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北大第一医院孙浩林:“治病医心”做一名有温度的骨科医生

北大第一医院孙浩林:“治病医心”做一名有温度的骨科医生
2021年12月20日 09:08 新浪网 作者 北京青年报

  12月18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健康北京”政务新媒体、健康报社联合主办的2021年首都卫生健康系统“未来之星”巅峰展示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活动推选产生了10名2021年首都卫生健康“未来之星”及20名首都卫生健康“未来之星”培育计划重点培育对象。近日,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孙浩林接受了北青-北京头条记者的采访,讲述了自己的初心使命,也从侧面彰显了首都医务人员的精神风貌。

  他是专业的骨科医生,不仅用专业知识给患者解除病痛,又总用爱心为困难患者雪中送炭;他又是一个深耕科普领域的大V,利用多媒体平台传播骨科知识,他说,给大众做科普是“大医治未病”的一条重要实现路径。2010年,孙浩林从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工作,如今已经是骨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擅长颈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常规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脊柱侧弯后凸畸形的矫形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系统化诊疗。既要有回春妙手,又要有治病医心,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是他从医生涯的不二信条。

  将网络问诊收入用于帮助贫困患者

  在孙浩林个人科普账号的介绍栏,都标着“一个有温度的骨科医生”。每次出镜做科普时,他都会换上一身专门定制的衣服,胸前印着“温度”两个字。他说,这是他对自己的鞭策。

  “我希望自己能对每位患者做到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要多想想他们来找我看门诊、做手术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我要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他们解决问题。”

  “治病的同时,也要医心,”孙浩林深刻地认识到,患者非常需要人文关怀,“拿我自己的体会来说,不少骨科疾病是慢性疾病,比如常年腰腿痛、肩颈痛,患者经受了长时间的疼痛折磨,有时会有焦虑、抑郁情绪,他们希望有个倾诉之人,需要医生的安慰和鼓励,并给予他们专业建议,几句体己话、一个善举,都会给病人带来心理上的慰藉。”

  除了正常工作出门诊、做手术外,孙浩林还会利用个人休息时间,“见缝插针”地在网上开展在线问诊,无论是在上下班路上,还是晚上睡觉之前,或者是手术间隙,只要看到有患者需求,孙浩林都会第一时间回复。而且,他还将网络问诊的收入用来帮助贫困患者,如今已经资助了10余人。

  根据学生统计,孙浩林约七成患者来自外地,而且有的家庭情况比较困难。对于这些患者,孙浩林都会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有一次,他遇到一名中年女性脊柱侧弯患者来做手术,其丈夫有视力残疾,家里又有两个孩子,生活负担较大。于是,孙浩林帮她申请了专门的脊柱侧弯救助基金,同时自己也为她捐助了2000元。患者出院后,专门发来了一条微信语音,是患者为了表达感恩给他唱的一首歌,虽然朴实但却温暖人心。还有一名来自安徽的9岁小朋友,患有先天性脊柱侧弯,由于家庭贫困,再加上需要多次手术治疗,他也给孩子捐了2000元,还给孩子买了个变形金刚玩具鼓励孩子勇敢战胜疾病……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科普是“大医治未病”的重要路径

  对于医学的理解,孙浩林非常推崇一句话——“大医治未病”,而科普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有的医生认为做手术才是外科医生的本职,但在疾病早期就积极采取措施、延缓病情,尽量不让它进展到做手术的阶段,这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成就感会更强,也是更有意义的事。”因此,孙浩林不断地在各种科普平台宣扬疾病的预防理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给人们以提醒去防微杜渐。他不仅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与多家电视媒体的科普视频录制,为多家纸媒供稿,还独立运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知乎等新媒体平台。

  早在2012年在丹麦实习时,孙浩林就开始从事科普工作。当时微博方兴未艾,一大批早期的医学科普大V都利用微博向社会传递医学知识,孙浩林也开通了微博账号,一开始仅是记录个人生活,顺便写写科普文章,结果看的人越来越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2014年,孙浩林又开辟了新阵地,申请了“孙浩林大夫”这一微信公众号,系统地针对病人需求和门诊中发现的问题,分门别类地撰写、整理了不少科普文章,有颈椎病的、腰椎病的、脊柱侧弯的、骨质疏松的、脊柱保健的,患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查看。

  如今,短视频也是受大众热捧的传播手段,自去年以来,孙浩林就组建了一个3人小团队,专门制作科普视频。每一到两周,他都要在下班以后抽出几个小时写文案,并利用周末时间进行拍摄。经过同事后期剪辑,每天都会有一到两个小视频与公众见面,这一形式深受大众欢迎,光是抖音平台就积累了152万的粉丝。

  医生平时的工作非常忙碌,做好时间管理特别重要,孙浩林会把5%至10%的时间放在科普工作上,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在出门诊、做手术、带学生、做科研。“做科普不能影响医疗工作质量,医生的本职工作还是医疗。”孙浩林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彭小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骨科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