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甘肃女硕士网售“山沟面食”成产业 村民告别“苦日子”

甘肃女硕士网售“山沟面食”成产业 村民告别“苦日子”
2019年07月13日 15:5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新闻网

  甘肃女硕士网售“山沟面食”成产业 村民告别“苦日子”

  图为,马娟(中)与布楞沟妇女在生产车间沟通。 艾庆龙 摄

  中新网兰州7月13日电 (艾庆龙 高莹)“谁敢想,山沟沟里的面食竟成了热销产品。”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布楞沟村一处现代化工厂内,50岁的村民马麦勒则穿白色制服、带蓝色口罩、系蓝色围裙在工作台上熟练将面食原料做成花馃馃。

  大半辈子都与面食“打交道”的马麦勒则对花馃馃的认知,始终停留在果腹食物的概念上。她告诉记者,花馃馃,也叫油炸馃馃,以面粉为主料,加入菜籽油、鸡蛋和蜂蜜,做成各种花型后油炸,是东乡族传统美食。

  甘肃女硕士网售“山沟面食”成产业 村民告别“苦日子”

  航拍镜头中的甘肃东乡县大山深沟中的布楞沟村。 杨艳敏 摄

  让马麦勒则感到吃惊是,儿时,在节日才可一饱口福的面食,其香气早已遍及村庄各角落,甚至成了妇女的“生财之道”。

  布楞沟村,在东乡语中,是“悬崖边”的意思。受限于“十年九旱”的自然条件,男性年轻人远离故土外出谋生;女性村民受传统思想影响,默默守着一度曾是“穷乡僻壤”代名词的村庄。

  在当地官方以改善民生的政策支持下,硬化路“缠绕”山腰,整齐划一的农家院坐落山间,屋顶上光伏发电设备格外明显,村庄新面貌带来发展潜力也吸引着年轻人返乡创业,“90后”女硕士马娟便是其中一员。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东乡,普遍存在女孩受教育程度不高,结婚较早的现象,而上大学、考取研究生的马娟更是当地“明星人物”。2017年,研究生毕业的马娟与大多数同学选择奔向繁华大都市不同,“另类”的她返回乡村创业。

  “女性研究生”“乡村”“花馃馃”等标签化,在质疑声中被民众们提起。“之所以选择创业并非偶然,而是在100多种创业方向中选择了花馃馃。”马娟介绍说,大多东乡妇女都会制作花馃馃,并且竞争压力小,有利于开拓市场,仅需在色泽、口感、规格和包装上进行标准化创新便可。

  甘肃女硕士网售“山沟面食”成产业 村民告别“苦日子”

  图为马娟(右二)给考察项目团人员推荐花馃馃。 杨艳敏 摄

  2017年9月,马娟说服未婚夫将结婚用的30多万投资创业,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建布楞沟村巾帼扶贫车间。“一切顺风顺水,但在制作人员环节出现问题。”马娟坦言,创业初期,最大困惑便是如何说服受传统思想影响的妇女走出家门,投入生产。

  马娟挨家挨户登门拜访,经过数天努力,半信半疑的13名妇女作为第一批工人正式进入车间生产。马娟告诉记者,哪怕是开工,一度遭到质疑和嘲讽,甚至出现了妇女在工厂里工作,家人在工厂外守护的情况。

  “说到底,村民还是害怕没有收入,白出力。”2018年底,趁着采购年货的热度,马娟在微信朋友圈中推出产品,10天时间6000多斤花馃馃销售一空,近20万元收益给马娟“打了一针强心剂”,参加制作的妇女每月增加了2000多元的消息,平复了流言蜚语。

  此后,马娟带着妇女们处理着订单、研究产品、洽谈合作等成为了日常,在空闲之余,深知店面装修、营销等方面欠缺的马娟还奔赴各地学习培训。

  13名员工发展至150名、订单销售额从0元提升至700多万元、从小平房发展到现代标准化工厂……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马娟在大众眼里的“穷山僻壤”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

  得益于良好的成绩,“全国巾帼建功标兵”“2018年中国农村致富带头人”“甘肃巾帼扶贫车间带头人”……马娟早已记不清获得多少奖项,但在她眼中,奖项虽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以前做决定,凭借信心和热情便可。如今,总会前思后想,确保万无一失。”马娟谈及创业心态变化时说,以前,拼搏更多是为改善个人生活,而如今,肩负着更多村民生活希望,她只有不停前行,没有一步退路。

  如今,三个油馃馃生产基地的负责人马娟已有身孕,但在生产一线依旧可以看到她身影。在记者采访期间,遇到考察项目团人员,马娟侃侃而谈,推销着产品。

  马娟表示,下一步,她将组建专业团队,开发薯片和薯条业务,以补充花馃馃销售淡旺季之差。(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甘肃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