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考了两次省考,还剩不到一个月我们就要跨入2021。
还剩不到一个月我们就要省考笔试。
今年时间速度飞快,很多考生会被某些难题所困扰。
分析近几年的考情,综合分析题可谓是越出越难,且考察频率也愈发高涨,已然成为考生复习备考中的重点、难点所在。
我们做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才能尽量少走弯路呀。
一、把握关键,找到重点
近年来综合分析题目考察的最大特点就是题干愈发抽象,往往让考生看过后感到一头雾水,而要能够在此题型上拿高分,就必须找到作答的关键点,即把握关键词。
拿2017国考考题为例 “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向,才能真切体会到‘儒’之‘柔’",要求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从题干中,我们不难得出,关键词有两个部分,“水的意向”;“儒之柔”。那么后续的答案就需要我们仅仅围绕这两个关键点展开。
二、梳理材料,找关键词
找到关键词之后,需要做的就回归给定资料,围绕关键词去找点。近年来,命题人对于材料出处的原文进行了删改,让材料变得晦涩难懂,若是在考场之上要想完全看透命题人的意图,着实难度不小。故而,需要我们能够转换思路,从材料每一段中去提炼要点即可。
我们还拿2017国考副省考题为例,材料3中提到“‘儒’字中含一个‘需’字,需有等待之义。
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从材料此段中反复强调了一个关键信息“等待”那么我们把这个关键词提炼出来,写入答案之中。
三、逻辑清晰,规范呈现要点
综合分析题一般是要求围绕某个话题谈看法、见解。其常规的作答思路为:提出观点,论证观点,落实观点。根据前两步所找到的答案要点,按照这个思路将答案整合后呈现即可。
“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对于申论的复习备考更是如此,要能够洞悉题目规律,掌握作答技巧,方能在复习路上事半功倍。
中公“12·12”省考冲刺课
大咖助力迎战省考
考点!难点!易错点!得分点!一手抓
原价299,限时2.99元码上抢购

万人模考大师赛
12月5日 9:00开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扫码立即预约参赛

山东一年无限考课程重磅上线
11月30日前报名优惠7000!

打算报名的小伙伴
热门推荐
新浪热榜
微博/微信扫码去APP查看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520066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