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鼠标联合发明者逝世,他们仅靠鼠标获利4万美元却成就了乔布斯【科技拾遗】

鼠标联合发明者逝世,他们仅靠鼠标获利4万美元却成就了乔布斯【科技拾遗】
2020年08月11日 12:07 新浪网 作者 Techsoho科技智谷

  热点追踪/ 深度探讨/ 实地探访 / 商务合作

  进入八月的第一天,一位传奇美国的IT工程师和研究员——William Kirk English(俗称Bill English:比尔·英吉利)被证实在加利福尼亚去世,享年91岁。

  或许大家对于这位老人不是很熟悉,但他和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Douglas C. Engelbart)共同发明的一个东西你一定很熟悉。那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鼠标。

比尔·英吉利于8月1日在加州去世,图片来自网络

  要知道,这个在现在看起来非常伟大的发明,这两位老人仅仅以四万美元的价格,就将鼠标专利转让给了乔布斯。不得不说,这两位老人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使用方法,也彻底的改变了世界。

  那么,鼠标是如何发明的呢?世界上第一个鼠标长什么样?本期《科技拾遗》小探就带大家来看看,鼠标诞生背后的传奇故事。

  人生太简单,我想加点难度

  1925年1月30日,恩格尔巴特生于美国俄勒冈州的波特兰,他的祖先是德国、瑞典和挪威后裔。1942年,恩格尔巴特从波特兰富兰克林高中毕业,后来进入俄勒冈州立大学(当时称俄勒冈州学院)。

  大学期间,也就是二战快结束时,他被招募到美国海军,前往菲律宾当了一名海军无线电技术员,为期两年。在菲律宾的小岛上,他首次读到了万尼瓦尔·布什(Vannevar Bush)的文章“As We May Think”,并大受启发。这篇文章认为,在国家和平时期,让知识广泛普及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呼吁人们为此展开行动。

  战后的1948年,他从俄勒冈州立大学获得了电子工程的学士学位;1953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55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EECS)的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他协助参与了加州数字计算机项目CALDIC的创建,毕业设计也获得了多项专利。

  1950 年,恩格尔巴特刚刚 25 岁,和同龄人相比,他的生活实在太顺利了。二战后从战场上毫发无损地回来,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工程学,在美国政府出资的航天实验室找到了一份工作,还和一位漂亮的姑娘订了婚。

  这种顺利的生活让恩格尔巴特觉得自己失去了人生的动力。他无法忍受这种生活,决定给自己找个很难的目标去折腾折腾。

  在结束学业后,恩格尔巴特进入了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工作。在斯坦福研究院期间,恩格尔巴特积极推动和参加了阿帕网计划,这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开发的世界上第一个运营的封包交换网络,它被称为全球互联网的始祖。

恩格尔巴特曾进入斯坦福研究院工作,图片来自网络

  从海军当无线电技术员的工作中,恩格尔巴特认识到信息可以通过屏幕来分析和显示,进而构想出脑力劳动者坐在“工作站”的显示屏前,在信息空间自由飞行,集合他们的共同智慧,以更为强大的方式解决重要问题。

  在计算机还被看作是数字工具的年代,恩格尔巴特就认识到了通过互动计算机整合集体智慧的重要性,并使之成为他的人生目标。为此斯坦福研究所还特地为其成立了专属研究中心——扩展研究中心(ARC)。

  也就是在这里,恩格尔巴特遇见了同样从海军退役比尔·英吉利。至此,一段传奇的故事就在这两个刚刚30出头的年轻人之间之间展开了。

  鼠标只是一个小发明

  要知道,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一台计算机几乎要占满整个房间。早期的计算机程序工作者需要将一条条打孔卡输入计算机,并且需要等上几十分钟才能知道程序是否运转正确,要是出现了bug,那么整条程序都需要重新来过,这样的计算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年轻恩格尔巴特在读《语言学相对论》时看到了作者的这么一句话:“语言决定了人的思维,语言中含有的种类限制并决定了认知种类。”恩格尔巴特突然意识到,假如人类能够和计算机像朋友一样对话,那么计算机的信息处理速度一定会提升。那为什么不构建一个智能化的网络系统呢?

  想要构建一个能够让人机流畅交互的系统,那么交流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在1964 年,恩格尔巴特想到让人在桌面上控制一个设备,同时电脑显示屏上同步显示设备的运行轨迹。这样,人类的手部动作就和计算机同时产生联系了,不再需要通过键盘跳跃命令行。

  回到斯坦福研究所之后,他让机械工程师开始给鼠标绘制草图。一个松木外壳的小方块,底下有一个滚轮,上面插着可以判定不同操作的按钮。

  当年在斯坦福研究院担任总工程师的英吉利在看到设计图纸时,负责了对光标控制器的修补和测试。英吉利在1964年制作出了首款鼠标的原型。

恩格尔巴特和他发明的鼠标,图片来自网络

  最初的鼠标外型极其笨重,它就长得就像一个小木盒子,里面有两个滚轮,只有一个按钮。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滚轮带动轴旋转,并使变阻器改变阻值,阻值的变化就产生了位移讯号,经电脑处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标就可以移动了。

  由于该装置像老鼠一样拖着一条长长的连线(像老鼠的尾巴),因此,恩格尔巴特和他的同事在实验室里把它戏称为“Mouse”,他当时也曾想到将来鼠标有可能会被广泛应用,所以在1967年申请专利时起名叫“显示系统X-Y位置指示器”,只是人们觉得“Mouse”这个名字更加让人感到亲切,于是就有了“鼠标”的称呼。

  恩格尔巴特和英吉利于1968 年,在旧金山举行的秋季计算机大会上,让这个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人机交互技术。当时,恩格尔巴特给一千多名计算机科学家做演示:在90分钟的时间里,恩格尔巴特先后演示了鼠标、所见即所得的文字编辑器、超链接、文本图形混排等,还谈到了科技进步的未来。

恩格尔巴特在旧金山计算机大会上演示了鼠标和欧NLS系统,图片来自网络

  恩格尔巴特相信,借助网络与科技的发展,不久他就可以在全国任何地方进行NLS系统的演示活动。其实,当时他就已经能与30英里外门洛帕克的同事举行视频会议了。

  要知道,英特尔的第一颗微处理4004到1971年才诞生,而文件界面的DOS操作系统则1981年才问世。所以,1968年在旧金山布鲁克斯大厅的这场演示可以说是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图形界面,也因此被冠以“演示之母”的美名。

  我们现在还能在 YouTube 上找到恩格尔巴特当时的演示视频,在后续的很多年当中,人们依然认为这是计算机史上最成功也最震撼的一次演示。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恩格尔巴特创建的计算机化的智能网络系统,已经可以让研究人员建立结构化的网络图书馆,用来创建、读取文件,无缝分享信息。只是那个年代的人们,都还没明白计算机除了复杂的财务报表和数字运算之外还能怎样改变生活,恩格尔巴特的概念看上去太超前、太理想化了。

  所以尽管演示很精彩,但这套网络系统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广泛应用。反而鼠标作为辅助工具却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还是那个年轻人,还是那个伟大的公司

  虽然鼠标的出现让很多人感到惊喜,但在那个年代并没有个人电脑,主流的计算机都是大型机、中型机和小型机,它们大多用在与国防有关的关键场合,运算能力是决定优劣的唯一指标。至于人机操作界面却没有人注重,因为这类计算机的操作者都是那些水平高超的计算机科学家。所以,恩格尔巴特和英吉利的这项发明基本上被束之高阁。

  从1963年至1975年,是计算机技术的野生时期。尤其是迈入70年代,新的计算机文化已经酝酿。恩格尔巴特发现自己时常夹在自己员工的保守和自己学生的激进之间。从70年代初开始,许多恩格尔巴特小组的重要成员都离开斯坦福研究院。

  后来,恩格尔巴特和英吉利离开斯坦福研究所去到当时的电子硬件巨头施乐公司工作。1979年他们接待了一位来公司参观的创业青年,并为他演示了Xerox Alto个人电脑如何不必动一下键盘,只用图标、窗口、菜单和鼠标进行操作。

  施乐公司出产的施乐之星电脑,图片来自网络

  这位年轻人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个小小的鼠标居然解决了用户输入的问题,而最有趣的是,施乐公司完全都没有意识到这项技术的伟大价值。

  这位被震撼的年轻人立马意识到与鼠标匹配的用户界面操作系统与鼠标在电脑中简直就是天作之合,两者的革新将会在个人电脑领域掀起一场跨时代的革命,于是立马用自己公司的股份换取了鼠标的专利技术使用权。

年轻的乔布斯被鼠标深深的震撼到,图片来自网络

  没错,这个被震撼到的年轻人正是史蒂夫·乔布斯,而他用于交换专利使用权的公司股份,正是大名鼎鼎的苹果公司。

  在一堆换回来的技术当中,鼠标可以说是乔布斯和苹果最上心的一项技术了。

  乔布斯认为,施乐公司的鼠标仍有其缺陷,成本高昂而操作不便则是它的主要问题。为此乔布斯亲自找到了一家设计公司IDEO,希望他们能够为苹果设计出一款成本低廉而且使用方便的鼠标。相传乔布斯还向IDEO的设计人员提出了一项非常苛刻的要求,这款鼠标必须还能够在牛仔裤上使用,这对鼠标的灵敏度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幸运的是,IDEO最终完成了乔布斯心目中的完美作品。

  在1983年苹果公司发布Lisa电脑时,它已经搭载了最新的图形界面系统和鼠标。虽然该产品极具革命性,不过由于其售价太高,这款电脑的销量一直都不是太好。直到苹果发布第一代Macintosh,相对亲民的售价与创新性的人机交互技术,在当时可谓是掀起了一阵苹果热。

历代苹果鼠标,图片来自网络

  乔布斯凭借其广阔的视野和商业头脑让这个小小的设备充分发挥潜能,并进一步定义了个人计算机的未来。甚至在2004 年,苹果公司首次公开的多点触摸控制技术专利中,还再次参考了恩格尔巴特的鼠标技术内容,而这也是第一代 iPhone 研究的核心部分。这足以证明鼠标在个人电子终端的重要性。

  虽然随着触屏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个人终端设备可以进行无鼠标操作;但不可否认的是,鼠标的诞生意味着计算机输入设备有了更多样的选择,并为操作系统采用图形界面技术奠定了基础。

  至于鼠标的真正发明者恩格尔巴特和英吉利,他们虽然改变了世界,却仅仅从中获利四万美元。

  虽然并未在财富和商业上取得惊世骇俗的成绩,但恩格尔巴特在1997年他被授予麻省理工学院勒梅尔森奖(Lemelson-MIT Prize)并获得了50万美元奖金,这是当时世界上针对单笔发明和创新的最大奖励。同年他还获得了图灵奖。

  为了纪念恩格尔巴特和英吉利1968年的“创新之母”展示活动,斯坦福大学硅谷档案室(Stanford Silicon Valley Archives)和未来学会(Institute for the Future)于1998年举办了“恩格尔巴特未完的革命”座谈会,该座谈会在斯坦福大学纪念大礼堂举行,以示对恩格尔巴特和英吉利及其理念的尊重。

  恩格尔巴特曾获图灵奖,图片来自网络

  2013年7月2日,恩格尔巴特去世,七年后英吉利也到另一个世界寻找自己的老伙计。这两位老人穷极一生都在为计算机事业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在计算机革命中,恩格尔巴特比其他人创造出了更重要的个人计算机组成部分。”

  也许有人会认为恩格尔巴特和英吉利并没有得到应得的财富待遇,但就如同恩格尔巴特生前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我当时想将自己职业生涯的价值和人类的发展的价值最大化地结合起来,而把科技变成延伸人类智慧的工具,这点子听起来不错。”

  换个角度想,他们从本质上就不是商人,只是两个一生都在为【人类发展价值最大化】做贡献的“普通”工程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