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沪郊地产小番茄迎来上市季。走进位于金山的上海思瑶合作社种植基地,只见一排排翠绿藤蔓上,大小不一的番茄长势喜人,在阳光下泛出晶莹光泽。
思瑶合作社负责人张卫红是番茄种植行家。“今年,我们有36个番茄主推品种。眼下,超过一半品类已上市。”她透露,4月至5月,还有不少番茄品种将登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口味需求。
番茄的优质品质,得益于辛勤耕耘,也离不开技术创新。近年来,金山区番茄产业逐年壮大,成为“金山味道”的又一张名片,也是上海农业科技赋能的缩影。
口感“甜鲜糯”
尽享“树上熟”
“龙珠”“香芒皇后”“碧玉”“夏洛特”“春香”……金山番茄的品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尤其是近年来推出的“金湘玉”品种,口感细腻、酸甜适中,成为“金字招牌”。
张卫红说,思瑶合作社的小番茄种植规模达200多亩,分布在多个基地。“通过分批种植,月月都有新鲜小番茄上市。”她介绍,春天的小番茄主打“沙带鲜”的口感,秋天的小番茄则“脆皮带鲜”。特色品种、潜力品种层层筛选,符合上海本地市民“甜、鲜、糯”的口味偏好。
与常见水培番茄不同,思瑶合作社坚持土培传统。土培种植能让小番茄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进一步凸显本地特色口感。“黏性土壤保水保肥,配合番茄与绿叶菜轮作,深根系和浅根系交替,土壤越种越‘活’。”张卫红解释道,这种“月月种、月月收”的滚动种植模式,让市民全年都能吃到“树上熟”的鲜果。
张卫红还有一个身份——金山区番茄研发中心负责人。她说,金山番茄品质保障的关键,就是研发中心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湖南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农科院为合作社提供新品种,合作社在本地试种并优化,经过多年培育,筛选出适应金山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品种,提升了小番茄的口感和产量。她表示,品种的更新不仅能提高作物的抗病性和适应性,还能满足消费者对新口味的追求。
添置“新农具”
配制“八宝肥”
在思瑶合作社,手机成了“新农具”。张卫红点开手机App,记者看到,200亩大棚的温湿度数据实时跳动:温度超过28℃,就自动开棚通风;湿度不足,就立即启动滴灌。“智能化系统可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整大棚环境。”张卫红说,这种智能化管理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减少了人工干预。
“八宝”有机肥利用农场的秸秆、牛粪、蘑菇渣等废弃物配制而成,是思瑶合作社小番茄种植的一大特色。起初,合作社在制作“八宝”有机肥的配比上存在技术难题,后来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指导下,经过多次化验和调整,终于确定了科学配比,使“八宝”有机肥的使用效果越来越好,为小番茄种植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使用“八宝”有机肥后,小番茄的生长周期更加稳定,产量得到提高,品质也显著提升。而且,“八宝”有机肥不仅用于小番茄种植,在种植下一茬绿叶菜时,土壤中的剩余肥力还能满足绿叶菜的生长需求,减少肥料使用,调和土壤结构,保护土壤生态。张卫红自豪地说:“使用‘八宝肥’,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2022年,金山区成立番茄研发中心和番茄产业化联合体。统一实施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统一标识包装、统一销售,让区域品牌的影响力持续扩大。“我们不仅要种出好吃的小番茄,还要种出有故事、有品牌的小番茄,让产品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聊起未来,张卫红充满信心。 本报记者 杨洁 实习生 赵雨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