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初创公司现金流告急,如何以“正确的姿势”裁员?

初创公司现金流告急,如何以“正确的姿势”裁员?
2020年04月03日 17:52 新浪网 作者 36氪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的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外国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可预估的。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许多初创公司现金流告急,不得不面临裁员的窘况。作为雇主的你,要如何处理裁员这件事?对最终留在团队中的成员,你们要如何进一步沟通、共渡难关?作者是一名国际CEO培训师,同时也是三家科技公司的风险投资人。以下是他给出的建议。本文译自Medium,作者Dave Bailey,原文标题“What to Do If Your Startup is Running Out of Cash”.

  面对资金告急而不得不作出一系列艰难决定——如减少资金储备和裁员,这对每个企业主来说都是一场噩梦。面对这样的处境时,很多人会问我:某某家的CEO会怎么做?他们希望能参考别人的决定,让自己安心一点。但是我却认为,每个企业主都应该根据自身情况作出合适的决定,而不是一味跟风。为了能够了解自身的情况,作出对公司有利的决定,我希望你可以问问自己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1.你的公司可以承担多大的财务风险?

  我需要解释一下:当你的公司的支出超过收入的时候,当你的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的时候,公司可以维持的时间是可以计算出来的。而这一段尚可维持的时间,就是你的调整和冲刺阶段。

  想要计算这一段“冲刺”的时间,你还需要考虑很多未知因素。你需要借助一些模型,来帮助你测算最坏的结果。举例来说,你应该考虑下列情况发生后你该怎么办:

  1.当公司的收入在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里都保持较低的水平;2.在这三个月、六个月和一年中,你无法筹集到更多的资金;3.你在这一阶段,将成本压缩了25%, 50%和 75%。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有这么一个清单可以帮助你改善应对策略,应对资金流缺乏的危机。

  一个月前,如果你来告诉我,你的公司还可以维持六个月,那么我会建议你开始削减成本,让公司维持的时间更长一些。在疫情阶段,情况会特殊一些:如果你告诉我公司还可以维持一年,那我也建议你开始主动削减成本。就算是那些优秀的公司,也可能在未来的几个月里难以筹集足够的资金,同时还会消耗不少现金。我觉得在近几个月以来,摆在所有初创公司面前的将会是这样的问题:一定要削减预算,但是具体削减多少?

  记住,你做决策时拖得时间越长,最后需要削减的力度就越大。

  2.危机之下,你要如何“正确裁员”?

  不同的公司有着不同的缩减成本的方式,你应该多去了解一下。不过对于大部分初创公司而言,人事是最大的支出。所以需要缩减成本的时候,裁员就成了它们的首选。

  不过,很多雇主和员工都愿意用降薪的方式代替裁员,这样做公司既可以继续存活,员工也没有了失业的风险。另一种方法则更为迂回:无期限的无薪假期。这是说员工在危机时刻回家歇业,但没有被辞退。一旦危机过去,员工们则可以继续回来上班。

  但我知道,对很多初创公司的雇主来说,大部分还是选择解散自己的团队——这个决定非常艰难,却是大部分雇主不得不面对的。

  为什么说不得不面对?很简单,因为如果你不裁员,你就需要支付薪水,那么你的公司就离破产更进一步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裁员这种看起来十分糟糕的选项会被大部分雇主所认可。我明白,解雇你的团队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上你们在工作中可能关系还不错,而此时此刻他们又没有做错任何事,你的决定可能会看起来非常无情。

  但是,当你必须在“无情”和“破产”之中二选一时,你其实是没有选择的。

  心理学家保罗·布鲁姆(Paul Bloom)将同理心定义为“感受他人的感受”,并警告我们仅凭同理心而做决定,最后常常会有糟糕的结果。他分析到,将同理心施加于一个人(一个可能被裁的雇员)比施加一个团体(整个公司)要容易得多;同时,同理心还有可能导致偏见,即我们常常同情和我们处境相似的人;最后,同理心还容易成为一个弱点,让我们更容易被操控。

  此外,布鲁姆还警告说,当你不断地接受和感知别人的情绪,你很快就会筋疲力尽,这一点在危机中尤其明显。

  布鲁姆建议用“同情心”取代“同理心”。当你受同情心的驱使做决定时,你仍然可以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对他们的处境感到遗憾。但是你不会感受他人的情绪——这是为了你自己的健康着想。

  当你作出裁员的决定时,理想情况下,你需要和每个员工单独讲这个决定,你需要和他们解释公司现在面里的状况,解释裁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你要对他们的贡献表示感谢,要理解他们此刻作为雇员的脆弱心理,要主动为他们提供支持。更重要的是,你要支付他们应得的薪水,如果你能负担得起,还可以慷慨解囊,给一笔慰问的奖金。

  3.面对留下来的员工,你要怎样动员大家?

  在公司遭遇危机的时刻、在许多同事都离开的时候还愿意留下来和公司共进退,对很多雇员来说,这不是一个容易的选择。

  危机往往是检验忠诚度的时刻。“使命”这个词往往有着特殊的含义,当你想要赢得别人的尊重时,常常会把“工作”这个词换成“使命”,因为它意味着那些重要、艰巨而激动人心的工作。也正因为有这一层特殊的含义,人们不会说类似“我的使命是洗衣服”这种奇怪的话。

  在特殊时刻,思考公司的“使命”是什么非常重要。你需要考虑你的公司希望最终能够达成怎样的目标——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最终目标,那么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一个明确的“公司的使命”可以鼓舞人心,重新凝聚团队。你可以通过填写这个句子,来寻找你的公司的终极目标:“我们的使命是帮助____(某类消费者)____(达到一个预期的目标/结果)”。

  你的公司业务离不开客户,所以在梳理目标的时候,你需要知道你们是在为哪个群体服务,以及为什么要为他们服务。如果公司之前制定的终极目标不够振奋人心,那么是时候该考虑换一个了。

  4.你要如何支持你的团队?

  这一条尤其要放在新冠疫情蔓延的背景下说明。疫情发展并不只是公众的健康受到影响,你的团队也会因此面临一场危机:团队成员的医疗预算会不会因此增加?他们是不是要担心家里的老人?孩子们会不会需要额外的照顾?更精细一点,你还要考虑他们是不是因此要屯多一点食物,要还房贷,要重新安排被打乱的生活?

  可以这么说:大部分的雇主对上述问题都不怎么清楚。最为团队的领导,你往往是最后一个才知道你的团队成员不开心、有压力。当团队成员能一如既往地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时,你不能由此假设他们在生活中没有遇到任何困难。

  在此,我建议你建立一个“支持小组”,每周都聚几次。我知道这个想法听起来有点可怕,我这么解释:首先你需要建立一个5到7人的临时小组;然后每个人在会上讲讲自己最近哪些地方(包括工作但不止工作方面) 做得不错,总之就是从积极的方面讲起;最后每个人讲讲自己最近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如果你试着成立了这么一个小组,开过一次会,你可能会很惊讶地发现,原来大家家里最近遇到了这么多困难。这条建议的核心就是要你聆听自己的团队,知晓他们遇到的苦难,然后尽自己可能去支持他们——不管是从分配任务还是从财力上支持。你的团队会由此变得不同。

  5. 怎样的交流频率最合适?

  当新政策和措施不断出台,你的公司需要对此进行调整。但是如果你的团队最近开始在家远程办公了,那么沟通就成了问题。在远程工作的情况下,你们的沟通频率往往会下降。

  然后你可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你刚刚在几周前完成了这一季度的目标,但是你不知道下一季度事情会怎么发展、你还要不要继续执行原计划。事实上,环境不可能一成不变。大多数情况下,你都需要不断地调整计划。在这种时候,你需要和自己的团队保持沟通,清清楚楚地将调整传达给每一个人。

  身处危机,这种沟通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你需要确保每个人都可以无障碍交流。可以选择的沟通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例会,全员大会,一对一谈话,回顾会议,等等。你还可以针对新加入的成员开额外的会议。

  除了开会本身以外,你在会议上讲的内容也很重要。你可以借开会的机会重复一下公司的使命,并且强调为什么这一使命在当下尤为重要。你可以分享你最近的情况和你收集到的信息,以保证你的团队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调整。

  不要在会议上展露你的恐惧和焦虑,因为这种情绪会在公司内部传播。在向团队讲话之前,你可以自己调整一下,做个深呼吸。还有一个建议:如果你能找到合适的时机,在会议上稍微“自黑”一下也无妨,毕竟幽默是驱走恐惧、振奋人心的良药。

  沟通的关键在于倾听,而不是自己发言。你需要认真记下团队成员提出的问题,尽可能诚实地回答他们。这些问题可以让你了解他们真正在意什么,而你的诚恳最终会打动他们。

  6. 现在是做决定的时候了

  关于这场危机,还有太多我们无法掌握的事。没人知道这场病疫什么时候能够彻底结束,没有人知道由此引发的经济危机会有怎样的影响,也没有人能够知晓最后会有多少人丧生……我们处在一个满是不确定的时刻,但我们要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做正确的事。

  当你的初创公司由此面临破产,你格外需要坚强、果断,做一个领袖需要做的决定。你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可能拖长公司可以运转的时间。很多企业家都在考量自己的决定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事实上,你的决定只会给你身边的人(和你自己)造成影响。

  所以,希望你能友善对待他人,也友善对待自己。

  译者:Michiko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裁员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