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第一炉香》变“第一炉钢”,“情绪营销”不是万金油

《第一炉香》变“第一炉钢”,“情绪营销”不是万金油
2021年10月25日 21:27 新浪网 作者 北京青年报

  22日,电影《第一炉香》上映,豆瓣以5.9开分,目前跌至5.7,其改编自张爱玲小说,导演是许鞍华,强大的幕后团队包括王安忆、杜可风、和田惠美、坂本龙一等,该口碑分令人难以置信。

  追溯来看,这部电影从立项到选角到宣发,一直深陷争议漩涡。近期更是以充斥青春疼痛文学的“土味宣发”而被群嘲,此前确实有诸如《你的婚礼》等情感类电影吃到了“情绪营销”的红利,但《第一炉香》用口碑和票房证明:这并不通用。

  74岁许鞍华导演第三次改编张爱玲作品

  《第一炉香》由许鞍华导演,改编自张爱玲的成名作《沉香屑·第一炉香》。电影讲述上海女学生葛薇龙(马思纯饰)求学香港,投靠姑母梁太太(俞飞鸿饰),被姑母利用成为吸引男人的工具。葛薇龙被花花公子乔琪乔(彭于晏饰)吸引,逐渐沉迷于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生活中,不惜出卖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最后沦落为梁太太和乔琪乔的敛财工具。

  许鞍华,威尼斯电影节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编剧王安忆,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摄影指导杜可风,早年王家卫的御用摄影;配乐坂本龙一,乐坛神级人物。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炉香》不是许鞍华导演第一次改编张爱玲的作品,此前她就执导过1984年《倾城之恋》和1997年《半生缘》的电影版,均票房冷淡,口碑平平。

  就连张爱玲本人看到《倾城之恋》后都说“是觉得里面描述的上海都不像,那些家具感觉都不对”。就算这样,许鞍华还是在立誓说再也不拍张爱玲作品后勇敢地接下了《第一炉香》。

  网友们的短影评竟意外“出圈”

  上映2天以来,《第一炉香》的热度确实很高,但记者看到,在社交平台上疯狂“出圈”的是网友们的各路影评。很多网友表示,看影评简直笑不活了。

  关于选角的争议,从官宣时就开始了。张爱玲笔下的乔琪乔是这样的,“他比周吉婕还要没血色,连嘴唇都是苍白的,和石膏像一般。在那黑压压的眉毛与睫毛底下,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但最终饰演他的是身材健硕一脸阳刚之气的彭于晏。而葛薇龙“平淡而美丽的小凸脸”、“呆滞却温柔敦厚”,应是纤瘦,有着少女纯情的底子,平淡中又有些媚,古典而娇憨的,但最终选择了身材丰腴的马思纯饰演。

  如今电影上映给市场检验时果然群嘲一片,网友们的评论是这样的——

  “彭于晏看起来能拉5吨煤,拉完还可以去健身房给我上私教课。感觉他们两不在调情,而是彭于晏在跟马思纯说私教安排计划,要想减脂,今天做十个深蹲,少摄入碳水”,“《骆驼祥子》之《第一炉钢》,彭于晏演祥子,马思纯演虎妞,选角合适,男演员和女演员都很健壮”,“今天的快乐是《第一炉钢》给的”,“影院里不时发出一阵笑声:姑妈吐得一口好槽:他是我们大家的uncle。倒香槟的时候彭于晏确实很像海底捞的服务员”,“这个角色简直了,中年版吧,姑妈和侄女同框的镜头太惨烈了,显得马思纯更加膀大腰圆虎背熊腰了。彭于晏也是,像干苦力的挖煤工人”,“杜可风的摄影、坂本龙一的配乐也救不回来了,姑妈俞飞鸿选得不错”……

  至于剧情方面,网友也吐槽表示,“去年一部3.3分的《喜宝》,让我怀疑自己没看过亦舒。今年的《第一炉香》,依然让我怀疑自己没看过张爱玲”,整部电影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比如仅凭几句土味情话,葛薇龙莫名其妙就爱上了乔琪乔,而且人物转变也过于简单,与原著相差甚远,葛薇龙成了彻头彻尾的恋爱脑,为了一个渣男放弃自我,伏低做小。

  不少网友也表示,《第一炉香》的视觉呈现当然是精美的,每一个镜头都很有质感。音乐坂本龙一、摄影杜可风、服装和田惠美等业内高手让电影披上了精致迷人的外衣,但这掩盖不了影片人物单薄,故事空洞的内核。

  “疼痛文学风”的“土味宣发”被诟病

  “土味情话”“爱情鸡汤文”“疼痛文学风”等,这些与张爱玲风格相去甚远的文风,成为电影《第一炉香》营销的主打风格。

  许鞍华加王安忆,这样影视化改编张爱玲的作品,呈现出来的应该是艺术片吧,然而影片的“下沉式”土味风营销直接拉低了它的品味,把不少书迷和影迷都打蒙了。

  “葛薇龙不再是当初懵懂的学生,她还能回到从前吗?”“我心甘情愿,关你什么事?千怪万怪也怪不到你身上。”“有一些很单纯的感情,始终纯粹”,“尽一切,爱一人”,“爱有所求,却不问答案”……在短视频平台打开《第一炉香》官方账号,一水儿的疼痛青春文学风格物料,悲情底色的年代爱情片碰上情绪营销,把“痴男怨女”彻底变成“狗血大戏”。

  当葛薇龙看到乔琪乔跟丫鬟睨儿眉来眼去,短视频配的文案是:“他在跟别人约会,他看起来很幸福,可是给他幸福的却不是我。”影像配上文字再加上一段苦情歌曲,把葛薇龙塑造成了一个爱情被害者。

  还有诸如这样的,“不联系不是难事,不想念才是”“这个秋天,有海浪,有微风,唯独没有你”“爱是无痛又痛彻心扉的痛楚”等。

  这些营销文案被张迷们不屑,纷纷吐槽这不知所云的文案:一看就是集体没读过张爱玲,估计许鞍华知道了也不答应这“魔改式”营销,这营销都对不起这豪华的制作团队……可见,错误的营销手段并没有达到引燃下沉市场的预期效果。

  【多说一句】“情绪营销”不是万金油

  《第一炉香》的花边热度超过了电影本身,给电影带去的是口碑和票房的双重打击,这其中值得思考的是“情绪营销”的精准和尺度。

  这些年,“情绪营销”之所以“一招鲜”,是因为对普通观众来说,进电影院更多的是想用电影进行一次情绪的宣泄和焦虑的释放,他们更在意话题点和情感含量,所以容易触发情绪和情感的电影偏爱“情绪营销”,而宣发常用的字眼也是“看哭”“泪目”等,包括真挚亲情的感动、爱而不得的悲伤等等。

  “情绪营销”对合适的项目能起到非常突出的提振和引领作用。一般来说,那些容易让人“泪目”的电影营销,先找准朴素又普遍的情感,将影片中的情感冲突场景截出,配上适合的音乐,制作成短视频传播物料。一旦刷屏并引发讨论的话,出圈概率就高了,电影的“想看”指数就上去了。像近几年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我在时间尽头等你》《你的婚礼》等,都在口碑一般的前提下单靠“情绪营销”而成为档期小黑马。

  而此番《第一炉香》宣发失误,是因为发行方的定位不准确,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宣发物料与观众预期严重错位,舆论差评也就在所难免。其实,这也是有先例的,最典型的就是2018年元旦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一吻跨年”营销口号铺天盖地,吸引了大量情侣入场,跨年场爆满,然而这部电影的导演个人风格太强,完全不是普通观众的审美范畴,意识流的内容让很多人没看懂,随即该片遭遇口碑反噬,一向宽容如猫眼淘票票,该片的评分也仅为2.6和3.9,可以说,口碑崩塌得十分严重。所以说,精准的情绪营销才能延长项目的生命周期发,反之,项目前程和口碑都会大打折扣。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实习生 卞淑蕾

  编辑/弓立芳

点击进入专题:
电影第一炉香毒性有多强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