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2020-2022年深化混改:“混改率”、“投资者”再认知

2020-2022年深化混改:“混改率”、“投资者”再认知
2020年09月18日 10:51 新浪网 作者 杠杆游戏

  文|刘斌(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知本咨询首席国企改革专家)

  编辑|亿亿

  2020年,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和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启深耕之年,从现象上说,政策、区域、产业、集团、企业五个方面都展现出新气象,可喜可贺!

  国有企业在持续的改革实践中,始终在摸索中不断前行、持续优化。在深耕的关键阶段,未来的混改工作怎么推进?根据前几年的实践积累,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又有哪些新的方向需要强调?

  我们可以在表象上寻找答案,在国企改革的内容、程序、工具等等方面进行优化,但是每家企业情况千差万别,一副药没法治愈百家病。所以,我们还需要从一些共同性、根源性问题来总结经验,看看在未来几年,国企混改如何深化、如何升级。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继续深化混改,要在四个概念性问题上再思考、再定位、再实践。四个概念的位置摆正了,我相信有一些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哪四个概念呢?

  1,再认识“混改率”。

  2,再认识“投资人”。

  3,再认识“国有股东”。

  4,再认识“员工持股”。

  思考十秒钟,咱们开始认识它们。今天先说前两个。

  再认识混改率:不能不信,但不能迷信

  过去几个月有很多朋友问,“我们现在很发愁本省、本市或者我们集团的混改率,因为现在有一些统计,要求我们定期上报数据,同时上级部门要按照混改率这个指标进行考核。”

  “混改率”是什么指标?为什么会让一些朋友困扰?

  先简单说一下,它大概有两个计算的维度。第一个计算维度,是在一个地区或者一家公司当中,用全部企业资产合计做分母,同时那些有少数股东权益的资产总额或者有合资合作的资产总额做分子,两个相除,就能看出在本地区或本企业范围内,有多少比例是已经混改和股权多元化的资产,这是以资产为基础的混改率。

  另一个计算维度,是以企业数量为基础的混改率。这是要统计在一个集团公司或者说一个区域内,有多少家全资国有企业,有多少家合资或者说是有其他股东参与的国有出资企业,然后把有其他股东参与的企业数量与全部企业数量相除,就能得出一个企业数量的比较值。

  目前来看,根据各个地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我们做一个测算,全国范围内,混改率指标的平均数大致为57%。东部省份,沿海省份高一点,能达到70%多,也有一些中西部省区,由于经济体量和产业结构等各种原因,还没有达到平均数,与中国地域经济分布的规律现象是基本一样的。

  混改率本来是一个客观的统计数据,但是如果开始用混改率来进行排队,开始用混改率来当绩效考核的指标,开始用混改率来做指挥棒,这时就可能成为困扰企业的具体问题了。

  企业会在这个指挥棒的引导下,片面追求数据上的美化、好看,弱化了公司混改所需要的战略思考和整体布局;为了尽快提升混改率,寻找投资者不谨慎,混改方案制定不完善,为了混改而混改;还有些企业,开始在分子分母的数字上做文章,搞起数字游戏。

  我想,这些都偏离了国企混改的改革大道。

  进入到深化混改的新阶段,国有企业,需要认认真真的思考混改率这个概念,到底应该如何看待、如何认识?

  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混改率不能不信,但是一定不能迷信”。不能不信的道理是,它确实是一个相对量化的指标,能够衡量股权市场化的程度,有一定作用,没问题。但是如果说把它变成指挥棒,变成了排行榜,变成了硬要求,绩效考核,那就是迷信了。

  中央政策对此一直认识很清晰、很客观,去年11月份发布的《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操作指引》,把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基本原则进行了再次强调,就是应对混改率认识问题的基本原则。

  我们再说一说,这基本原则叫做“三因、三宜、三不”。

  三因是,“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

  三宜是,“宜独则独,宜控则控,宜参则参。”

  三不是,“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盖,不设时间表。”

  “三因、三宜、三不”核心的背后是四个字,叫“实事求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定是水到渠成的,有战略的要求,有环境的推动,有投资和市场的需要,也有自己的动力结合在一起,瓜熟蒂落。

  一味追求混改率,企业混改都是催熟的,虽然统计指标好看,很有可能变成表面文章。

  因而,混改率不能不信,但绝对不能迷信,这是深化混改第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再认识投资者:避免四种心态

  混合所有制改革,股权多元化改革,除了国有股东以外,一定还有其他的外部投资人,这些投资者的积极参与,是实现混股权、改机制目标的核心成功要素。

  不过,从过去几年的国企股权改革实际情况来看,在如何提升投资者积极性方面,我们依然需要作出更多的努力。

  如果从国有产权交易机构的公开挂牌项目数据来看,按照我们的统计,2018年包括增资和股权转让两类项目的投资者摘牌率只有33%, 2019年有不少提升,达到了43%,2020年1-8月成交率继续提高,已经达到了57%。

  这个数据一方面值得高兴,因为国有企业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将股权增资和转让的整体成交率从33%提高到了57%,说明大家不断积累和总结经验是有效果的。但令人略有遗憾的是,还有不少项目没成交,投资者没来,引战没有成功,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原因出在哪里呢?

  我们要从一些国有企业在引进投资人当中的一些心态,或者说一些做法入手去分析,我这里总结了引进投资人的四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神仙心态

  一些国有企业觉得引进一个外来投资人,它应该是包治百病的,它应该是天上的一个神,到我这里以后,既能帮我把业务搞定,又能把人搞定,又能把资源搞定,还能把钱投进来。投资人一定是这样一个人,我才能愿意跟它在一起结成连理。

  实实在在的告诉大家,这样一个标准的投资人,存在概率基本是零,世界上没有这么一个组织。

  所以,一些这样的企业混改,是给自己画一个泡影,做了南柯一梦,最后梦醒时分,基本上也就独上高楼了。

  第二个误区:花瓶心态

  什么是花瓶心态?就是没把投资人当回事。为了表面应对改革的要求,随便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朋友来谈一谈,形式上请你出个资;或者可以给投资者一个董事席位,但是基本上也没有多少发言权,这是因为很多事情都是国有上级单位定的。

  投资人如果在混改和股权多元化改革中,只是当成了花瓶,这个婚姻的美满程度就值得忧虑了。

  第三个误区:下嫁心态

  提前不努力,最后不得不嫁,却从心里感觉不爽的心理,也很有意思。

  我发现有一些企业找投资人,确实也是挺辛苦,有时候四处无门,突然出现一个机会就赶快抓住,但结婚以后心里特别气不顺,感觉委屈了自己,这就是下嫁心态,这个婚姻好不了。

  第四个误区:偶遇心态

  我发现有这么一些企业,在混改前期并没有在投资人寻找方面做很多工作,基本理想是一开始就把自己挂在股权交易市场上,希望用这种方式来让更多的社会人士看到自己,也许能很快找到如意郎君。这种寻找投资者的方式,有些像征婚节目,靠公开曝光来进行。

  这就是偶遇心态。出发点是很好的,希望增加社会对自己企业的了解和关注,但问题是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并不是征婚啊,必须找到高匹配度的对象才行,只靠大胆公开亮相于股权交易市场,估计是没法实现这个效果的。

  所以作为企业来说,找投资者可能还希望大家能够三思,神仙心态、花瓶心态,下嫁心态,偶遇心态要预防。

  那我们需要一些什么样的投资人呢?

  实际上,从国家政策来说,非常明确,就是要“三高”投资人。包括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

  “三高人士”去哪找?不在天边,近在眼前,最好从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在合作伙伴当中积极的去搜寻,从企业产业当中继续搜寻,别的地方还真是没有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因为这些企业不了解你,也就没办法理解你。

  最后一个需要回答的投资人问题,是如何能和投资人谈得来,并且跟投资人的婚姻能够过得好一点,让投资人最后能决定能够投资?

  我认为需要保障投资人的三种权益。

  第一项权益是投资收益权。投资需要回报,为此国有企业要深挖洞,广积粮,把收益率做起来。

  第二要给投资人治理发言权。国有企业改组为多元股东的治理结构,投资者需要进入董事会,需要有一票否决权,需要在公司治理过程当中发表意见,国有股东要尊重这些市场化股东意见,哪怕是反对意见。不要在这个方面堵住别人的嘴,挡住别人的路,所以治理发言权很重要。

  第三再增加一条,要有业务发展权。什么叫业务发展权?简单来说,现在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多多少少都是在一个国有集团性公司内部成长的,这个企业和原先母公司、兄弟公司之间无论怎么样隔离,都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比较紧密的业务关系。

  原先在全资状态下,彼此产生业务关系大家都觉得这是内部业务,所以很正常,现在其中一家企业变成混改企业了,这些业务千丝万缕的连接,应该怎么样重新定位呢?一些公司的领导就开始含糊,这里会不会有不正当利益输送的问题?原先的关联交易还合理吗?

  问题来了,外部的股东,原先对一家公司业务的评估,是因为有这样一个内部业务基础,有可能还觉得有含金量,现在如果把这些内部业务直接砍掉,真的全部推向市场找客户,投资人就必须重新评估投资的价值。所以说业务发展权对于合资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来说也是一个特别需要给投资人说明白的问题。

  投资收益权,治理发言权,业务发展权,这三个很重要的投资人权益,需要认识清楚、讨论明白、执行顺畅。国企股权多元化的投资市场会越走越宽广。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讲到了2020-2022年持续深化混改的前两个认知,要再认识“混改率”,再认识“投资者”。

  从“混改率”角度来说,不能不信,也不能迷信,本身只是一项统计数据,企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最好不要赋予超过这个范围的其他难以承受之重。

  从“投资者”角度来看,神仙心态、花瓶心态,下嫁心态,偶遇心态要预防,投资收益权,治理发言权,业务发展权要保障。

  在下一期文章里,我们继续深入讨论混改,就国有股东和员工持股进行再认识、再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