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暑假期间,亲子关系也该放个假

暑假期间,亲子关系也该放个假
2019年07月24日 10:59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新闻网

  去年暑假,一篇题为《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曾刷屏网络。而今年,这个报价已经涨到了7万元。

  前不久,一位“老母亲”在手机上晒出自家孩子的暑假花销:“奥数4998元,奥数集训队3998元,英语5300元,乐高编程4000元,跆拳道9800元,海外游学约4.6万元,合计7.4万元。”这条朋友圈下面,不少“老母亲”默契地回复“说多了都是泪”。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如今的暑假成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的心头之“怕”: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没空带娃,可他们既怕孩子在家无所事事,又怕别人家的孩子趁着暑假“弯道超车”,只好掏空钱包把娃塞进无数个培训班;而孩子也怕过暑假,因为放假比上学还难熬,培训班里一“泡”就是12个小时,呆在家里的时间比上学时还少,更别说放松、玩耍了。

  就这样,在焦虑、忙碌的“恶性循环”笼罩下,亲子关系原本可以升温的美好假期反倒触了礁。

  梦想着“母慈子孝”的暑假,却不时上演着“冷战”与尴尬

  家有“准中考考生”的职场妈妈杨女士最近有点烦。放假前,老师在家长会上千叮万嘱:趁着暑假要给孩子好好“充电”,不然新学期升入初三后就“吃力”了。杨女士不敢耽搁,立马花几万元给孩子报了三个学科培训班,每天早出晚归,孩子的一整天都被补课填得满满当当。

  报完了班,其它的“隐形”花销也随之而来。杨女士掰着指头列举:三个培训班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爸妈要上班没法接送,女儿来回全靠打车;考虑到孩子需要在几个培训班之间奔波,吃饭时间紧张,总吃外卖又不健康,她特地买回了一台一万多元的德国进口全自动烹饪料理机,这样一来,娃自己也能上手做饭。原以为自己“操心又花钱”帮女儿规划了一个“完美假期”,可女儿却委屈地说:“这不是我期待的暑假!”

  “同一个暑假,同一个妈妈。”这句话形容的是很多读书郎共同的假期苦恼:好不容易盼来了两个月的暑假,孩子们总是铆足劲地想在假期释放自己,尽情做一些平时想做却没时间做的事;可“老母亲”们往往希望列一张任务表,详细规划孩子所有的时间,用充实的学习实现全方位赶超。由于理念和规划的冲突,原本梦想着“母慈子孝”的暑假,却不时上演着“冷战”与尴尬。

  心理学者许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家长的选择确实也有无奈,毕竟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把孩子“寄养”在培训班是一个比较安全、稳妥又省心的选择。“暑假和寒假不同,寒假期间嵌入了春节,这是孩子与父母共同的假期,但暑假里,能和孩子同步休假的家长太少了。”

  但他依然强调,空闲时间相对充裕的暑假,的确是增进亲子沟通、培养或修复亲子感情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家长最该给孩子“补”的不是学业,而是为人父母的耐心与陪伴。然而,仅仅是物理空间上的“在场”还不够,陪伴的高质量体现在双方心灵的沟通,父母一定要学会倾听。

  许波建议,对实在难以从工作中抽身的家长来说,要格外珍惜下班后及周末的亲子共处时光。“如果回家之后,家长们还是习惯对着手机,周末也强行用上不完的课程填满孩子的时间,把暑假当成用来超越的另一个‘战场’,父母就真的需要认真反思了!”

  父母“越界”管理,只会在假期把孩子越推越远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亲子关系在暑假遭遇的另一个挑战,是父母的“越界”管理和孩子由此产生的“逆反”心理。

  如今,网上流传着许多应对爸妈的“暑假自救指南”:早睡早起,手机离身,随叫随到,家务全包,不留剩饭,多多看书,“敌”进我退,“敌”怒我跪!这些“自救”经验几乎都是在爸妈的“吼叫”声中总结出来的。

  一名初一学生告诉记者,由于暑假在家的时间多了,反倒留给爸妈更多“挑刺”的机会。“一会儿说我只知道睡觉,一会儿说我手机玩得太多,一会儿说我吃相不好,一会儿又说我不做家务。”他在和同学的交流中发现,许多爸妈似乎都会在暑假经历这样的心理曲线:假期开始头三天,娃是宝,过了三天后,就开始各种嫌弃。而这种过多过细的监督和管理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负担,也可能会让大家从心理上疏远,甚至对父母产生更多逆反情绪。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心理需要”。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三个重要的心理需要:接受与被接受、爱与被爱、尊重与被尊重。有些家长或许以为亲子关系是天然的,不需要特意维护或经营,其实并非如此。对于家长来说,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家庭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了吗?我们给予孩子接受、尊重和爱了吗?我们又给过孩子爱我们的机会了吗?基于这些思考的关怀和叮嘱,才会让孩子感觉舒适。

  与此同时,亲子之间也需要保持适当的心理界限。在心理学学者陈纪英看来,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孩子也一样。因此,对于具有一定自我约束能力和判断能力的孩子,家长不妨尝试适当地“放权”,给他们足够的信任度和自由度,由他们决定暑期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安排,这也是在给彼此留出安全的心理界限。

  “暑假期间,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计划每天要完成的事情,如果失信,则取消他们的特权。”这样做,既能使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快乐,也给了他们锻炼时间管理能力的机会,同时更能让他们体会什么是责任感。(文汇报记者 朱颖婕)

  注:请在转载文章内容时务必注明出处!

  编辑:王丹沁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