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榆中县7万多亩“撂荒地”回归“责任田”

榆中县7万多亩“撂荒地”回归“责任田”
2020年05月27日 16:44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甘肃新闻5月27日电 (通讯员 卞恩凯)“这种长期撂荒后的地,土壤有机质比较高,无化肥农药残留,种有机蔬菜的条件非常好。”近日,在榆中县金崖镇郭家庄村,在开阔的土地上,一位精干的老人在指挥挖掘机平整土地,看得出他对这片撂荒地的热心劲儿,他就是返乡老人谈存龙。

  “之前我在经营个体生意,去年回乡成立合作社流转了800亩复耕的撂荒地,打算种蔬菜。”谈存龙介绍说。

  谈存龙脚下的这片土地,多年前一直处于无人耕种当中,而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这片撂荒数年的田地将重获“新生”,也启迪了他对自己事业的新思路。如今,闲置多年的撂荒地布满了座座塑料大棚,大棚里绿意盎然,西葫芦、辣椒、茄子、西红柿轮番种,没让每一寸土地空闲。

  据介绍,谈存龙的榆中盛世农兴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已经整理撂荒地200多亩,西葫芦已经开始上市,目前合作社还吸纳5个村民入股,不仅如此,同时吸引了周边乡镇来此季节性务工人员,今年新增就业岗位30多个。

  据悉,榆中县是兰州的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人员有8.5万多人。劳动力的大量输出造成很多土地无人耕种,土地里杂草丛生,成了撂荒地。

  今年全省要求各地要针对春耕生产需求,加强对农民、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等生产主体的生产服务,特别是给予农资、技术、农机和助耕等方面帮助和支持,要强化撂荒治理与复耕,推进土地流转,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

  榆中县委县政府立足乡村振兴战略,针对撂荒地这一突出问题,按照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要求,分析耕地撂荒的原因,制定撂荒耕地恢复生产计划。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饲草、青贮玉米、马铃薯制种等机械化程度高、投入少、效益好的特色种植产业,新增优质紫花苜蓿种植1.65万亩,发展规模化马铃薯制种1.5万亩以上,全面提升撂荒地利用效益。

  同时,榆中还引导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种植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入股、租赁等方式大面积流转农户撂荒耕地,培育千亩以上规模化种植基地,发展规模经营促复耕。据了解,经过2个月的整治,榆中县已复耕撂荒地7万多亩,完成进度90%以上。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