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新闻客户端

宁明县:一头牛“牵”出一条扶贫产业链

宁明县:一头牛“牵”出一条扶贫产业链
2020年10月23日 07:25 新浪网 作者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广西新闻10月23日电(陆铁山)近年来,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扶持等措施,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生态肉牛养殖,成功打造“蔗-牛-菇-肥”循环产业项目,有效带动了产业发展和村集体、贫困户增收。

  甘蔗生产是宁明的传统产业,也是宁明重要支柱产业和最大的扶贫产业。为了延长产业链,用好甘蔗尾叶这一充足的资源,该县将肉牛养殖作为县“5+2”特色产业之一进行培育,出台了《宁明县肉牛现代生态养殖产业奖补实施细则(试行)》,对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相关企业、专业合作社、养殖场、家庭农场及农户等进行养殖奖补。

  该县成功引进了实行订单农业、有先进肉牛母牛养殖技术的广西旭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10多家优质龙头养牛知名企业,精准投入扶贫资金,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养牛业;并成功打造了“蔗-牛-菇-肥”循环产业项目,即用蔗叶养牛、用牛粪种植蘑菇、再把产完蘑菇后的菌棒和牛粪加工成肥料,最后施肥回田种甘蔗。

  依托“蔗-牛-菇-肥”循环产业项目,通过以领养、托养、资金入股、蘑菇种植、甘蔗尾叶售卖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和村集体参与肉牛养殖增加收入。贫困户利用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向养牛企业购牛领养,从中获得肉牛增重部分的利润和政府给予的扶贫产业奖补资金双重收入。企业以每吨200元回收牛粪,加工成蘑菇菌棒后再次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发给贫困户种植,公司提供技术、按期保价回收新鲜菇,贫困户每种植蘑菇5000包10个月左右可增收4000-5000元。产完蘑菇之后的菌棒由公司负责回收,加工成有机肥,再次给贫困户用于种植牧草、玉米、甘蔗,公司订单式收购青饲料加工成青储饲料后喂牛。贫困户通过向养牛企业出售甘蔗尾叶、玉米桔杆、牧草等,每吨可获得200—350元的收入。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该县将扶贫资金注入到全县57个贫困村的合作社,投入养牛龙头企业,实行村企联营,通过建立青饲料种植基地、生态肉牛养殖小区、标准化(恒温恒湿)蘑菇种植基地,村合作社每年可获得不低于8%的保底利润。

  广西旭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租用了宁明县板棍乡四个合作社的24个冷库,用来种植蘑菇,目前平均日产鲜菇2吨,带动当地就业人员50人,其中贫困户9人,人均年增收25000元。上松村、叫隘村、国华村、林贴村四个贫困村通过将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公司合作发展蘑菇种植,每年可获得入股本金的8%分红,每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8万元。

  通过养牛龙头企业带动,宁明县肉牛养殖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存栏肉牛达4.3万头;累计引进肉牛养殖规模企业14家。2017年以来,全县57个贫困村用扶贫资金11825.4万元投入“蔗-牛-菇-肥”项目,获利855.26万元,平均每个贫困村获利15万元。“蔗-牛-菇-肥”项目带动农户1.3万户,其中贫困户5378户,人均增收1000-3000元。(完)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广西贫困户扶贫
权利保护声明页/Notice to Right Holders

举报邮箱:jubao@vip.sina.com

Copyright © 1996-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