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苏家屯区打造“党建+城市治理”模式

苏家屯区打造“党建+城市治理”模式
2020年09月23日 15:43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苏家屯区打造“党建+城市治理”模式 助力高品质新城区建设

  苏家屯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工作导向,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作为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以党建引领创新城市基层治理,为推进高品质新城区建设提供坚实组织保障。

  精心设置 完善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有了这门禁,咱们小区升级为封闭小区,感觉更安全啦!”2019年12月,陈相街道13-2号楼居民反映小区存在车辆乱停放、物品被盗等问题,街道党工委立即组织召开“大工委”联席会议,倾听居民诉求,研究解决办法,不到1个月时间,就帮助小区建好门禁。这是苏家屯区把“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作为主责主业,打通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的一个缩影。

  持续深化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区、街、社区党组织三级联动体系。坚持三级联动,区委成立区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党建工作例会制度;街道党工委研究制定“大工委”议事规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社区拓宽居民参与社区事务渠道,建立健全事务决策听证等制度。同时,坚持实行科学规范的考评方法,针对街道党工委书记,健全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对在抓党建述职中未评为优秀的党组织书记实行一票否决;针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创新完善抓党建工作的年度考核方案和细则;针对街道“大工委”成员单位负责人,每年定期就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向街道党工委述职,赋予街道党工委对驻街单位负责人考核评优的表决权。

  精准实施 创建资源力量下沉新模式

  “450名干部驻守路口、156名干部参与社区防控工作、400名干部到开放式小区完成定点值班值守……”这一组数据的背后,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期间,苏家屯区委组织了3个批次、1000余名机关事业干部,把社区“一线”作为抗击疫情的“战线”,24小时守护全区百姓平安的不懈坚守。这是一套漂亮的“组合拳”,用全新的城市治理模式实现“战时”指挥,完成了对全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成功实践与检验。

  近年来,区委积极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力量下沉一线,着力形成人向基层走、费向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的工作模式,从而实现城市治理的提档升级。开展区直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党组织“共联共享共建共促”活动,采取“社区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模式,将全区67个区直单位与56个社区深度对接。开展“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开放日活动,今年以来开展活动100余次,协调解决环境改造、居民生活等问题30余件,形成提案议案7件。强化街道领导干部配备,突出基层一线导向、激励担当作为、鼓励干部扎根基层,今年以来,19名新提拔干部到街道任职。理顺事业中心人员管理体制,将4个事业中心360余名干部派驻街道工作,并由街道党工委统一管理,同时建立新提拔事业中心副职干部到街道挂职制度。面向全国公开选调40名公务员,补充到缺岗街道,加强基层力量。不断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制定《苏家屯区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持续加大经费投入。高标准建设沈南第一个党支部纪念馆、沈水红色驿站等党员活动阵地。实行绩效奖励向基层倾斜,在街道工作的同级别干部比区直部门干部多拿10%—14%的绩效奖励。在职级晋升工作中,基础评分项增设了街道工作经历激励分值,并面向街道单独设置2个一级调研员职数。

  精细服务 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新效能

  在苏家屯区营商局的房产交易窗口,聋哑人刘玉霞把双手搭成“心”形,贴于左胸前以示感谢。原来,她在办理房产过户手续时,得到了党员志愿者的帮助,顺利完成了与工作人员的沟通。今年以来,苏家屯区围绕抗击疫情、创城等重点任务,已经连续开展18期党员志愿服务大集,服务项目达100余项。这样细致入微的暖心举措,已成为该区城市基层治理体系的工作品牌。

  区委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红色物业、交流互动“三大平台”建设,助推“小社区”撬动“大机关”,真正把服务做在全区党员群众的心坎上。建立健全区、街道、社区(村)三级党员服务体系,完善区级和街道党员服务中心、社区党员服务站建设。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300余支,招募志愿者1万余名,打造“红色先锋”等专业志愿服务组织10个。在全区开展“3+N红色物业”行动,即通过加强社区、物业企业和业主委员会三方党建工作,充分动员党员群众参与园区治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同时,将城市社区分为专业化物业服务小区、保障性物业服务小区、共谋共享自我服务小区和共建共治保障服务小区四个级别,并进行分级管理。街道党工委充分发挥“红色物业”政治引领功能和物业服务功能,有效提升全区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社区党组织积极创新多种形式收集各类意见,着力解决民生重点问题。中兴街道华府丹郡社区组织创建小小圆桌会,协调相关部门在道路上安放了隔离护栏,解决小区占道停车问题。建立区领导和区直部门的街道、社区包保制度,构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直通车”。区人大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对包保的育林社区内四块绿地进行改造设计,铺设彩砖、安装木质栅栏,小区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通讯员车晓倩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梁馨月采写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党建街道党工委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