增长14%,火车票热度增长27%,而在百度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携程、中国天气网、百度百科发布的《2019年国庆节假期出行预测报告》中,成都上榜了十大热门旅游城市,以及多个“第一”。

  2019年十一长假期间,成都共接待游客2017.13万人次,同比增长32.7%;实现旅游总收入286.46亿元,同比增长25.2%。成都的旅游总收入、人均消费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旅游城市前列。

  而在2019年年末CNN旅游频道盘点了全球21个独具特色的美丽街区,成都锦里历史文化街区也是唯一上榜的中国街区,而且被CNN置于推荐首位,其背后也折射出成都这座城市近年来的发展逻辑。

  稍早前,在10月23日美国米尔肯研究所发布的2019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榜单中,成都位列第一,这也是成都5年内3次登顶“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榜单。三次登顶也说明,成都所代表的发展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成功的、可持续的、有强劲发展后劲的。

  在去年的《BusinessTravel》(商业旅行)杂志公布的宜商宜居世界城市排名中,成都更是力克美国波特兰,加拿大蒙特利尔,荷兰阿姆斯特丹等世界名城,摘走世界第一的桂冠。

  登顶全球最繁忙机场背后

  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财经·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发布的《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中,成都也在近几年连续蝉联新一线城市榜首。

  新一线城市排名主要从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个维度,来评估全国337个城市。170个主流消费品牌的商业门店数据、18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依是榜单的基础,它们构成了五大一级维度下的17个二级维度指标和76个三级维度指标。

  今年的15个“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西安、天津、苏州、南京、郑州、长沙、东莞、沈阳、青岛、合肥和佛山。

  其中在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人活跃度和生活方式多样性三个一级维度上,成都的排名都是新一线城市中的第一位,在未来可塑性和城市枢纽性方面则处于新一线第二名。

  值得指出的是,成都的生活方式多样性今年超过了一线城市广州,其中餐饮多样性指数,运动场馆丰富度,夜间活跃度均位于全国前列。

  在城市枢纽性方面,疫情中成都机场登顶全球最繁忙机场的表现,也为成都这座城市的吸引力锦上添花。毕竟交通条件的持续改善可以使人们能频繁地往来城市之间,交换生产资料与创新要素,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据飞友科技的统计数据,在今年5月全球机场起降架次排名中,成都双流机场排名榜首,达拉斯沃斯堡、芝加哥奥黑尔、广州白云和深圳宝安机场分列第2至第5位。

  目前,成都双流机场的航班量已经恢复至去年同期70%以上,而沈阳、长春、大连、上海浦东、北京首都、哈尔滨、武汉机场等国内机场的恢复率还不足50%。

  事实上从今年3月开始,成都机场就首次超越北京,上海,广州等传统的枢纽机场,旅客吞吐量跃居国内机场的第一位。进入4月,成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214.7万人次,成为国内第一家月度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的机场,与第二名的差距也继续拉大,3月份领先深圳机场26万人次,4月份则领先深圳机场32万人次。

  对此,有民航业内人士分析,疫情期间的机场吞吐量排名变化,一是可以反映出哪个城市复工复产工作开展得好:疫情冲击下,复工复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机场旅客吞吐量恢复得快的地区复工复产工作推进得更快;二是可以说明哪个城市经济韧性较强:疫情冲击下,有的地区经济陷入停滞,有的地区经济活跃度仍然很高,而且是在抗疫防疫工作控制得很好的情况下取得的,机场人流量的恢复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三是可以说明哪个机场底蕴比较强:成都机场排名第一,说明成都机场的抗风险能力强,当然在疫情前的2019年,成都机场的旅客吞吐量就排名国内第4,中西部第一,成都也将成为国内第三个、中西部第一拥有两座国际民航机场的城市。

  根据成都双流机场的官网,成都的第二座机场天府国际机场计划在2021年7月投入使用,根据规划,未来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将建成6条跑道、4座航站楼,设计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

  天府国际机场投用后,国航、川航、成航、东航等基地公司为两场运营,东航部分商务航线保留双流机场,西藏航保留双流机场,其他航空公司原则上在天府国际机场运营,国际航线全部平移至天府国际机场,全货机航线分阶段平移至天府国际机场,现有地区航线可保留在双流机场。

  运营初期,天府国际机场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主枢纽,承担客运和货运的核心枢纽功能;双流机场为主要服务国内点对点商务航线的区域航空枢纽,同时保留国际口岸功能,保障地区航线、国际公务航空业务和国际备降航班。

  机场等交通设施的扩建,为成都的对外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内陆开放高地,“一带一路”和长江沿岸经济带交汇点的成都已与235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关系,在蓉世界500强企业达到296家。成都的领馆数量接近20家,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城市达到100个。

  而这次在东航推出的“周末随心飞”中,成都连续三周位列“周末热力城市”前茅,也再次印证了这座城市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据了解,当前成都正在大力发展“周末经济”,推出公共消费服务空间延时开放等创新举措,打造空间全景化,体验全时化的周末消费新业态,增强周末消费新供给,激发周末消费新活力,这都是成都连续三个周末位居热力城市榜前茅的主因。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成都上海昆明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