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传统文化的精妙内涵

传统文化的精妙内涵
2020年08月12日 12:01 新浪网 作者 广西柳州晚报

   小记者 弯塘路小学15(5)班 黄彧钰

   8月2日上午,我来到柳州市图书馆,参加二十四节气趣味知识活动。

   说到二十四节气,我首先想起的便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藏在《新华字典》后面的二十四节气歌,想必大家都知道吧?虽然早在一年级的时候,语文老师就已经教我们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我却并不理解其中的意义。

   在活动中,老师带领我们重点探索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通过老师耐心细致的讲解,我明白了,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立秋的到来,代表着秋姑娘来了。为什么秋天常被人们称之为“秋老虎”呢?俗话说得好,“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秋天这种早晚温差大的天气也叫做“尜尜天”。听老师这么讲,我发现,原来节气和天气变化有关系。老师又让我们仔细观察这个写过无数遍的“秋”字,左边一个“禾”,右边一个“火”,意思是禾苗成熟,所以秋天也是农作物丰收的好季节。原来,节气也和农作物的生长变化有关。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啃秋”就是啃西瓜,可以除去瘌痢,不生秋痱子,农民也常以这种形式来庆祝丰收;“晒秋”就是在家门口的空地上晒丰收的农作物,这种习俗多流行于湖南、安徽等地,以此表达人们丰收的喜悦;“秋社”就是祭祀土地爷,感谢土地爷一年来的恩赐。除此之外,还有“贴秋膘”,都说“以肉贴膘”,辛苦劳作了一年的人们会做一顿丰盛的饭菜,犒劳一下自己……原来,节气还和人们的生活习俗有关。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引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人们的衣食住行、文化观念,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一个节气都有着特殊的来历、传说、农事、农谚。

   二十四节气趣味知识竞赛活动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浓厚的兴趣,看来以后我还要多观察、多学习、多体会,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妙内涵。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