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早点睡觉是错误的?过了70岁,老人几点睡觉才更健康?医生来解答

早点睡觉是错误的?过了70岁,老人几点睡觉才更健康?医生来解答
2025年03月20日 14:57 新浪网 作者 986路上好朋友

  在健康科普的道路上,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建议,但有些细节却容易被忽视。今天,我们要聊的是一个看似平常却又极为重要的健康话题——老年人的睡眠。尤其是对于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早睡并不一定等于健康。事实上,睡得过早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

  想象一下,宋大爷今年72岁,是社区里出了名的健康达人。每天晚上八点,他准时上床睡觉,仿佛这是他多年来坚持的“养生秘诀”。然而,最近他却愁眉不展:“我明明晚上八点就睡,怎么白天还是觉得累呢?”宋大爷越琢磨越想不通,睡得比别人早,休息时间也比别人长,为什么总觉得睡不够?更让他烦心的是,这段时间他半夜总会醒,一醒就是两三个小时,怎么也睡不着。为了这事,他和老伴没少争论,宋大爷不甘心:“我明明为了健康才早睡,难道哪里做错了?”

  一次体检时,宋大爷把自己的睡眠问题告诉了医生。医生听完笑了笑:“宋大爷,您是不是有点太早上床了?”这让宋大爷大吃一惊,早睡不是健康的秘诀吗?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生物钟也在悄然发生变化,70岁后的睡眠规律已经和年轻时大不相同。

  一、早睡的“陷阱”:睡得早,未必睡得好

  说到睡觉这事儿,很多人都觉得早睡才是养生的关键,尤其是老年朋友,似乎睡得越早越代表身体越好。可实际情况却不是那么简单。人的身体像一台精密的时钟,年轻时快,年纪大了慢,到了70岁,这个时钟的“运行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盲目坚持早睡,不但可能睡不好,还会让身体更疲惫。

  年纪轻的时候,早睡确实有好处,白天活动多、消耗大,晚上自然容易犯困。可老了以后,身体活动少了,消耗的能量也跟着下降,白天没“用光电池”,晚上怎么会“自动关机”呢?不少老年人还会发现,晚上八九点刚躺下,翻来覆去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却醒来睁眼到天亮,这就让人感到很累。其实,这是身体的自然变化,并不是睡得不够,而是“睡错了时间”。

  很多人对睡眠有个误解,总觉得时间越长越好,可实际上,睡觉和吃饭一样,吃得太多会撑,睡得太久反而可能打乱身体的节奏。睡太久或睡太少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增加患病的风险。老年人睡觉时间过长,可能是因为浅睡期增多,深度睡眠减少,这种“假睡”对身体的恢复效果并不好。

  另一个让人困惑的问题是,为什么上了年纪之后,醒来的次数会变多。答案很简单,老年人的睡眠周期会变短,深度睡眠的时间明显减少。年轻人可能一觉到天亮,老年人却经常醒来,这不是失眠,而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这个时候,强迫自己回到“年轻时候的睡眠状态”,不仅不现实,还会增加心理负担。

  更重要的是,过于追求早睡,还容易忽略其他健康因素,比如白天活动量不足、饮食不规律、情绪紧张等等。这种自然的疲倦,比强迫自己早早上床更有助于高质量的睡眠。所以,早睡并不是健康睡眠的唯一标准,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让身体在该睡觉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休息”,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二、70岁后的睡眠真相: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

  睡觉是门技术活,特别是70岁以后,什么时候睡、睡多久,都跟年轻时候大不一样。很多老年人都被“越早睡越好”的观念误导,想着晚上早点上床能多睡一会儿,可结果往往是半夜醒来,翻来覆去睡不着。这时候就要问了,70岁之后,睡觉的“科学时间表”到底是什么样的?

  年轻的时候,身体像个高效的闹钟,白天开足马力,到了晚上“滴滴滴”提醒你该休息了。可年纪大了,生物钟的敏感度降低,特别是晚上分泌褪黑激素的速度慢了,大脑没有明确的“休息信号”,早早躺下,反而会让人睡不着。要让生物钟正常运转,入睡时间最好是晚上九点到十点之间,这个时间段,身体已经做好了进入睡眠模式的准备,睡得更深更踏实。

  太早睡觉其实是打乱节奏的元凶,老年人白天活动量少,消耗的能量有限,晚上身体并没有感到“缺电”,自然就不会那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强迫自己八点上床,只会让身体觉得奇怪——“明明还不累,怎么就躺下了?”再说睡眠的时长,也并不是越长越好,7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晚睡七小时左右最为理想。如果每天都睡超过九小时,可能是因为睡眠质量不佳,比如浅睡期多、深度睡眠少,身体虽然“躺得久”,但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修复。

  有些老年人觉得,睡得久就是在“攒健康”,其实这是误区。过长的睡眠时间可能和某些健康问题有关,比如心血管疾病或者抑郁症,而不是睡得越久越有益。睡觉也讲究“自然规律”,跟随身体的节奏才是王道。太早上床会让身体“超前”,太晚睡又可能打乱生物钟,适当调整到一个自己感到舒适的时间,比如晚上九点到十点,就能轻松找到适合自己的睡眠节奏。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真正拥有高质量的睡眠。

  三、睡眠调整背后的科学:耐心与规律是关键

  很多老年人都会遇到一个难题,想调整睡眠时间,可越改越乱,不是睡不着就是睡不够。其实,睡眠调整是门科学,它的关键在于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而不是一味地强迫自己按固定时间表去睡觉。只有真正了解身体的规律,顺着它去调整,才能睡得更踏实。

  调整睡眠时间时,不能急于求成,老年人的生物钟比年轻人更“固执”,稍微改动一下,可能需要一周甚至更长时间才能适应。如果想把入睡时间从晚上九点推到十点,可以先从推迟15分钟开始,每几天延迟一次,给身体足够的时间适应新的节奏。生物钟是一个缓慢而稳定的系统,过于急躁的调整只会让它更加混乱。

  白天的活动也和夜晚的睡眠息息相关,适量的运动可以让身体自然产生疲倦感,有助于晚上更快入睡。散步、太极拳、园艺这些轻松的活动,不仅能增加能量消耗,还能改善心情,让老年人减少因焦虑而睡不着的情况。运动最好安排在白天或下午,太晚运动可能刺激神经,让入睡变得困难。

  有些老年人担心半夜醒来后无法再睡着,其实这是正常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夜间短暂醒来的次数会增加,但大部分人可以很快再次入睡。如果夜里醒了,不必太过紧张,可以试着做些放松的事情,比如喝点温水或者闭目养神。

  除了睡眠环境和作息调整,放松心态同样重要,睡觉不是任务,也不是一场比赛,没必要和别人比谁睡得早、谁睡得多。老年人的身体有自己的节奏,找到适合自己的作息时间,才是最好的睡眠方式。科学的睡眠调整离不开耐心和规律,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适合的睡眠时间也会有所差异。遵循自然规律,给身体一点时间去适应,慢慢地,睡眠质量会越来越好,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更有活力。

  四、睡眠之外的健康关键点:细节决定健康

  睡眠是健康的重要一环,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长寿的秘诀不仅在于如何睡得好,更在于如何通过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身体和心灵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70岁以后,想要活得健康、有活力,睡眠之外还有许多关键点需要关注。

  晒太阳对老年人来说是个非常值得坚持的好习惯,阳光不仅能补充维生素D,还能帮助身体调节生物钟。每天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出去活动半小时到一小时,身体会自动分泌更多的褪黑激素,晚上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在家里的阳台上晒晒太阳,效果一样好。

  饮食也是健康生活的关键一环,很多老年人觉得“吃得少”就是养生,但其实饮食过于单一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均衡饮食、适量摄入蛋白质、蔬菜和粗粮,才能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晚饭时间不要离睡觉时间太近,吃得过饱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质量,可以试着吃清淡一些的食物,这样既能满足营养需求,又不会增加身体负担。

  情绪管理在老年生活中同样重要,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或者过于兴奋的状态,都可能干扰睡眠,甚至影响身体健康。很多老年人退休后觉得生活节奏慢了,容易产生孤独感,进而影响心理状态。培养兴趣爱好,都能丰富生活,调节心情。如果有机会,与朋友或者家人多交流沟通,情感上的满足能让老年人更加放松,睡眠自然也会改善。

  良好的睡眠习惯需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相辅相成,多晒太阳、吃得健康,保持乐观的心态和规律的作息,这些都像拼图一样,共同构成了老年人健康长寿的秘诀。睡眠之外的关键点,其实就是生活的点滴,这些细节才是真正的“长寿密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来自于:辽宁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5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