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网文作家给留守儿童写信,解答“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网文作家给留守儿童写信,解答“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2020年09月18日 16:10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9月18日电(记者 宋宇晟)“奶奶每天都在念叨: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对于不少人来说,这样的问题可能不会出现在人生中,但对于12岁的“留守儿童”李美来说,这正是她成长中的疑惑。

  在前不久的“99公益日”,一些网络文学作家给像李美这样的乡村留守儿童写信,以书信形式为他们答疑解惑。其中,网文作家意千重就给李美写了一封信。

“99公益日”资料图。歌路营慈善基金会供图

  作为一位曾有驻村扶贫经历,又同样来自山区的网文作家,意千重似乎对这件事感触更深。最近,她接受了记者采访。

  意千重来自云南,她的家乡也曾是个“特别落后的地方”。

  在她看来,知识对于偏远山区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可能更为重要。而这样的认识或许都源于父亲的一席话。

  “父亲告诉我,女人如果不能养活自己,嫁了人也是吃的受气食,一辈子不开心。我幡然醒悟,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是早早嫁人生子、吃受气食、一辈子圈在家里做家务的样子,于是奋发图强,认真念书。”

网文作家意千重。阅文供图

  依靠知识走出大山的意千重,又因为喜欢读书写作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在网上写小说。回望自己的经历,意千重感慨,“我的这一生都是知识改变的。”

  也因此,在她驻村扶贫的时候,格外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

  2017年,意千重在单位的安排下到云贵川三省的交界地的一个村子驻村扶贫。

  大山深处的山路难走,有些山路甚至两边都是悬崖。不过这里出产的一种笋子却尤为鲜美。用意千重的话说,“那是她这辈子吃过最好吃的笋子,但因为隔绝在大山里面,没有办法送出去。”

  大山的隔绝让留守在此地的村民多是老人和孩子,其中的一些人观念陈旧。甚至有家长让一个还在读初二的女孩辍学嫁人。意千重当时也和村干部一起去给这家人做工作。

  显然,在类似境况中成长的留守儿童多多少少都会面临“读书有什么用”的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99公益日”由网文作家给留守儿童写信的活动中,半数信涉及的问题都与“学习是否有用”相关。

“99公益日”资料图。阅文供图

  意千重告诉记者,在这个问题上,她之前所在驻村扶贫的当地学校校长挺有想法。“学校专门给这些留守儿童开设一个烹饪课,每个星期上课,学生们最起码回家可以自己弄一口饭吃。”

  但这仍只是教授留守儿童一些生活技能层面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类似这样的物质层面问题相对容易解决。

  意千重觉得,这个年龄的留守儿童最需要的还是关爱,来自父母的关爱。“爷爷奶奶、学校无法替代父母给他们的安全感,还有就是他们在学习教育上面有一些错误的东西,可能缺乏正确的引导。”

  “我见过一个孩子他就不想读书,怎么跟他做工作他都不愿意,他就想出去打工,跟他说你出去打工,多学一点出去打工也可以轻松一点,比别人多赚一点,他听不进去。因为他父母长期都不在身边,他自己在那里待着觉得很无聊,向往外面的世界。”

  当然,留守儿童中也不乏成绩优异者。

  本月初已经到北大考古系报到的钟芳蓉,此前就因她“留守儿童”的身份和选择报考考古专业而备受舆论关注。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说自己能理解父母不在身边,也能体谅他们。

  可当谈起父母时,钟芳蓉也说了这样一句话:“很久不见,一年见一次,感觉有点不熟。”

  当记者问意千重,“对留守儿童这个群体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时,她给出的答案就是“来自父母的关爱”。

  值得一提的是,类似意见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今年6月,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审议。针对留守儿童得不到适当照护、缺乏亲情关爱的问题,草案二审稿进一步压实监护人责任,细化有关措施。

  草案规定,明确委托照护“应当委托具有照护能力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代为照护”“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未成年人的意见”,并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与未成年人和被委托人至少每月联系和交流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情况,并给予未成年人亲情关爱。

  在采访最后,意千重告诉记者,希望看到自己这封信的李美小朋友以及所有留守儿童“永远都不要放弃希望,一定要加油”。(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