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2020年01月03日 21:00 新浪网 作者 罗博报告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雕塑的领军人物,也是共和国同龄一代艺术家中的典型代表,隋建国对生命自身越来越敏感,也越来越内观。

  与艺术家隋建国的采访,约在民生美术馆一层咖啡厅,我们就在他的《衣纹研究》那个大手不远处展开话题。现在介绍隋老师时,都会称其为国际舞台上最具影响力的雕塑艺术家之一,中国当代艺术雕塑的领军人物,共和国同龄一代艺术家中的典型代表。我们对这些称谓的最好理解,就是在一个半小时的采访过程中,不时有隋老师的各年龄段的粉丝恭敬地走近,向他问候,感谢他带给大家如此惊人的气场和优质的个展!请他在画册上签名,然后带着兴奋和幸福表情合影。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艺术家隋建国

  另一种“中国制造”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 1997-2019》是迄今为止隋建国艺术生涯中最大规模的个展,由中国民生银行、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主办,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协办,崔灿灿担任策展人。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首次以一、二、三层的全部空间展示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总计 200 多件作品,分布在 4 个展区,全面呈现了隋建国 20 多年来的艺术创作和思想体系的转变历程,全部作品包括了雕塑、行为、装置、影像和手稿、纪录片、文献记录等多种媒介和形式,以回顾展的方式全面而立体地展示出他丰富的创作历程和艺术探索。据反馈,本次展览是北京民生美术馆建馆以来空间被运用得最好的一次展览。美术馆设计师,国际著名建筑师、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院长朱锫认为,本次个展将他构建的民生美术馆空间完美组织成了一体,这是建馆 4 年以来首个达到他设想标准的展览。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 1997-2019》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如此恢宏体量的展览和 20 多年来的体系下作品,不禁问隋老师, 他的工作室团队构成是怎样的。令我们诧异的是,隋老师介绍,自己工作室平时就是自己和一个助理,“我的工作室平时只有一个助手。我的办法,就是把我以前毕业的学生全都叫回来。他们有在校的,也有毕业的,因为他们也了解我的作品,到时候就过来帮忙。一般需要,比如说作品做雕塑小稿之类,那我跟我的助手就够了。如果需要放大,或者做成硬质材料之类的,那就下厂,比方说需要铸造,就跟铸铜厂,需要有一些机械设备,就跟制造厂,石雕就跟石雕厂。这些工厂都是跟我合作了 20 多年。我的工作室机制是灵活的、可伸缩的。可能像我这样运作方式的很少。如果不是这样,我就不得不把精力分到管理上去很多。同时,因为管人还是很麻烦的事。”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 1997-2019》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由隋老师的作品创作,雕塑制作工厂以及国内先进的 3D 打印机构与他的长期合作,自然地说到了今天全球都在热议的“中国制造”这一话题。隋在 1999 年就创作了名为《中国制造》的作品。

  在隋建国看来,中国制造,当他把“Made in China”这句话抽出来的时候,它就是一个有无限可能的符号。“你看‘中国制造’,五千年前的中国玉器也是‘中国制造’,今天的有些垃圾产品也是‘中国制造’,同时品质慢慢提升的,也是‘中国制造’。‘中国制造’这个词汇,这个概念本身是要靠中国来填充的,甚至可以说,中国人就是‘中国制造’。所谓中国人的素质,就是‘中国制造’出来的。”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 1997-2019》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1999 年,隋建国在日本,从一个小塑胶玩具上发现了“Made in China”,之前他在国内看到类似的塑胶玩具,属于未能达到出口标准的产品,特别粗糙。但是隋建国在日本纪念品商店里看到大约 90% 的产品是中国制造,品质极佳。“作为玩具来说,我当时就惊了,‘中国制造’已经变成这样了,我想这是个事。它可以很烂,但是它也可以慢慢地好起来。重要的就是通过这个,我发现它不光是一个产品,它的意识形态、文化、文明全部都是‘中国制造’。它是一个能容纳所有东西的巨大容器。”

  中国“龙”的肉身和蝉蜕

  在观看隋老师个展近年重点创作探索的 3D 技术和作品时,我们注意到了展厅墙上亚克力罩里的一个表面有指纹的长条墨块。“其实要没有那个墨块的话,我得运用 3D 技术把我的手纹做出来,这个决心就不会那么大。”

  2008 年,隋建国在 798 卓越空间展出“盲人肖像”作品时,有一个熟人跟他说,老隋你这个泥团放这么大,太震撼了,然后他介绍了3D 打印技术,可以扫描放大,放大后的作品每一个手纹都能体现出来。于是隋建国开始寻找 3D 技术。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 1997-2019》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而在当时的技术水平下,3D 技术精确度并不太高,只能通过粗的3D 扫描做出一个大网架,“中国制造”阶段展区考顿钢制作的3D 网架《风城恐龙》即是当时条件下的作品。“我觉得至少能做到这个,我再用木的三合板刻出这种网格来然后上面糊一层泥,这个造型不就自动出来了吗?这就比手工放大要精确了很多,当然离现在这个精密的手纹还没法比。当时觉得,我可能就得按照这个方法去生产了。但就在那时候,我偶然看到一篇写中国文房四宝的文章,里边谈及笔墨砚台宣纸等,其中有一张照片,就是这么一块墨,上边有手纹,说这是中国古代人留下来的。我当时就惊了,你看,我本来觉得我要创造一个特别震撼的东西,结果古人,人家都做了!”        

  “现在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说像这种墨块。它做墨的时候要往模子里按,刻出来,这个可能有人玩儿,一捏放那儿干了,流传下来。这种墨块,我当时只是看到一张照片,我就觉得不得了。展览的这个墨块是我在深圳展览之后,有个朋友看到了,说隋老师, 你知道中国的指纹墨块吗?我说我知道,但是没见过原作。他是收藏圈的,结果他真去买来送给我了,他说我是值得拥有这块墨的。我就觉着,那我一定要通过 3D 打印,把这个手纹给它实现出来。”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 1997-2019》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说到中国传统雕塑,隋建国认为传统艺术登峰造极,进到那个里面,自己出不来。所以对传统一直怀有敬畏并尽量不“进去”,但,他对于传统和文化的继承,有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在他看来,今天提到的传统,展示在博物馆里的那些历史物质文化遗留,像是“蝉蜕”。

  “它们可以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蜕’下来的皮。中华民族本身,它是一条巨大的‘肉龙’,中国‘龙’, 它真是个‘肉龙’。为什么它是个‘肉龙’?比如现在活着的中国人口有 14 亿,这 14 亿人,它是由差不多 100 岁组成的,1 岁的小孩到 100 岁的老人。你看, 它在时间中运动,1 岁的小孩逐渐变成 2 岁、3 岁,后边还有 1 岁的又进来,100 岁的老人就往下掉,退出历史。它就是这一百年这块大肉,从五千年前一直到现在,历久弥新。”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 1997-2019》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我说我就是这块‘肉’的一部分,我的行为, 我的这个习惯全是这块‘肉’。所以根本不用担心, 什么丢掉传统之类的。其实今天的中国,我作为它, 传统本身的这个‘肉身’的一部分。我们去拥抱什么, 自然就会把什么东西吸收到我们这个肉体里边,它一定就会有新的影响、新的营养。我们在蜕皮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不就是我蜕的皮吗?3D 打印是我蜕的皮啊,3D 打印雕塑。如果是有人看博物馆的话,到了2020 年,有人已经把 3D 当作品了,3D 光敏树脂就是作品了,你看各种‘蝉蜕’就开始变了。”

  隋建国十分坦然地预见自己作为先驱,长期探索的 3D 打印雕塑即将走进博物馆作为“蝉蜕”展示的可能,这是他的过去。因为,于他而言,他已经从 3D 树脂作品,又一跃转入依然是无人之境的 3D 金属打印作品的创作。11 月 2 日,“生灭与真如——隋建国雕塑展”在中关村壹美美术馆举办,首次展出了隋建国金属 3D 打印作品,为观众带去一场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视觉飨宴。隋老师在说到 3D 金属打印探索的那一刻,两眼忽地闪烁光芒,这是他作为艺术家的无止尽的创作兴奋。

  更多内观 拒绝表演

  作为 1997 年因为创作北京市卢沟桥工程,而带着师生团队最早一批入驻 798 艺术区开辟工作室的艺术家,隋建国见证了这个艺术区的整个发展历程。说到对 798 的看法,隋老师以亲历者、师者、艺术家的角度这样表达:“因为 798,它毕竟在北京有中央美院、宋庄这些艺术区,艺术集中地,它有这么多艺术家,有这么多内容。它是个大平台,但是你要没内容,再大的平台也没用。其他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更小的城市,想仿效 798 的话, 那它要能找到这种资源才行。它现在我觉得,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育, 一开始完全是民间自发的,后来政府接过去管理,总体来看已然打造成了一个文化平台。”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 1997-2019》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今天中午去对面吃饭的时候,我就发现,扶老携幼,一家三口甚至三代人都来 798 看看。我就想,这不就是一种最基本的现当代艺术教育吗?因为在中国的这个艺术教育系统里边,其实现当代的教育还不够。那像 798 这样的地方,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舞台,你在这儿就能看到活的现当代艺术的生产。比如我要是一个五六岁的孩子,我来 798 看了毕加索, 或者来看了一个隋建国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我就觉得,这自古以来就有了,真的,我会这么想,就是我长大了我想做的,就比他们好就完了。这个对年轻人来说太重要了。潜移默化是最重要的。”

  罗博艺术家 | 隋建国:我是“中国龙”身上的一块肉

  《体系的回响——隋建国 1997-2019》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展览现场

  而作为单纯的艺术家身份,久负盛名,又是领军人物,面对“艺术介入社会”的倡导,抑或“艺术本身就是社会系统一分子” 的观念,隋建国用真诚的袒露结束了这次采访:“我其实也都实验过了,我也介入了,但是我最终还是选择了我觉得更适合我自己的。因为我判断我自己,首先我没有表演能力,我绝对做不了演员,就是在公众场合我是不行的,我就适合躲在作品后边;其次,我跟人打交道会有困难,就是我宁愿把作品推到前边去,所以就从艺术进入社会这点来看,我实际上也没有特长。但是呢, 我对材料敏感,我对空间敏感,我对我的生命自身敏感,而且我对我的生命自身是越来越敏感。那我一定要把我这一块给发挥出来,因为艺术,你进入社会是一个外向的东西。我倒是越来越内观的东西更多,也可能是到了年龄,可能很年轻的时候,你让我内观,我也内观不了,除非那个人是个天才。作为一个中国人, 作为一个艺术家,我就做好自己更擅长的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现代美术馆3D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